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医外科学——第11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20:24浏览:

概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皮疹的特点,如原发性皮损与继发性皮损之不同。
  2.熟悉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内治法及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3.掌握蛇窜疮、疣、癣、湿疮、接触性皮炎、药毒、瘾疹、风瘙痒、牛皮癣、风热疮、白驳风、黄褐斑、粉刺、脂溢性皮炎、油风、淋病、梅毒等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4.熟悉热疮、黄水疮、虫咬皮炎、疥疮、日晒疮、猫眼疮、葡萄疫、瓜藤缠、紫癜风、酒齄鼻、红蝴蝶疮、艾滋病等的皮疹表现及其治疗。
  5.了解各种皮肤病的鉴别诊断,西医学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皮肤结构。
  2.因有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八个方面,举例说明其临床特点。
  3.全身症状辨证与内科相同,局部自觉症状有瘙痒、疼痛、灼热、麻木等辨证。
  4.皮肤损害的形态及其辨证。
  5.内治常法的作用、适应症和常用方药。
  6.分别介绍溶液、粉剂、洗剂、酊剂、软膏、油剂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适应症、用法。
  7.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第一节 热疮
  目的要求
  1.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2.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风热毒盛阻于肺,反复发作,阴虚内热。
  2.辨证:在红斑基础上的群集透明小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3.治疗:局部未破者搽洗剂黄连膏,已破者用青黛膏,严重者根据辨证。
  第二节 蛇窜疮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疱疹特点及主要证型的治疗。
  2.了解本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概述:本病不同名称及特点,说明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2.辨证:缠腰火丹的症状,簇集成群的水疱排列成带状,皮肤刺痛为其主要特点。
  3.治疗:
  1)内治: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2)外治:按概论外治法。
  4.鉴别诊断:与热疮的鉴别。
  第三节 疣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疣的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2.了解疣的种类。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风热毒邪搏于肌肤。
  2.辨证:分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丝状疣的好发部位及形态特点。
  3.治疗:
  1)内治:活血解毒。
  2)外治:扁平疣用泡洗法;寻常疣用推疣法、敷贴法,摩擦法、挖出法、电灼法、冷冻法、微波治疗等;传染性软疣用挑除法。
  第四节 黄水疮
  目的要求
  1.掌握脓疱疮的皮损特点、辨证论治及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暑湿热毒郁于皮肤所致。
  2.辨证:脓疱、周围红晕、破后糜烂、结痂。
  3.治疗:
  1)内治:湿热证用清暑利湿解毒法;脾虚证用健脾渗湿法。
  2)外治:用洗剂,或青黛散外扑,或用麻油调搽。
  4.预防传染的方法。
  第五节 癣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癣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2.了解癣病的原因、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强调防治结合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概述:癣的定义、分类。
  2.白秃疮、肺疱的类型、治疗和预防。
  3.鹅掌疯、脚湿气的辨证分型及治疗。
  4.灰指(趾)甲的辨证及治疗。
  5.圆癣的辨证及治疗。
  6.紫白癜风的辨证及治疗。
  第六节 虫咬皮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虫咬皮炎的诊断。
  2.了解虫咬皮炎的一般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由感受虫毒引起。
  2.辨证:皮疹多见于暴露部位,可见小出血点、丘疹、风团,并有不同程度灼热、瘙痒、疼痛,皮损中央可见刺口。
  3.治疗:外治为主,局部涂药,重点内服清热解毒剂。
  第七节 疥疮
  目的要求
  1.了解致病原因。
  2.掌握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由疥虫传染。
  2.辨证:特点是皮肤皱褶处散在性的丘疹、水疱、隧道,伴有剧烈瘙痒,有接触史,可找到疥虫。
  3.治疗及预防:搽硫黄软膏等,注意搽药方法,集体治疗,衣服等煮沸消毒和治疗彻底等措施。
  第八节 日晒疮
  目的要求
  1.掌握日晒疮的概念、临床特点。
  2.了解其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临床特点。
  2.病因病机:日光阳热毒邪外袭。
  3.辨证:皮损为暴露部位出现鲜红色斑,自觉烧灼样刺痛。
  4.治疗:以清热祛暑为主要治法。
  5.鉴别诊断:与接触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植物性日光皮炎鉴别。
  第九节 湿疮
  目的要求
  1.掌握湿疮的辨证论治。
