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儿科学基础:第六节 儿科治法概要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3-05 11:17浏览:

第六节 儿科治法概要
  一、填空题
  1.疏风解表法中风寒外感治用   的方药,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葱鼓汤等;
  治用辛凉解表的方药,如银翘散、   等。
  2.止咳平喘法主要适用于      所致的咳喘。寒痰内伏可用温肺散寒、   的方药,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热痰内蕴可用   、宣肺平喘的方药,如   、麻杏石甘汤等。
  3.清热解毒法可分为      、苦泄降热、   等。
  4.血证常由血热妄行、血不循经引起,但   、脾不统血、   等其他原因也可引起出血,可与补气、   、养阴等药配合应用。
  5.蛔虫病变化多端,可合并   、蛔虫性肠梗阻等,发生这些情况,此时当先   为主,待   后,再予驱虫。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6.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与膀胱经捏拿,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于治疗(   
  A.疳证、婴儿泄泻
  B.咳嗽、哮喘
  C.五迟、五软
  D.心悸、怔忡
  E.遗尿、尿频
  7.刺四缝疗法,常用于治疗(   
  A.婴儿泄泻
  B.呕吐
  C.腹痛
  D.疳证
  E.积滞
  8.治疗阴水的常用方剂包括(   
  A.五皮饮
  B.五苓散
  C.越婢加术汤
  D.实脾饮
  E.麻黄汤
  9.治疗阳水的常用方剂包括(   
  A.防己黄芪汤
  B.实脾饮
  C.五皮饮
  D.真武汤
  E.肾气丸
  10.小儿用药量相对较大的原因是(   
  A.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大
  B.用药后见效较慢
  C.多急性重病
  D.用药时间较短,服药常有浪费
  E.小儿脾常不足,药物难以吸收
  11.“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这段归纳小儿用药特点的论述见于(   
  A.《活幼心书》
  B.《证治准绳·幼科》
  C.《幼科发挥》
  D.《育婴家秘》
  E.《温病条辨》
  12.小儿中药用量,新生儿应为成人量的(   
  A.1/6
  B.1/3
  C.1/2
  D.2/3
  E.等量
  13.小儿中药用量,乳婴儿应为成人量的(   
  A.1/6
  B.1/3~1/2
  C.1/2
  D.1/2~2/3
  E.等量
  14.小儿中药用量,幼儿及幼童应为成人量的(   
  A.1/6
  B.1/3
  C.1/2
  D.2/3或等量
  E.3/2
  15.培元补肾法常用于治疗(   
  A.五迟五软
  B.肺炎喘嗽
  C.幼儿急疹
  D.手足口病
  E.脐血脐突
  16.夏日高热无汗,可用哪味中药煎汤熏洗躯体(   
  A.麻黄
  B.香薷
  C.浮萍
  D.西河柳
  E.香樟木
  17.治疗滞颐,可用下列哪味中药研粉敷于涌泉穴(   
  A.麻黄
  B.附子
  C.车前子
  D.西河柳
  E.吴茱萸
  18.消食导滞法中应用山楂主要是(   
  A.消肉食油腻
  B.化谷食积滞
  C.消麦面之积
  D.消化乳积
  E.理气化积
  19.小儿元阳衰脱之危重证候,临床可见(   
  A.神疲肢软
  B.冷汗淋漓
  C.气急喘促
  D.脉象细数
  E.舌苔淡白
  20.肺炎喘嗽伴口唇青紫,可加用的治法是(   
  A.活血化瘀
  B.补肺健脾
  C.培元补肾
  D.健脾益气
  E.回阳救逆
  21.治疗痄腮,宜选用以下哪味药捣烂外敷腮部(   
  A.马齿苋
  B.延胡索
  C.白芥子
  D.吴茱萸
  E.芫荽子
  (二)A2型题
  22.患儿,9岁。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一天,双下肢为多,大小不等,斑色鲜红,压之不褪色。伴鼻衄,发热,心烦口渴,大便秘结,舌质苔薄黄,脉数有力。其治法是(   
  A.疏风解表
  B.清热解毒
  C.凉血止血
  D.健脾益气
  E.活血化瘀
  23.患儿,8岁。紫癜反复出现一年余。3天前因劳累紫癜复现,呈瘀点、瘀斑,色淡,时有齿衄,伴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黄,口唇色淡,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其治法是(   
  A.疏风解表
  B.清热解毒
  C.凉血止血
  D.健脾益气
  E.活血化瘀
  24.患儿,6岁。睡中经常遗尿,一夜1~2次,甚则数次,醒后方觉。伴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肢凉怕冷,腰腿酸软,下肢无力,小便清长,舌质较淡。其治法是(   
