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女子乳房部属
A.胃
B.肝
C.脾
D.肺
E.肾
2.乳痈最多见于
A.中年妇女
B.初产妇
C.妇女妊娠期
D.多产妇女
E.青年妇女
3.以下所列乳痈的成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产后冲任失调
B.产后饮食不节,阳明蕴热
C.产后乳头破碎
D.情志内伤,肝气郁结
E.乳汁瘀积
4.乳痈初起,下列哪种治疗方法宜首选
A.乳房按摩
B.金黄散外敷
C.针刺少泽、天宗、合谷
D.用吸奶器(或其它方法)充分吸出奶汁
E.局部热敷
5.乳房部疾病症见经前乳房胀痛者常见于
A.乳痈
B.乳疬
C.乳癖
D.乳癌
E.乳核
6.乳癌与下列哪一项因素关系最密切
A.火毒外侵,肝、胃二经湿热蕴结而成
B.肝气郁结,胃热蕴蒸
C.痰瘀互结,冲任不调
D.脾失健运,湿热内生
E.气血不足,冲任失调
7.乳房部乳痈切开排脓的切口应该是
A.顺皮纹方向
B.循经切开
C.纵切口
D.横切口
E.放射状切口
8.乳腺纤维腺瘤(乳核)多见于
A.老年人
B.中年人
C.青年人
D.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E.30岁以上的未婚妇女
二、名词解释
1.外吹乳痈
2.内吹乳痈
3.传囊乳痈
4.乳漏
5.乳岩
6.乳核
7.乳癖
三、填空题
1.乳痈在哺乳期发生的称 ,在怀孕期发生的称 ,在非哺乳期非孕期发生的称 。
2.乳痈多见于产后 月的 产妇,多为乳房产妇,多为乳房 侧,发病部位多在乳侧,发病部位多在乳房 ,成脓一般多在 天。
3.乳癖是一种形状 、大小 的瘾癖性肿块,好发于 妇女。
4.乳癖的发病与 关系密切,临床治疗可按 证、 证而分别选用 和 代表方剂。
5.女子乳房属 经,乳头属 经;男子乳房属 经,乳头属 经。
6.乳痈内治原则是 、 。
7.乳痈相当于西医 ,乳核相当于西医 ,乳癖相当于西医的 ,乳岩相当于西医 。
8.目前治疗乳岩的主要方法是 ,并配合 疗, 疗和 疗法。
四、简答题
1.简述乳痈的主要病因?
2.乳痈早期如何内外治疗?
3.如何预防乳痈的发生?
4.乳痈并发“传囊乳痈”和“乳漏”应如何处理?
5.乳癖与乳核应从哪几个方面鉴别?
6.简述乳癖的分型论治。
7.乳岩的治疗原则如何?
五、病案分析
1.张某,女,25岁。左乳房红肿胀痛伴恶寒发热2天。患者产后十余日,昨起恶寒发热,左乳房胀痛,乳汁不行,口渴欲饮。
检查:左乳房微红、硬肿、触痛,外上象限可扪及4cm×5crn大小肿块,舌质红、少苔,脉弦滑数。
要求:诊断;内外治疗。
2.林某,女,22岁。右乳房红肿疼痛10天,患者系产后14天。10天前出现恶寒发热,乳房胀痛,曾在医院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给予青霉素治疗,现患者仍感乳房胀痛。
检查:右乳房外上象限有一直径4cm大的肿块,触痛明显,按之波动应指,皮色掀红,舌质红、苔黄,脉数。
要求:诊断;内外治疗。
3.陈某某,女,21岁。左乳房红肿疼痛11天。患者系哺乳期妇女。1l天前出现左侧乳房红肿疼痛,曾在某医院治疗,经切开排脓、引流等,症状一度减轻,2天后,左乳房又出现肿胀疼痛,遂来就诊。
检查:左乳房外上象限有2cm左右切口,脓水稀少,外下象限皮红、硬肿、触痛甚,按之无波动,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要求:诊断;内外治疗。
4.文某某,女,40岁。右乳房肿块近3个月。患者素有经前乳房胀痛,近3月来,经前疼痛加剧,经事愆期,结婚3年未有生育。
检查:右乳房外上方可触及数枚肿块,块硬而不坚,表现呈结节状,边缘不清,活动,舌淡、苔薄腻,脉弦数。
要求:诊断;治则,方药。
5.叶某,女,22岁。左侧乳房肿块3个月。3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内有一肿块,因无任何症状而未予治疗。近感轻微胀痛,似有增大而遂来就诊。
检查: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3cm×3cm卵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按之滑动,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要求:诊断。
6.王某,女,47岁。右乳肿块7年伴增大1个月。患者7年前发现双侧乳房内有多个肿块伴疼痛,经不规则治疗,疗效不显,近一周来患者发现右乳内肿块突然增大迅速且变硬,遂来就诊。
检查:右乳内有3cm×3.5cm肿块,质坚硬,活动度不大,边缘欠清,与皮肤无粘连,触之疼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
要求:拟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思路。
7.盛某,女,35岁。双侧乳房胀痛一年余。患者因家庭不和而情绪郁闷,乳房胀痛随喜怒而消长。
检查:双侧乳房内可见颗粒状或长条形,数量不一、质地中等的肿块;边界欠清,推之移动,伴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
要求:诊断;辨证论治。
8.范某,女,59岁。左乳房肿块伴疼痛消瘦3个月。3个月前,发现左乳房内、有一鸡卵大小肿块,未作治疗,近三个月来,发现肿块增大,疼痛,消瘦,食欲差。
检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5cm×5cm肿块,质地坚硬,表面欠光滑,移动度差,按之疼痛,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要求:疑似诊断及治疗。
9.程某,女,19岁,未婚。左乳房肿块半年余。患者半年前发现左乳房内有肿块,未经诊治。现家庭中发现有患乳癌者,故来求治。
