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大纲三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3-05 12:19浏览:

第三章 鼻科疾病
 
第一节 鼻疔
 
  【目的要求】
 
  1.熟悉鼻疔的定义,鼻疔的症状特点。
 
  2.熟悉鼻疔的病因病机,疔疮走黄的发病机理。鼻疔的预防调护措施。
 
  3.掌握鼻疔及疔疮走黄的诊断,不同阶段的辨证治疗,外治法,成脓后的处理原则。
 
  【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
 
  1.鼻疔的定义,鼻疔的临床特点。古代医家对鼻疗的认识。西医学的鼻疖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2.病因病机:主要病因病机是邪毒外袭,火毒上攻。若调治不当,邪毒炽盛,则可致内陷营血而成疗疮走黄之危候。
 
  3.诊断
 
  (1)诊断要点:①病史:挖鼻史。②临床症状:鼻部疼痛,成脓时有跳痛。③检查:鼻
 
  前庭或鼻尖、鼻翼处检查所见;疗疮走黄检查所见。
 
  (2)鉴别诊断:注意与鼻痈鉴别。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分邪毒外袭、火毒上攻与邪毒炽盛、内陷营血两型。掌握各型的主症、治法、方药。
 
  (2)外治法:介绍外敷、排脓等治法。
 
  (3)针灸疗法:介绍刺血法。
 
  5.预防与调护:鼻疔的预防调护措施。强调鼻疔预防的重要性。
 
  6.预后及转归:若治疗不当,可致疔疮走黄,甚则危及生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可结合录像、幻灯片等。
 
第二节 鼻窒
 
  【目的要求】
 
  1.掌握鼻窒的定义。
 
  2.熟悉鼻窒的病因病机。
 
  3.掌握鼻窒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治疗、外治法及针灸治疗等。
 
  【教学时数】1.5
 
  【教学内容】
 
  1.鼻窒的定义、症状特点、一般发病情况。古代医家对鼻窒的认识。西医这的慢性鼻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2.病因病机:本病多因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而致,与肺、脾二脏功能失调及气滞血瘀有关。
 
  3.诊断
 
  (1)诊断要点:①病史:可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史。②临床症状:以鼻塞为主要症状,鼻塞呈交替性、间歇性或持续性。③检查:鼻腔检查所见。主要是鼻腔粘膜与鼻甲肿胀情况。
 
  (2)鉴别诊断:应与鼻渊、鼻息肉等所致鼻塞鉴别。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分肺经蕴热、壅塞鼻窍,肺脾气虚、邪滞鼻窍,邪毒久留、血瘀鼻窍三型。掌握各型的主症、治法、方药。
 
  (2)外治法:介绍滴鼻、超声雾化吸入、下鼻甲注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治法。
 
  (3)针灸疗法:介绍体针、耳针、艾灸等。
 
  (4)其他治疗:如超短波理疗、激光、冷冻等。
 
  5.预防与调护:鼻窒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6.预后及转归:长期失治,则缠绵难愈。可引发鼻渊、耳胀耳闭、喉痹等疾病。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录像及幻灯。
 
第三节 鼻槁
 
  【目的要求】
 
  1.掌握鼻槁的定义、鼻槁的症状特点。
 
  2.熟悉鼻槁的病因病机及预防调护措施。
 
  3.掌握鼻槁的诊断、分型治疗、外治法、针灸疗法等。
 
  【教学时数】1.5
 
  【教学内容】
 
  1.鼻槁的定义,本病的发病特点。古代医家对鼻槁的认识。西医学的萎缩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2.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与燥邪、阴虚、气虚等有关。病机主要是津伤而致鼻窍失养。
 
  3.诊断
 
  (1)病史:可有慢性鼻病、鼻特殊传染病史,或有害气体、粉尘长期刺激史。
 
  (2)临床症状:以鼻内干燥为主要症状,甚则嗅觉丧失,鼻气腥臭。
 
  (3)检查:鼻腔检查所见,主要是鼻粘膜干燥、萎缩。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分燥邪犯肺、肺肾阴虚及脾气虚弱三型,掌握各型的主症、治法、方药。
 
  (2)外治法:介绍鼻腔冲洗、滴鼻、蒸汽及超声雾化吸人、下鼻甲注射等治法。
 
  (3)针灸疗法:介绍体针、耳针、艾灸、迎香穴位埋线等。
 
  5.预防与调护:鼻槁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6.预后及转归:病程长,缠绵难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录像及幻灯。
 
第四节 鼻鼽
 
  【目的要求】
 
  1.掌握鼻鼽的定义、发病特点、一般发病情况。
 
  2.熟悉鼻鼽的病因病机,其病机与肺、脾、肾有较密切的联系。
 
  3.掌握鼻鼽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分型治疗、外治法及针灸疗法等。鼻鼽的预防调护措施。
 
  【教学时数】1.5
 
  【教学内容】
 
  1.鼻鼽的定义。古代医家对鼻鼽的认识。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2.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为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而致。脏腑功能失调与肺、脾、肾之虚损为主。
 
  3.诊断
 
  (1)诊断要点:①病史:多有受凉或疲劳史。②临床症状: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及其发作的特点。③检查:鼻腔局部检查为主,可参考特殊检查。
 
  (2)鉴别诊断:与伤风鼻塞相鉴别。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分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肾阳不足、温照失职,肺经伏热、上犯鼻窍四型。掌握各型的主症、治法、方药。
 
  (2)外治法:介绍滴鼻、嗅法、吹鼻法、塞鼻法等治法。
 
  (3)针灸疗法:介绍体针、灸法、耳针、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等。
 
  (4)按摩疗法:介绍鼻局部按摩、足底按摩等。
 
  5.预防与调护:鼻孰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6.预后及转归:容易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有鼻赛炎、鼻息肉、哮喘等并发症。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录像及幻灯。
 