  A.益气固摄
  B.补肺健脾
  C.培元补肾
  D.健脾益气
  E.固涩小便
  25.患儿,5岁。证见发热恶寒,呛咳气急,口不渴,咳痰白而清稀,舌质淡红,舌苔白,脉浮紧。其治法是(   
  A.疏风解表
  B.疏散风寒
  C.疏散风热
  D.健脾益气
  E.温阳解表
  (三)B1型题
  A.朱砂安神丸
  B.羚角钩藤汤
  C.苏合香丸
  D.行军散
  E.紫雪丹
  26.热极生风,项强抽搐,宜选方(   
  27.感受时邪秽浊之气而吐泻昏厥,宜选方(   
  A.推拿疗法
  B.拔罐疗法
  C.针灸疗法
  D.敷贴法
  E.熏洗法
  28.上述除(    )外,均可用于治疗泄泻。
  29.上述除(    )外,均可用于治疗腹痛。
  (四)X型题
  30.健脾益气法较常用于(   
  A.泄泻
  B.鹅口疮
  C.口疮
  D.疳证
  E.病后体弱
  31.儿科培元补肾法的常用方剂有(   
  A.六味地黄丸
  B.《金匮》肾气丸
  C.参蛤散
  D.参苓白术散
  E.调元散
  32.下列有关小儿服药方法的论述,不妥的有(   
  A.必须限制服药次数
  B.婴儿服用丸剂,片剂,须研成细末调服
  C.对拒服药物的小儿,应固定头部,捏鼻灌服
  D.服药困难者,可在中药中加适量食糖矫味
  E.蒸气及雾化吸入法只能用注射液类药剂
  33.捏脊疗法有以下作用(   
  A.调整阴阳
  B.通理经络
  C.调和气血
  D.恢复脏腑功能
  E.活血止痛
  三、改错题
  34.紫癜患儿属脾胃虚弱者可配合捏脊疗法。
  35.回阳救逆法主要适用于小儿惊风、癫痫。
  四、简答题
  36.小儿用药如何掌握剂量?
  37.儿科常用哪些种类外治法?
  五、问答题
  38.小儿疾病治疗为何特别强调及时、正确和审慎?
  39.小儿疾病治疗为何重视先证而治?
  六、病案分析题
  40.患儿,4岁。2001年8月21日初诊。
  患儿平素体弱,易感冒,一周前泄泻,便溏,多见食后作泻,每天排便3~5次,粪色淡黄不臭,带有奶瓣或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时轻时重,食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查体:T:36.8℃,P:120次/分,R:30次/分。神志清楚,精神不振,无脱水貌,双眼睑不肿,舌质淡红,苔白,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无其他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8.2×109/L,N:0.43,L:0.55。Hb:126g/L。大便常规:WBC:1~3个/HP,脂肪球++。血钾、钠、氯等离子均正常。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
  该病可应用哪些外治方法治疗?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疏散风寒;②风热外感;③桑菊饮。
  2.①邪郁肺经;②痰阻肺络;③化痰平喘;④清热化痰;⑤定喘汤。
  3.①甘凉清热;②苦寒清热;③咸寒清热。
  4.①气不摄血;②阴虚火旺;③健脾。
  5.①胆道蛔虫症;②安蛔缓痛;③病势缓和。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6.A 答案分析: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与膀胱经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于治疗疳证、婴儿泄泻及脾胃虚弱的患儿。
  7.D 答案分析:四缝是经外奇穴,针刺四缝可以解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常用于治疗疳证和小儿厌食症。
  8.D 答案分析: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真武汤是治疗阴水的常用方剂。
  9.C 答案分析:五皮饮、四苓散、越婢加术汤是治疗阳水的常用方剂。
  10.D 答案分析:由于小儿用药一般中病即止,用药时间较短,加上服药时药物多有浪费,所以小儿中药的用量相对较大。
  11.E 答案分析:“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这段归纳小儿用药特点的论述见于《温病条辨•解儿难•儿科总论》。因此,小儿用药,不仅要及时、正确,还必须谨慎。
  12.A 答案分析:新生儿应为成人量1/6。成人量指一般用量,并非指最大用量。
  13.B 答案分析:乳婴儿应为成人量1/3~1/2。
  14.D 答案分析:幼儿及幼童应为成人量2/3或成人量。
  15.E 答案分析:培元补肾法主要适用于小儿胎禀不足,肾气虚弱及肾不纳气之证,能够治疗五迟、五软、解颅、遗尿和哮喘等病,而在肺炎喘嗽、幼儿急疹、手足口病、脐血脐突中很难用到。
  16.B 答案分析:夏日高热无汗,可用香薷煎汤熏洗躯体。
  17.E 答案分析:治疗滞颐,可用吴茱萸粉涂敷于涌泉穴。