  2.了解湿疮的种类及不同部位有不同名称。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特点及不同部位的名称。
  2.病因病机:急性以湿热为主,亚急性为脾虚湿恋,慢性为血虚风燥。
  3.辨证: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性,易复发、慢性倾向等。
  4.治疗:内服分湿热侵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辩证施治。外用根据皮损。
  5.鉴别诊断:与接触性皮炎、牛皮癣鉴别。
  (附:婴儿湿疮)
  目的要求
  了解婴儿湿疮的致病原因、辨证论治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湿热、血虚风燥。
  3.辨证:红斑、血疹、黄痂等。
  4.治疗:内服清热利湿,凉血润燥,外治根据皮损。
  第十节 接触性皮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
  2.了解本病的致病因素。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不同的接触物有不同的病名。
  2.病因病机:主要禀赋不耐,接触某些物质过敏。
  3.辨证:接触史、好发部位、皮损形态、发病过程。
  4.治疗:
  1)内治:根据分型辨证施治。
  2)外治:按不同皮损形态用药。
  5.预防及注意点。
  6.鉴别诊断:与湿疮、颜面丹毒相鉴别。
  第十一节 药毒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各类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和注意事项。
  2.了解本病的致病原因。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多系禀赋不耐、毒邪内侵中药毒。
  2.辨证:分七种类型,辨证分湿热证、热毒证、气阴两伤证。
  3.治疗:
  1)内治:分清热利湿解毒、清营解毒、益气养阴清风。
  2)外治:根据皮损。
  4.注意事项:合理用药,禁用或慎用过敏药物,警惕用药过程中出现的皮损。
  第十二节 瘾疹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辨证论治。
  2.熟悉本病注意事项。
  3.了解发病原因。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与风寒、风热、肠胃湿热、气血不足、冲任不调等有关。
  2.辨证:分风寒证、风热证、血虚风燥证。
  3.治疗:按辩证进行论治。
  4.注意事项:寻找发病原因,忌食辛辣鱼腥,注意有无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腹部有无疼痛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三节 猫眼疮
  目的要求
  熟悉皮疹多形性的特点与冻疮的区别。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风寒外袭分、风热外感、火毒炽盛。
  2.辨证:多发于青壮年,常法于春秋两季。皮疹多发于手掌、手背、足底、足背、前臂等处。皮疹有斑疹、丘疹、水疱等,有灼热疼痛、瘙痒感。
  3.治疗:内治以分湿热、寒湿证进行施治,外治根据皮损。
  第十四节 葡萄疫
  目的要求
  1.熟悉本病的定义、临床特点。
  2.了解本病的辨证论治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概念:定义、临床特点。
  2.病因病机:由禀性不耐,邪伤脉络所致。
  3.辨证论治:分热毒发斑、湿热伤络、脾气亏虚证施治。
  4.鉴别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维生素C缺乏病。
  第十五节 瓜藤缠
  目的要求
  1.掌握不同阶段、证候的治疗。
  2.了解皮疹特点。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外感风邪、湿热下注或气血不同、寒湿外袭,以致瘀血留滞。
  2.辨证:初期寒热,关节痛,小腿出现鲜红结节,后期热退,结节呈紫红。
  3.鉴别诊断:应与硬红斑、皮肤变应性血管炎鉴别。
  4.治疗:内服分湿热、寒湿证进行施治,外敷金黄膏或玉露膏。
  第十六节 风瘙痒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由风热血热或血虚肝旺所致。
  2.辨证:分风热血热证、湿热蕴结证及血虚肝旺证。
  3.治疗:分别采用疏风清热凉血、养血平肝、祛风润燥等法。
  第十七节 牛皮癣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特点及其病名。
  2.病因病机:风湿热外袭,血虚风燥,与情志因素有关。
  3.辨证:除好发部位、苔藓样变皮损表现外,分风湿热证、血虚风燥证。
  4.治疗:分疏风清热利湿、养血祛分润燥等法,外治按皮损用药。
  第十八节 白疕
  目的要求
  1.了解致病因素,熟悉临床分型和分期。
  2.掌握本病的辨证及主要证型的辩证治疗。
  教学内容
  1.概述:特点及有关病名。
  2.病因病机:外感风邪而致血热、血燥或血瘀;肝肾亏损,冲任不调等。
  3.辨证:境界清楚的红斑,上有多层银白鳞屑,有薄膜现象、露滴现象、同形反应等。分清各种不同证
  候及特殊类型、关节型、红皮病型、脓疱型。
  4.治疗:内治分别采用凉血清热、养血祛风润燥、活血化瘀等法,外用牛皮癣膏药或疯油膏。
  第十九节 风热疮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与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特点及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外感风热,郁闭肌肤;血分有热,化燥生风。
  3.辨证:皮损呈玫瑰红色斑疹,脱屑如糠秕,有母斑、子斑之分。
  4.治疗:分风热蕴肤、风热血燥论治。
  第二十节 紫癜风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临床特点与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特点及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外感风湿热邪,或病久阴血不足,阴虚内热而致。