第五节 鼻渊
 
  【目的要求】
 
  1.掌握鼻渊的定义。
 
  2.熟悉鼻渊的病因病机及预防调护措施。
 
  3.掌握鼻渊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治疗、外治法、针灸疗法等。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1.鼻渊的定义、临床特征、一般发病情况,古代医家对鼻渊的认识。西医学的鼻窦炎症性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2.病因病机:鼻渊的发生,实证多因外邪侵袭,引起肺、脾、胆之病变而致病;虚证多因肺、脾脏气虚损,邪气久嚣,滞留鼻窍,以致病情缠绵难愈。
 
  3.诊断
 
  (1)诊断要点:①病史:可有伤风鼻塞病史。②临床症状: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部分病人可伴明显头痛,注意头痛的特点。③检查:鼻腔局部检查所见。注意鼻腔粘膜、鼻甲及分泌物引流情况,并可结合鼻窦X线拍片、CT扫描等。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分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脾胃湿热、肺气虚寒、脾气虚弱五型。掌握各型的主症、治法、方药。掌握鼻渊的外治法、针灸疗法等。
 
  (2)外治法:介绍滴鼻、熏鼻、鼻窦穿刺冲洗、置换法等,并可配合局部理疗。久治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针灸疗法:介绍针刺、灸法、穴位按摩等。
 
  5.预防与调护:鼻渊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6.预后及转归:病程较长者,迁延难愈。可诱发喉痹、乳蛾、耳胀耳闭或脓耳。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录像及幻灯等。
 
第六节 鼻息肉
 
  【目的要求】
 
  1.熟悉鼻息肉的定义。
 
  2.熟悉鼻息肉的病因病机及预防调护措施。
 
  3.掌握鼻息肉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
 
  1.鼻息肉的定义,鼻息肉的临床特征,鼻息肉的发病情况。古代医家对鼻息肉的认识。
 
  2.病因病机:常为鼻渊、鼻孰的并发病,多因寒湿凝聚鼻窍、湿热蕴积鼻窍而致。
 
  3.诊断
 
  (1)诊断要点:①病史:多有鼻渊、鼻孰病史。②临床症状:以鼻塞;嗅觉减退或丧失、涕多为主要症状。注意鼻塞的特点。③检查:鼻腔检查可见息肉,息肉的特点。
 
  (2)鉴别诊断:与鼻菌及鼻腔良性肿瘤相鉴别。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分寒湿凝聚鼻窍和湿热蕴积鼻窍两型。掌握各型的主症、治法、方药。
 
  (2)外治法:说明鼻息肉的治疗以外治法为主,介绍滴鼻、涂敷法、息肉内注射、熏鼻法等。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5.预防与调护:鼻息肉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6,预后及转归:内治难获速效,手术后有复发可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扼要提示。
 
第七节 鼻衄
 
  【目的要求】
 
  1.掌握鼻衄的定义。
 
  2.熟悉鼻衄的病因病机及预防调护措施。
 
  3.掌握鼻衄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辨证分型治疗及常用的各种止血方法。
 
  【教学时数】1.5
 
  【教学内容】
 
  1.鼻衄的定义,鼻衄的发病情况,古代医家对鼻衄的认识。
 
  2.病因病机:鼻衄为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由于不同疾病不同原因,均可导致鼻衄。
 
  归纳起来可分为实证与虚证两大类:实证者多因火热气逆迫血妄行而致衄;虚证者,多因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而致。
 
  3.诊断
 
  (1)诊断要点:①病史:注意有无外伤、肿瘤,全身各系统疾病病史及有无其他诱发因素。②临床症状:鼻出血,注意鼻出血的不同情况。③检查:注意鼻腔、鼻咽检查,寻找出血点。
 
  (2)鉴别诊断:必须与肺、胃、咽喉等部位的出血经由鼻腔流出者,如咯血、吐血等相鉴别。
 
  4.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分肺经风热、胃热炽盛、肝火上逆、心火亢盛、肝肾阴虚、脾不统血六型。掌握各型的主症、治法、方药。
 
  (2)外治法:对鼻出血病人,治疗上要遵照“急则治其标”之原则,使用各种止血方法,达到止血的目的。
 
  (3)针灸疗法:介绍体针、耳针等疗法。
 
  5.预防与调护:鼻衄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6.预后及转昆:反复出血或出血量多者可致贫血,甚则可危及生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可结合投影、录像、模型,操作示范,说明止血法。
 
第八节 鼻异物
 
  【目的要求】
 
  1.熟悉鼻异物定义、鼻异物的症状特点及发病情况。
 
  2.熟悉鼻异物的病因病机。
 
  3.掌握鼻异物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鼻腔异物的取出方法。
 
  【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
 
  1.鼻异物的定义、症状特点、一般发病情况。
 
  2.病因病机:多因小儿无知,将细小异物塞人鼻内。亦可因医疗工作疏忽,饮食不慎,外伤等而致。
 
  3.诊断
 
  (1)诊断要点:①病史:有异物入鼻史。②临床症状:因异物的种类、大小及滞留时间长短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③检查:鼻腔检查发现异物,疑有金属异物,可行X线拍片。
 
  (2)鉴别诊断:.婴幼儿不能明确提供异物人鼻病史者,应注意与鼻渊鉴别。
 
  4.辨证及治疗:本病的治疗以外治法为主,根据异物的性质、大小、所在位置采取相应的取出法。合并感染者,结合内治法。
 
  5.预防与调护:鼻腔异物的预防与调护措施。
 
  6.预后及转归:及时处埋,预后良好。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引起各种情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扼要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