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01 14:00浏览:
次
[治疗]
中医药治疗
(1)肺脾肾气阴两虚:喘促气短、动则加甚,气不得续,咳嗽,痰少黏稠,口干,手足心热,自汗盗汗,舌淡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治法:补肺健脾滋肾,益气养阴。
方药:太子参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丹皮1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百合30克、生黄芪30克、丹参3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麦味地黄丸,生脉口服液。
(2)肺脾肾阳气虚损:喘促日久,呼长吸短,动则加重,咯痰清稀,畏寒神疲,腰酸膝软,面浮肢肿,唇面青灰,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
治法:补肺健脾温肾,纳气平喘。
方药:人参10克、白术10克、生黄芪30克、茯苓15克、熟附于6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仙灵脾10克、紫河车10克、丹参-叨克、麦冬3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百令胶囊,金匮肾气丸。
(3)合并感染期实喘参照慢性支气管炎辨症治疗。
(4)中医验方及针刺治疗
①西洋参50克、蛤蚧2对、冬虫夏草30克、藏红花10克、川贝母50克,共研为末人胶囊,每次3~4粒,1日3次。用于平时治本。
②炙法:取肺俞、膏盲、脾俞、肾俞,隔姜艾炙,每穴3—5壮,每日1次。
[预防与调养]
1.进行体育锻炼及呼吸训练。
2.避免受凉感冒及情志刺激。
3.忌烟酒肥厚饮食及接触刺激性气体。
4.红枣、山药、百合、核桃仁煮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