  3.辨证:皮损为针头大小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融合成环状、线状或形态不规则的斑片。
  4.治疗:分成风湿热侵、血虚风燥、阴虚血瘀、阴虚湿热证论治。
  第二十一节 白驳风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与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特点及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气血失和,脉络瘀阻,肌肤腠理失养。
  3.辨证:皮损呈白色或乳白色斑或斑片,逐渐扩大,边界清楚,周边色素常反见增加,患处毛发也可变白。
  4.治疗:内治分成肝郁气滞证、肝肾不足证、气血瘀滞证。外治可用30%补骨脂酊外用,同时配合日光照射或紫外线照射。
  第二十二节 黄褐斑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与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特点及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本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
  3.辨证:面部皮肤出现局限性褐色斑,日晒后加重,无自觉症状。
  4.治疗:内治以疏肝理气、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消斑为法。外用可以玉容散粉、茯苓粉搽面。
  第二十三节 粉刺
  目的要求
  1.熟悉发病原因。
  2.掌握不同证候的治疗。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肺经风热、痰湿蕴结。
  2.辨证:好发于青年面部的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为本病特点。
  3.治疗:内服药分清肺散风、清热化湿、化痰渗湿,外治用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
  4.注意护理。
  第二十四节 脂溢性皮炎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风热血燥生风、肠胃湿、热蕴毒所致。
  2.辨证:在皮脂腺丰富部位起略带黄色的潮红斑,境界不清楚。
  3.治疗:内治以干性养血祛风润燥,湿性清热化湿通腑,外治按皮损用药。
  第二十五节 酒皶鼻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熟悉临床分型。
  2.了解本病的辨证施治。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肺胃积热蕴蒸,复遇风寒外袭、血淤凝结而成。
  2.辨证:好发于鼻部,分红斑期、丘疹期、鼻赘期。
  3.治疗:
  1)内治:分期清泄肺热、凉血清热、和营祛瘀。
  2)外治:颠倒散洗剂。
  第二十六 节油风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血热风邪外袭或气滞血瘀、肝肾不足。
  2.辨证:有斑秃、全秃、普秃等表现,分血热风燥、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等。
  3.治疗:内服型施治,外治局部涂擦药物或七星针针刺。
  第二十七节 红蝴蝶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分类、特征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病因病机:禀赋不足、肝肾亏热毒诱发所致。
  2.辨证论治:
  1)盘状红斑狼疮:除一般临床表现外,多属阴虚内热证,用滋阴清热补肾法。
  2)系统性红斑狼疮:除一般临床表现外,分热毒炽盛、阴虚火旺、脾肾阳虚、脾虚肝旺、气滞血瘀等辨证施治。
  第二十八节 淋病
  目的要求
  了解淋病的辨证及治疗。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特点、发病情况。
  2.病因病机:外感湿热秽浊之气,组织膀胱及肝经,久恋致肾虚阴亏、瘀结内阻。
  3.辨证:有性传播接触史,潜伏期。男性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溢脓等症,女性有宫颈糜烂、红肿、黄绿色分泌物,伴尿频、尿急、尿痛、前庭大腺炎等等。
  4.鉴别诊断:与急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相鉴别。
  5.治疗:内服分急性淋病、慢性淋病,伴有合并症及淋病性败血症等分型施治。其它治疗可选用相应的抗菌素。
  6.预防。
  第二十九节 梅毒
  目的要求
  1.了解梅毒的传染途径、辨证。
  2.掌握梅毒的治疗。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传染途径即精化传染、气化传染及胎传染毒。
  3.辨证:
  各种分类:
  1)传染途径:分先天梅毒、后天梅毒。
  2)病程、症状、传染性:早期梅毒、晚期梅毒。
  3)损害特点:疳疮、横痰、杨梅疮、杨梅传毒。
  4)其它:小儿遗毒、隐性梅毒。
  4.治疗:内治根据肝经湿热、痰瘀互结、脾虚湿蕴、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而分型施治,外治疳疮可用鹅黄散或珍珠散外掺;横痰未溃用冲和膏,已溃以红油膏掺五五丹,其它治疗以青霉素为特效药。
  5.预防。
  第三十节 艾滋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全称及传播途径。
  2.了解本病的辨证及治疗。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传播途径。
  2.病因病机:是性传播疾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由于邪毒外袭和正气不足两个方面原因所致。本病的病原体为HIV,是逆转录C型RNA病毒。
  3.辨证:潜伏期长短不一,可由6个月至5年或更长。临床分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三个阶段。
  4.治疗: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