  18.A 答案分析:消食导滞法中应用山楂主要是消肉食油腻,六曲善化谷食积滞,莱菔子能消麦面之积,麦芽能消乳积。
  19.B 答案分析:小儿元阳衰脱之危重证候,临床可见神疲肢厥、冷汗淋漓、气息奄奄和脉微欲绝等,此时必须峻补阳气。
  20.A 答案分析:肺炎喘嗽伴口唇青紫为瘀血证象,可加用活血化瘀法。
  21.A 答案分析:马齿苋捣烂外敷腮部可治疗痄腮,以用鲜品为好。
  (二)A2型题
  22.C 答案分析:根据临床表现,辨为血热妄行证,应用凉血止血法治疗。
  23.D 答案分析:根据临床表现,辨为脾气亏虚、气不摄血而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故应用健脾益气法治疗。
  24.C 答案分析:肾阳虚而致遗尿,应用培元补肾法治疗。
  25.B 答案分析:根据临床表现,辨为风寒表证,应用疏散风寒法。
  (三)B1型题
  26.B 答案分析:热极生风,项强抽搐,选用羚角钩藤汤清热镇惊熄风。
  27.D 答案分析:感受时邪秽浊之气而吐泻昏厥,可用行军散、玉枢丹、红灵丹等辟秽开窍。
  28.E 答案分析:推拿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和敷贴法均能用于治疗泄泻。
  29.E 答案分析:推拿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和敷贴法均能用于治疗腹痛。
  (四)X型题
  30.A,D,E 答案分析:健脾益气法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小儿,如泄泻脾气虚证、疳证及病后体弱等。
  31.A,B,C,E 答案分析:培元补肾法主要适用于小儿胎禀不足、肾气虚弱及肾不纳气之证,如解颅、五迟、五软、遗尿、哮喘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调元散均为常用方。
  32.A,C 答案分析:小儿服药可采取少量多次喂服的方法,不必限制于1日2、3次服。对抗拒服药的小孩,可固定小儿头部,用小匙将药汁送至舌根部,将小匙竖起,使之自然吞下,切勿捏鼻灌服,以防呛入气管。
  33.A,B,C,D 答案分析: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按摩,调和阴阳,疏理经络,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
  三、改错题
  34.改为:紫癜患儿不可应用捏脊疗法。
  答案分析:捏脊疗法的禁忌证为:背部皮肤感染、紫癜。
  35.改为:回阳救逆法主要适用于小儿元阳虚衰欲脱之危重证候。或者:镇惊开窍、平肝熄风法主要适用于小儿惊风、癫痫。
  答案分析:回阳救逆法主要适用于小儿元阳虚衰欲脱之危重证候。镇惊开窍、平肝熄风法主要适用于小儿惊风、癫痫。
  四、简答题
  36.小儿用药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医者经验而不同。一般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1/2,幼儿及幼童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学龄儿童用成人量。
  37.主要有熏洗法、涂敷法、罨包法、热熨法、敷贴法、擦拭法、药袋疗法。
  五、问答题
  38.由于小儿生理病理上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的特点,因此要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措施,争取主动,力求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变化,又不可用药太过,损伤正气。当病邪在表,且有外解之机时,应因势利导,引邪外达,从表而解,不可凉遏而使表邪留恋,不可发汗太过耗损卫阳,也不可骤然固涩而闭邪留寇。
  39.由于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虚实寒热的变化较成人为快,故应见微知著,先证而治,挫病势于萌芽之时,挽病机于欲成未成之际。尤其是外感热病,病情发展迅速,而医者在诊察之后,病家需取药煎煮,直到汤药喝下发挥药效,需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病情很可能已经变化。因而,医者应把握这种变化,揭示病情的演变规律,提前一步,在相应的证候出现之前预先落实治疗措施,先发制病,药先于证,先证而治,顿挫病势,防止传变,达到治病防变的目的。
  六、病案分析题
  40.本病为泄泻脾虚泻证(轮状病毒性肠炎),可用推拿疗法、针灸疗法、敷贴法等外治法治疗。
  推拿疗法有促进气血循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能达到驱邪治病的目的。治疗小儿泄泻可用推、拿、揉、掐等手法,常用掌部的大肠、脾土、板门,背部的七节等穴。本病也可用针灸疗法,所选经穴基本与成人相同。敷贴法是将药物制成软膏、药饼或研粉撒于普通膏药上,敷贴于局部的一种外治法。治疗小儿泄泻可将药粉撒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