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大纲二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3-05 12:19浏览:

下篇 各论
 
第二章 耳科疾病
 
第一节 耳瘘
 
  【目的要求】
 
  1.熟悉耳瘘的定义、发病部位及耳瘘的病因病机。
 
  2.掌握耳前瘘的临床症状、辨证分型治疗及处理方法。
 
  3.了解耳后瘘的病因病机。
 
  【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
 
  1.耳瘘的定义及发病情况。
 
  2.病因病机:多因禀赋不足,复感邪毒;或因气血耗伤,邪毒滞留。
 
  3.诊断
 
  (1)临床症状:未染毒时的耳前瘘常自觉症状,染毒时局部红肿疼痛。
 
  (2)检查:瘘管的部位,探针检查瘘管的深度,染毒时瘘口周围的局部情况。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主要论述瘘管感染的辨证治疗。①禀赋缺损,复感邪毒;②气血耗伤,邪毒滞留。
 
  掌握以上两型的主症、治法、方药。
 
  (2)外治法:①久瘘者用化管药条;②感染者,宜切开排脓引流;③手术:切除瘘管。
 
  5.预防与调护:注意局部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6.预后及转昆:一般预后良好。
 
  【教学方法】
 
  以自学为主。
 
第二节 耳疖
 
  【目的要求】
 
  1.掌握耳疖的定义及临床特征。
 
  2.熟悉耳疖的病因病机。
 
  3.掌握耳疖的诊断、分型论治、外治法及预防调护措施。
 
  【教学时数】0.5
 
  【教学内容】
 
  1.耳疖的定义、临床特征。简述耳疖的发病情况,病外别名。西医学的外耳道疖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2.病因病机:风热邪毒外侵(挖耳、皮肤擦伤、浸渍等耳道不洁是常见原因);肝胆湿热上蒸。
 
  3.诊断:
 
  (1)诊断要点:①病史:多有挖耳病史。②临床症状:耳疼痛剧烈。③检查:耳局部检查所见。
 
  (2)鉴别诊断:与脓耳相鉴别。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分风热邪毒外侵和肝胆湿热上蒸两型。掌握各型的主症、治法及方药。
 
  (2)外治法:外敷,切开排脓的原则。
 
  (3)针灸及其他疗法。
 
  5.预防与调护:耳疖的预防及调护措施。
 
  6.预后及转归:一般预后良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三节 耳疮
 
  【目的要求】
 
  1.掌握耳疮的定义、临床特征。
 
  2.熟悉耳疮的病因病机。
 
  3.掌握耳疮的诊断、分型治疗、外治法及预防与调护措施。
 
  【教学时数】0.5
 
  【教学内容】
 
  1.耳疮的定义、临床特征、一般发病情况。古代医家对耳疮的认识。西医学的弥漫性外耳道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2.病因病机:外因多为污水浸渍、挖耳损伤、耳道不洁等,风湿热邪,上犯耳窍;内因多为肝胆湿热郁蒸,上攻耳窍;若病久则血虚化燥,耳窍失养。
 
  3.诊断
 
  (1)诊断要点:①多有挖耳、污水入耳,或脓耳病史。②临床症状:耳内灼热疼痛。③检查:耳局部检查所见。
 
  (2)鉴别及治疗
 
  ①分型论治:分风热湿邪、上犯耳窍,肝胆湿热、上攻耳窍,血虚化燥、耳窍失养三型论治。掌握各型的主症、治法及方药。
 
  ②外治法:耳疮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③针灸或其他疗法。
 
  4.预防与调护:耳疮的预防及调护措施。
 
  5.预后及转归:一般预后良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四节 耳胀耳闭
 
  【目的要求】
 
  1.掌握耳胀耳闭的定义、临床特征。
 
  2.了解古代医家对耳胀耳闭的认识。
 
  3.熟悉耳胀耳闭的病因病机。
 
  4.掌握耳肿耳闭的诊断、分型治疗、外治法及其他疗法。注意耳胀耳闭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1.耳胀耳闭的定义及临床特点,一般发病情况。古代医家对耳胀耳闭的认识。西医学的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2.病因病机:耳胀多为病之初起,多由风邪外袭、痞塞耳窍,或肝胆火热、上蒸耳窍而致;耳闭多为病之久者,由脾虚失运、湿浊困耳,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而致,往往为虚实夹杂之证。
 
  3.诊断
 
  (1)诊断要点:①病史:或有感冒病史。②临床症状: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③检查:鼓膜检查所见,可结合听力检查、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
 
  (2)鉴别鉴别:与外耳道异物、耵耳及鼻咽肿物压迫咽鼓管引起的鼓室积液相鉴别。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分风邪外袭,痞塞耳窍;肝胆湿热,上蒸耳窍;脾虚失运,湿浊困耳;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四型。掌握各型的主症、治法、方药。
 
  (2)外治法:介绍滴鼻、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等治法。
 
  (3)针灸疗法:介绍体针、耳针、穴位注射、穴位磁疗等针灸疗法。
 
  (4)其他治疗:如超短波理疗、激光照射等。
 
  5.预防与调护:耳胀耳闭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6.预后及转归: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致听力明显下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投影显示鼓膜改变形态。
 
