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6)第八节 疳 证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3-05 11:41浏览:

第八节      
一、填空题
1.按病程与证候特点可将疳证分为                              三大证候及其他兼证。
2.疳证的病变部位主要在          ,重证可病涉             ;其基本病理改变为                       
3                 是引起疳证最常见的原因。
4.疳证患儿,若脾虚不运,气不化水,水湿泛滥,则可出现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5.口疳的病位在(   
A.心脾
B.肝脾
C.脾胃
D.脾肾
E.心肝
6.疳气的发病机制是(   
A.脾胃虚损,积滞内停
B.脾胃失和,纳化失健
C.脾胃虚衰,津液消亡
D.脾胃阴虚,津液内耗
E.脾失健运,精微不布
7.干疳的主要治法是(   
A.养血柔肝
B.补益气血
C.滋阴生津
D.健脾温阳
E.调脾健运
8.疳肿胀的病位在(   
A.脾肾
B.肝脾
C.心脾
D.脾肺
E.脾胃
9.疳证患儿体重常比正常同年龄儿童低(   
A.5%
B.10%
C.15%
D.25%
E.40%
10.疳证出现肢体浮肿者,血清白蛋白常低于(   
A.15g/L
B.20g/L
C.25g/L
D.30g/L
E.35g/L
11.疳气证治疗首选方(   
A.资生健脾丸
B.六君子汤
C.四君子汤
D.肥儿丸
E.八珍汤
12.口疳治疗首选方(   
A.石斛夜光丸
B.肥儿丸
C.泻心导赤散
D.防己黄芪汤
E.参苓白术散
(二)A2型题
13.患儿,1岁6个月。体重9 kg,纳呆,面色少华,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薄微腻,指纹淡。其诊断是(   
A.厌食
B.疳气
C.疳积
D.干疳
E.积滞
14.患儿,10个月。于出生4个月添加辅食时出现泄泻,纳差,形体日渐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发黄,烦躁哭闹,夜眠不安,腹大如鼓,喜揉眉挖鼻,吮指磨牙,舌质淡,苔腻,指纹紫滞。治疗应首选(   
A.肥儿丸
B.八珍汤
C.六君子汤
D.四君子汤
E.资生健脾丸
15.患儿,16个月。形体极度消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腹凹如舟,足踝及颜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嫩,苔薄白,指纹淡。其血生化检查中最重要的异常改变是(   
A.球蛋白明显低于正常
B.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C.血清总蛋白降低
D.白蛋白低于20g/L
E.白蛋白低于25g/L
16.患儿,2岁。体重10kg,面色少华,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少,指纹淡。其证候是(   
A.疳气
B.疳积
C.干疳
D.疳肿胀
E.肺疳
17.患儿,1岁。体重7.2 kg,面色无华,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饮食,腹大如鼓,青筋暴露,双踝浮肿,按之凹陷,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其治法是(   
A.补益气血,佐以运脾
B.养血柔肝,活血化瘀
C.滋阴生津,养血安神
D.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E.调脾健运,开胃进食
18.患儿,2岁6个月。体重9.8 kg,精神萎靡不振,口舌生疮,满口糜烂,面赤心烦,夜卧不安,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指纹淡紫。其病机是(   
A.脾病及肝,肝阳上亢
B.脾病及心,心火上炎
C.脾病及肾,阴虚火旺
D.脾胃实火,循经上炎
E.心肝火旺,熏蒸苗窍
19.患儿,1岁9个月。极度消瘦,貌似老人,毛发干枯,面色晄白,精神萎靡,腹凹如舟,大便溏,舌质淡嫩,苔薄少,指纹淡。治疗应首选(   
A.肥儿丸
B.八珍汤
C.六君子汤
D.六味地黄丸
E.资生健脾丸
20.患儿,2岁。体重7kg,腹大如鼓,青筋暴露,四肢大肉尽脱,杳不思食,精神萎靡,疲乏无力,舌质淡嫩,苔薄少,指纹淡。其病机是(   
A.脾胃失和,纳化失健
B.脾胃虚损,积滞内停
C.肝血不足,筋脉失养
D.脾胃虚衰,气血两败
E.肾阳虚衰,精髓不充
(三)B1型题
A.脾胃失和,纳化失健。
B.脾胃虚损,积滞内停。
C.脾胃虚衰,津液消亡。
D.脾胃阴虚,精血不足。
E.脾胃阳虚,运化无力。
21.疳积的主要病机是(   
22.干疳的主要病机是(   
A.脾病及肝,肝血不足。
B.脾病及心,心火上炎。
C.脾病及肾,阳气虚衰。
D.脾病及肝,肝阳上亢。
E.脾病及肾,阴虚火旺。
23.眼疳的主要病机是(   
24.疳肿胀的主要病机是(   
(四)X型题
25.疳证患儿的饮食调护应注意(   
A.富含营养
B.易于消化
C.定时定量
D.多食肥甘
E.循序渐进
26.疳证常采用的治法有(   
A.外治法
B.内治法
C.捏脊法
D.刺四缝
E.拔罐法
三、改错题
27.心疳与口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四、简答题
28.简述“疳者甘也”与“疳者干也”的含义。
29.简述疳证与积滞在临床表现上有何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何联系?
五、问答题
30.如何预防疳证的发生?
