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医妇科学——第十四章 前阴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20:31浏览:

一、选择题
  A型选择题
  1.阴部奇痒,带下量多,色黄成泡沫状,或色白如豆渣状,臭秽。治宜:
  A.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B.清热利湿止带
  C.肝经湿热
  D.瘀血阻滞
  E.寒滞肝脉
  6.下列不属阴吹的病因病机是:
  A.劳倦伤脾,致中气下陷,腑气不循常道
  B.热盛灼津,胃燥便坚,腑气不得下泄
  C.暴怒伤肝,气机紊乱,腑气不循常道
  D.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盘踞中焦,阻于谷道,腑气不循常道
  E.瘀血阻滞,腑气不通
  B型选择题
  A.六味地黄汤加减
  B.知柏地黄丸加味
  C.龙胆泻肝汤加减
  D.革薜渗湿汤加味
  E.易黄汤加味
  1.妇女阴部干涩,灼热瘙痒,阴部皮肤变白增厚,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腿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首选方为:
  2.阴部瘙痒,奇痒难忍,带下量多,色黄呈泡沫状,臭秽,心烦少寐,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选:
  A.清肝利湿,消肿止痛
  B.泻肝清热,解毒除湿
  C.疏肝解郁,消肿止痛
  D.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E.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3.因肝经湿热所致阴肿的治法应是:
  4.因下焦湿热所致阴疮的治法,应是:
  x型选择题
  1.阴痒相当于西医学的:
  A.外阴瘙痒症
  B.外阴炎
  C.阴道炎
  D.阴门瘙痒
  E.外阴营养不良
  2.湿热型阴疮的主要证候有:
  A.阴部生疮
  B.红肿热痛
  C.溃后脓水淋漓
  D.口苦咽干
  E.大便干燥
  3.治疗阴痛的常用方剂有:
  A.龙胆泻肝汤
  B.当归地黄饮
  C.逍遥散
  D.川楝汤
  E.阳和汤
  4.阴痛的常见证型有:
  A.肝肾亏损
  B.脾肾阳虚
  C.肝郁气滞
  D.肝经湿热
  E.寒凝肝脉
  5.导致阴吹的发病原因有:
  A.气虚
  B.肾虚
  C.气郁
  D.瘐湿
  E.胃燥
  6.气虚所致阴吹的主要证候有:
  A.阴吹声高,时断时续
  B.神倦乏力,气短懒言
  C.胃脘痞闷,小腹下坠
  D.精神忧郁,时欲叹息
  E.舌淡,苔白,脉缓弱
  二、填空题
  1.前阴病的治疗,一般是  药调理脏腑以治其  ,局部  法以治其  
  2.阴痒的治疗着重调理  的功能。肝肾阴虚所致者,治宜  ;肝经湿热所致者,治宜  ;湿虫滋生所致者,治宜  
  3.阴疮的治疗原则,应按热者  、寒者  、湿者  、坚者  、虚者  、下陷者  的原则处理。常采用    合治的方法。
  4.阴痛的发生与    有着密切的关系。
  5.阴吹属气虚者,方选  ,胃燥者,方选  ,气郁者,方选  ,痰湿者,方选  
  三、名词术语解释
  1.前阴病
  2.阴痒
  3.阴肿
  4.阴疮
  5.阴痛
  6.阴吹
  四、简答题
  1.简述阴痒的病因病机。
  2.简述湿热阴疮与寒湿阴疮的鉴别。
  3.简述阴吹的病因病机。
  五、论述题
  1.试述前阴病的发病机理。
  2.试述阴痒肝经湿热型和湿虫滋生型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E 5.D
  二、填空题
  1.内服;本;外治;标
  2.肝、肾、脾;调补肝肾、滋阴降火;清肝泻热、除湿止痒;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3.清之;温之;化之;削之;补之;托之;内;外
  4.肝;肾
  5.补中益气汤;麻子仁丸;逍遥散;橘半桂
  三、名词术语解释
  1.妇女前阴(包括阴户、玉门、阴道)发生的病变,称为前阴病。
  2.妇女外阴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称为“阴痒”。
  3.外阴部及外阴一侧或两侧,肿胀疼痛,称阴肿。
  4.妇人阴户生疮,甚至溃疡,脓水淋漓,局部肿痛者,称为“阴疮”。又称“阴蚀”
  5.女子阴中或阴户抽掣疼痛,甚至连及少腹、两乳者,称为“阴痛”。
  四、简答题
  1.阴痒的病因病机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1分)。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2分);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2分)。
  2.二者均为阴部生疮(1分)。湿热阴疮红肿热痛,发热急骤,脓稠臭秽(1分),或伴全身发热,属阳证(1分);寒湿阴疮肿块坚硬,皮色不变,日久不消(1分),或溃后脓稀淋漓,形体虚赢,属阴证(1分)。
  3.多因中气不足,谷道欠利(1分);胃肠燥化,腑气不通(1分);气机紊乱,腑气不循常道(1分);或因脾阳不运,痰湿停聚,阻遏腑气下泄而致阴吹(1分)。
  五、论述题
  1.前阴病的发病机理有直接(1分)和间接两个方面(1分)。间接机理是脏腑功能失常累及前阴发生病变(1分),如肝肾亏损,阴部筋脉或肌肤失养,可致阴痛、阴痒(1分);脾肾阳虚,湿浊下注,日久化热,湿热浸淫,可致阴痒、阴肿、阴疮、阴痛(1分);谷道不利,腑气下泄,可致阴吹(1分)。直接机理是前阴局部感染邪毒、病虫(1分),或受外伤,可致阴痒、阴肿、阴痛等(1分)。
  2.①肝经湿热型的主证为阴部瘙痒灼痛,带下量多,色黄如脓,稠粘臭秽(1分),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烦不宁,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1分)。治法:泻肝清热,除湿止痒(1分)。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1分)。②湿虫滋生型的主证为阴部瘙痒,如虫行状,甚则奇痒难忍,灼热疼痛(1分);带下量多,色黄呈泡沫状,或色自如豆渣状,臭秽,心烦少寐,胸闷呃逆,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1分)。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杀虫(1分)。代表方剂:革解渗湿汤(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