检查:左乳房内上有2.5cm×2.5cm肿块,质地坚实,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边界清楚,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要求:诊断;治疗方案。
10.江某,女,25岁。右乳房红肿疼痛伴发热2天。患者系产后3个月。产后20天因右乳房患急性乳腺炎而予某部队医院就诊,给予大量抗生素治疗,热退,肿块缩小至豆粒大,质硬。近2天来原肿块再度增大,皮肤变红,疼痛,伴恶寒发热。
检查:右乳外上象限处红肿明显,触之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要求:诊断;内外治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A 5.C 6.C 7.E 8.C
二、名词解释
1.“外吹乳痈”即哺乳期间发生的乳痈。
2.“内吹乳痈”即怀孕期间发生的乳痈。
3.“传囊乳痈”即乳痈溃后,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的脓肿。
4.“乳漏”即乳痈溃后,脓尽而乳汁从疡口溢出,久治不愈者。
5.“乳岩”即乳房部发生的恶性肿瘤。
6.“乳核”是指乳房内出现良性硬结性肿块,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的病证。
7.“乳癖”是一种发于乳房内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与月经周期变化密切相关的良性瘾癖性肿块。
三、填空题
1.外吹乳痈,内吹乳痈,不乳儿乳痈
2.未满,初,单,内外上象限,10
3.不一,不等,中年
4.肝肾,肝郁痰凝,冲妊失调,逍遥蒌贝散,二仙汤合四物汤
5.胃,肝,肾,肝
6.舒肝清胃,和营通乳
7.急性乳腺炎,乳房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癌
8.手术,化,放,中医
四、简答题
1.乳痈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乳头内陷畸形和哺乳时不能排空乳汁等使乳汁郁积;产后情志不畅、饮食不当致肝郁胃热;乳头破碎、感受外邪等。
2.乳痈早期内治法为:疏肝清胃、和营通乳,局部应用热敷和按摩疗法。
3.乳痈的预防应针对病因而分别采取:产前纠正乳头内陷畸形,产后养成定时哺乳习惯且每次哺乳排空乳汁,以防乳汁积聚;妊娠后期用酒精棉球擦洗乳头,使乳头皮肤增厚,以防产后乳头破碎染毒;生产前后宜保持心情舒畅,产后饮食有节,以防肝郁胃热;保持乳头和乳儿口腔卫生,以防感染外邪。
4.乳痈并发“传囊乳痈”者,按乳痈各期处理;并发“乳漏”者,局部可用垫棉疗法或用创可贴等处理,使创口早日闭合。
5.乳癖与乳核主要从发病对象,肿块的数目、大小、形状、疼痛与否及其与月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鉴别。凡发于青年女性乳房的单个肿块、卵圆形、界清、与月经无关者多为乳核;而发于中年女性乳房双侧,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多个肿块,伴有乳房胀痛并随月经周期变化者,多为乳癖。
6.乳癖一般分为肝郁痰凝证和冲妊不调证论治。前者用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治法,代表方为逍遥蒌贝散;后者用调摄冲妊治法,代表方为二仙汤合四物汤。
7.乳岩的治疗原则为:乳房根治切除术,并配合化学药物、放射、中药等综合疗法。
五、病案分析
1.诊断:乳痈(初期)。
治疗:内治宜疏肝清胃通乳,用瓜萎牛蒡汤加蒲公英、木通等。外治:局部按摩后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2.诊断:乳痈(成脓期)。
治疗:宜先用手术切开排脓,以九一丹药线引流,围敷金黄膏或玉露膏;内治因局部已切开排脓泻毒故无须托毒透脓,可用黄连解毒汤或双黄连注射液等以清热泻火解毒。
3.诊断:传囊乳痈。
治疗:除患乳外上象限按常规换药外,外下象限按乳痈初期进行内外治疗。
4.诊断:乳癖(冲任失调证)。
治疗:治宜调摄冲任,疏肝化痰;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及逍遥蒌贝散加减。
5.诊断:乳核。
治疗: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以逍遥蒌贝散加减。
6.因患者有乳房肿块7年而突然迅速增大变硬、边缘欠清,故应首疑乳岩,但须作“钼钯X线摄片”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或选择手术方案,切除肿块时,现场冰冻切片作快速病理检查以判断肿块性质和手术切除范围。
7.诊断:乳癖。
治疗: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药逍遥蒌贝散加减。
8.诊断:拟诊乳癌。
治疗:治宜施行根治性手术,并于术中冰冻切片作快速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肿块性质和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后配合中医辨证论治、放疗、化疗等方法。
9.诊断:乳核。
治疗思路:乳核属良性肿瘤,癌变可能性很小,故可先试用中药治疗,连续治疗l~3个月。由于该患者家庭中发现有患乳癌者,故若内治无效,即应考虑手术切除,并做常规病理检查。
10.诊断:乳痈。
治疗:治宜清热和营通乳,方以括蒌牛蒡汤加蒲公英、木通、路路通等;局部用按摩疗法,并外敷金黄膏或玉露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