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儿科学基础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3-05 13:08浏览: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了解西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尤其是解放后的发展情况。
2.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其学术观点、学术著作。了解西医儿科现代学术著作
3.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1.中医儿科学的概念,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及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2.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就。
3.《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建立的学科基础;
钱乙、陈文中对中医儿科学体系形成的突出贡献:曾士荣、薛铠、薛已、万全、张景岳、夏禹铸、陈复正、吴瑭等医家的学术建树。
4.重点介绍建国以来中医儿科学及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学术发展和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5.从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看中医儿科学及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发展方向。
课堂讲授l学时。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目的要求】
了解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与意义。熟悉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各年龄期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分期方法。各年龄期的生理特点。
2.小儿年龄分期对儿童保健和儿科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工作的意义。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1.了解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2.掌握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体格发育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
1.小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囟门、牙齿、呼吸、脉搏、血压生理常数及测定方法,体格发育指标的临床意义。
2.小儿智能发育,包括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性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电教1学时。
第四节 生理病理特点
【目的要求】
1.了解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对学好中医儿科学的意义。
2.掌握小儿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及中医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3.掌握小儿中西医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1.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的基本内容(西医内容按呼吸、消化、循环、泌尿、血液、神经、免疫等系统介绍并与中医理论相比较)。
2.“稚阴稚阳”学说、“纯阳”学说及其理论指导价值。“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学说的临床指导意义。
3.对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学说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课堂讲授4学时。
第五节 儿科诊法概要
【目的要求】
1.了解儿科诊法的应用特点。熟悉儿科四诊的内容及诊查方法,儿科常用辨证方法。
2.掌握以望诊为主四诊合参的儿科诊法要领,诊法与辨证紧密结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1.儿科四诊与成人相比较在应用中的特点。现代四诊的扩充。
2.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操作技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方法。
3.常见四诊诊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的儿科临床应用。
第六节 儿科治法概要
【目的要求】
1.了解儿科治法应用应与成人有别。熟悉儿科治法应用特点,儿科常用内治治法。
2.掌握儿科外治治法的操作及适应症,儿科常用治法因人、因病、因时的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
1.儿科选用治法的原则及常用治法在儿科应用的特点。
2.儿科常用内治治法的功能、适应证候、选方示例。
3.儿科常用药物外治法的操作方法、适应病证、应用示例。
4.推拿疗法、针灸疗法、拔罐疗法、割治疗法等其他疗法的儿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