第十六章理气剂
[目的要求]
1.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
3.熟悉: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消痞丸、厚朴温中汤、加味乌药汤、天台乌药汤、暖肝汤、橘皮竹茹汤。
4.了解:四磨汤、良附汤、金铃子汤、橘核丸、丁香柿蒂汤。
[教学内容]
1.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行气与降气的代表方。
(1)越鞠丸为治气、血、痰、火、湿、食诸郁的常用方,临证须随诸郁的主次而变更其君药与加味用之。
(2)半夏厚朴汤与厚朴、茯苓、苏叶配伍、具有理气化痰、散结解郁之功,为主治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的代表方。
(3)柴胡疏肝散是有四逆散化裁而成,功善疏肝解郁,为主治肝郁气滞,胁肋疼痛之常用方。
(4)瓜蒌薤白白酒汤以理气宽胸之瓜蒌配伍辛温通阳之薤白,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作用。为主治胸阳不振,气滞痰阻所致胸痹的基础方。
(5)枳实消痞丸以行气之枳实、厚朴与补气健脾之四君子汤配伍,具有行气消痞,健脾和胃之功。方中佐以黄连与少量干姜,组成消补兼施,辛开苦降之剂。
(6)厚朴温中汤以厚朴行气为君,配伍温中除湿之品,具有温中行气,燥湿除满作用,主治寒湿气滞、脘腹胀痛之证。
(7)加味乌药汤以香附为君药,配伍理气活血止痛之品,具有理气调经作用,治疗经期腹痛,胀甚于痛之证。
(8)天台乌药汤以温中与行气之品配伍,功专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方中用巴豆炒川楝,既能增强川楝行气散结之力,又可制其苦寒之性,而主治寒客肝脉之疝痛。
(9)暖肝煎中以肉桂、茴香温暖肝肾为主,又以当归、枸杞补肝肾之不足,乌药、沉香散寒行气,主治肝肾不足,寒凝气滞之疝气或少腹疼痛。
(10)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均为降气平喘之剂。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降气平喘为君药,配以下气祛痰之品,更用肉桂温肾纳气,所以治“上实下虚”,但以上实为主。定喘汤以麻黄、白果与黄芩、苏子配伍,组成宣肺散寒、清热化痰、降气平喘之方,主治素有痰热,外感风寒,肺失肃降之哮喘。
(11)旋复代赭汤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其方以旋覆花为君,配伍半夏、生姜与少量代赭石,又佐以参、草,化痰降逆而不伤胃。
(12)橘皮竹茹汤以橘皮与竹茹为伍,理气清热和胃,加人参、甘草益气、共成益气清热和胃之剂,主治胃虚夹热,气逆呕吐之证。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