六、病案分析题
31.患儿,2岁。体重9.5 kg。出生后3个半月时,一次进食蛋黄1个,遂出现食欲减退,强迫进食则呕吐,体倦乏力,易发脾气,面色少华,毛发稀疏,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血常规:RBC 4.5×1012/L,HB 120g/L。血生化:球蛋白47g/L,白蛋白35g/L。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疳气;②疳积;③干疳。
2.①脾胃;②五脏;③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3.①饮食不节;②喂养不当。
4.疳肿胀。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5.A 答案分析:口疳是由脾病及心,心火上炎所致。
6.B 答案分析:疳气为疳证的初起阶段,由脾胃失和,纳化失健所致,以形体略瘦,食欲不振为特征;疳积多由疳气发展而来,属脾胃虚损,积滞内停,虚实夹杂之证,病情较为复杂,腹大肢细是本证的典型体征;干疳为疳证的后期表现,由脾胃虚衰,津液消亡,气血两败所致,以形体极度消瘦,精神萎靡为特征,常病涉五脏而出现种种兼证。
7.B 答案分析:干疳为疳证的后期表现,由脾胃虚衰,津液消亡,气血两败所致,故治疗应补益气血。
8.A 答案分析:疳肿胀是疳证兼证之一,由脾病及肾,阳气虚衰,气不化水,水湿泛滥肌肤所致,故病位在脾肾。
9.C 答案分析:疳证患儿体重较正常同龄儿平均值低15%以上。
10.B 答案分析:疳证患儿出现肢体浮肿时,为疳肿胀(营养性水肿),由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液体外渗到组织间隙所致,血清白蛋白常在20g/L以下。
11.A 答案分析:疳气为疳证的初起阶段,发病机制为脾胃失和,纳化失健,故治疗选用调脾健运之资生健脾丸加减。
12.C 答案分析:口疳是疳证的常见兼证之一,由脾病及心,心火上炎所致,故治疗宜选用清心泻火,滋阴生津之泻心导赤散加减。
(二)A2型题
13.B 答案分析:患儿体重减轻,且有不思饮食、大便不调等表现,应考虑疳证诊断,因病情尚轻,且无腹满症状,故证候诊断为疳气。
14.A 答案分析:辨证为疳积,故选用肥儿丸。
15.D 答案分析:血清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成分,疳证时因摄入少,消耗多,合成减少,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若出现肢体浮肿,血清白蛋白一般在20g/L以下。
16.A 答案分析:本病病情尚轻,属于疳证的初起阶段,故应辨证为疳气。
17.D 答案分析:辨证为疳肿胀,其发病是由于脾病及肾,阳气虚衰,气不化水所致,故治疗应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18.B 答案分析:本病辨证为口疳,其发病是由于脾病及心,心火上炎所致。
19.B 答案分析:辨证为干疳,故选用补益气血之八珍汤加减。
20.D 答案分析:辨证为干疳,其发病是由于脾胃虚衰,津液消亡,气血两败所致。
(三)B1型题
21.B 答案分析:疳积多由疳气发展而来,属脾胃虚损,积滞内停,虚实夹杂之证,病情较为复杂。
22.C 答案分析:干疳为疳证的后期表现,由脾胃虚衰,津液消亡,气血两败所致,常病涉五脏而出现种种兼证。
23.A 答案分析:眼疳是疳证的常见兼证之一,是由脾病及肝,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两目所致。
24.C 答案分析:疳肿胀是疳证的常见兼证之一,是由脾病及肾,阳气虚衰,气不化水,水湿泛滥肌肤所致。
(四)X型题
25.A,B,C,E 答案分析:疳证治疗除选用药物外,饮食调摄也很重要。饮食宜定时定量,或少食多餐;饮食物宜富含营养,易于消化;添加辅食宜由少及多,由多至稠,由单一到多种,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求全功而多食肥甘致病情突变。
26.A,B,C,D 答案分析:疳证的治疗方法很多,可以采用药物内治、外治,也可以采用推拿疗法、捏脊疗法、针灸疗法、刺四缝、割治疗法等。因患儿肌肉消削,故一般不宜使用拔罐疗法。
三、改错题
27.改为:心疳即口疳。答案分析:心开窍于舌,脾病及心,心火上炎,而见口舌生疮,称为“口疳”,是按患病部位命名的;“心疳”是按五脏分类的,实际上二者是指同一证候。
四、简答题
28.“疳”之含义,自古有两种解释。其一曰“疳者甘也”,是指小儿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曰“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言其病机及主证。
29.疳证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舌苔厚腻为特征;积滞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若积久不消,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形体日渐消瘦,可以转化为疳证,但疳证并非全由积滞转化而来,其他多种病证如厌食、泄泻、肺痨等病程迁延日久皆可转化成疳。
五、问答题
30.①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按时按序添加辅食,供给多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②合理安排小儿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睡眠时间,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③纠正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滋补、贪食零食、饥饱无常等不良的饮食习惯。④发现体重不增或减轻,食欲减退时,要尽快查明原因,及时加以治疗。
六、病案分析题
31.诊断:疳证,疳气证。
病机分析:患儿年幼,脾胃功能尚不完善,加之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脾胃失和,胃不腐熟水谷,脾失健运,则饮食水谷不能化生气血精微以滋养全身,故形体消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脾虚肝亢则易发脾气;脾失健运,则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皆为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之象。
治法:调脾健运。
主方:资生健脾丸加减。
处方:苍术6g,山药12g,陈皮3g,厚朴3g,薏苡仁12g,茯苓6g,砂仁(后下)3g,白扁豆6g,钩藤6g,焦山楂6g,焦神曲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