第五节 脓耳
 
  【目的要求】
 
  1.掌握脓耳的定义。
 
  2.了解脓耳的发病情况。
 
  3.熟悉脓耳的病因病机。
 
  4.掌握脓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小儿脓耳的特点。
 
  5.掌握脓耳的分型治疗、外治法及针灸疗法等。
 
  6.严重者可出现并发症,甚则危及生命,故要掌握本病的防治。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1.脓耳的定义、临床特征、一般发病情况。古代医家对脓耳的认识。西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2.病因病机:实证多因风热外侵,肝胆火盛,循经困结耳窍,腐肉成脓而致病;虚证多因脾虚湿困或肾元亏虚。
 
  3.诊断
 
  (1)诊断要点:①病史:初发者可有外感病史,或鼓膜外伤史。②临床症状:以耳内流脓为主要症状。注意小儿脓耳的症状特点。③检查:以局部检查为主,注意鼓膜穿孔的位置、脓液性质等。可结合听力检查、颞骨CT及X线乳突拍片。
 
  (2)鉴别诊断:与耳疖、耳疮、大疱性鼓膜炎相鉴别。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分风热外侵、肝胆火盛、脾虚湿困、肾地元亏损四型,掌握各开型的主症、治法、方药。
 
  应重点说明:小儿患者,因脏腑柔弱,形气未充,注意辨证及用药。
 
  (2)外治法:介绍清除脓液、滴耳、吹耳、涂敷、摘除肉芽等治法。
 
  (3)预防与调护:脓耳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5.预后及转归:严重者可并发脓耳变证,或迁延难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投影显示鼓膜穿孔部位。
 
第六节 耳鸣耳聋
 
  【目的要求】
 
  1.掌握耳鸣、耳聋的定义。
 
  2.熟悉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预防与调护。
 
  3.掌握耳鸣、耳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耳鸣、耳聋的辨证治疗、针灸及其他治疗。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1.概述:耳鸣与耳聋的定义;耳鸣与耳聋的关系,耳鸣与耳聋的发病情况。古代医家对其鸣与耳聋的认识。
 
  西医学的突发性聋、暴震性聋、传染病中毒性聋、操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耳硬化症以及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及耳鸣等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施治。
 
  2.病因病机:临床有虚实之分,实证者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或疲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证者多因脏腑虚损、清窍失养而致。
 
  3.诊断
 
  (1)病史:如外伤史、爆震史、噪声接触史、耳毒性药物用药史、耳流脓史、其他全身疾病史、治疗史等。
 
  (2)临床症状
 
  (3)检查:外耳道、鼓膜检查;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
 
  (4)临床诊断原则:①通过病史及检查,能查出引起耳鸣耳聋的原发疾病者,应下相应的疾病诊断。②以耳鸣为主诉,通过检查不能确定原发疾病者,可诊断为耳鸣。③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伴或不伴耳鸣、眩晕,排除外耳、中耳疾病后,可诊断为暴聋。④缓慢发生并逐渐加重、病程较长的耳聋,排除外耳、中耳疾病后,可诊断为:久聋;若同时伴有明显的耳鸣,可诊断为:耳鸣耳聋。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分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气滞血疲、肾精亏损、气血亏虚六型,掌握各型的主症、治法、方药。
 
  (2)针灸疗法:介绍体针、耳针、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穴位电磁场疗法等。
 
  (3)导引法:介绍“营治城郭”、“除耳鸣功”、“鸣天鼓”及鼓膜按摩法。
 
  5.预防与调护:耳鸣耳聋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6.预后及转归:说明耳鸣耳聋是耳科疑难病证,其预后与病程、年龄、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七节 耳晕眩
 
  【目的要求】
 
  1.掌握耳眩晕的定义,耳眩晕的症状特点。
 
  2.熟悉耳眩晕的病因病机及护理与预防。
 
  3.掌握耳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耳眩晕的辨证治疗。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1.耳眩晕的定义,耳眩晕的症状特点。古代医家对耳眩晕的认识。西医学的内耳疾病所引起的眩晕,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药物中毒性眩晕、前庭神经炎、迷路炎等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其中迷路炎所引起的耳眩晕可参考“脓耳眩晕”);
 
  2.病因病机:本病有虚有实,虚多为肾、脾之虚,如髓海不足、上气不足等;实者,可见于外邪、痰浊、肝阳、寒水等上扰清窍所致。
 
  3.诊断
 
  (1)诊断要点:①病史:多有反复发作史,部分患者可有应用耳毒性药物史或感冒史。②临床症状:以突然发作睫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多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症状。③检查:眼震检查、听力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检查及前庭功能检查等。
 
  (2)鉴别诊断:与中枢性眩晕以及头昏、头重脚轻等头部不适感等病证相鉴别。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分风邪外袭、痰浊中阻、肝阳上扰、寒水上泛、髓海不足、上气不足六型,掌握各型的主症、治法、方药。
 
  (2)针灸疗法:介绍体针、耳针、头皮针、穴位注射等。
 
  5.预防与调护:耳眩晕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6.预后及转归:说明本病易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能遗留不可逆性耳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