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医古文教学大纲——第二十二、二十三篇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20:09浏览:

第二十二篇 医话四则
 
  【目的要求】
 
  1.了解医话是中医著述文体之一,其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以小见大,意味隽
 
  永。
 
  2.了解各则医话所阐发的观点。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教学内容】
 
  1.词语
 
  立异、矜奇、(草)书 、④轻重、(字)期、汗牛充栋、自见、(自)负 、肤廓、古茂、 胶柱鼓瑟 、持择、 交横、 不经、 束手、 骤(不得)、 肩舆、 擘(目、) 开合、 则(极顺)、望洋、(意)沮、 镇日 、浪 ( 决人 )、 移时、 遽(辞)、 讵(日)、 (未)昃、 心脉、 累累、 以(此)、 如响斯应、 经月、 木(落)、 惟(于此)
 
  2.语序
 
  ①甘草之细小者
 
  ②医人工于草书者
 
  ③不之信
 
  3.句子
 
  ①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②一在于笃嗜古人,不知通变。执《伤寒》、《金匮》之说,不得随时应变之方,不考古今病情之异,胶柱鼓瑟,以为吾能法古,治之不愈,即咎古人之欺我也。
 
  ③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④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4.文意理解
 
  ①第一则,作者对同人提出了怎样的期望?
 
  ②第二则,作者为什么说“医书读与不读等”?
 
  ③第三则,根据崔默庵诊病的经历,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④第四则的主旨是什么?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二十三篇 《素问》校记四则
 
  【目的要求】
 
  1.了解清儒校释古医籍的风格和方法,了解校记的一般体例。
 
  2.学习清儒在校记中所表现的考证严密、行文 简朴、信实有据的优点和长处。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教学内容】
 
  1.词语
 
  (谨)按、申(以)、(偏)沮、宋本、(不)随、(澍)案、沮洳、沮泽、曩(澍)、(左)畔、读为、曲(为)、(叶)发、通转、(甚)戾、注意 、泥滞、 局本、刊误
 
  2.句子
 
  ①本文先言不得隐曲,后言女子不月,乃增出男子少精,而以不得隐曲,总承男女而言,使经文倒置,其失二也。
 
  ②曩澍在西安县署,见侯官林某,每动作饮食,左体汗泄,濡润透衣,虽冬月犹尔,正如经注所云。
 
  ③《史记·苏秦传》云:“臣闻饥人所以饥而不食鸟喙者,为其愈充腹,而与饿死同患也。”
 
  ④敷为陈布之陈,亦为久旧之陈。凡一字之有分别义,悉由一义之通转而得。训诂之法,颇无泥滞。
 
  3.文意理解
 
  ①第一则,作者认为王冰注文有哪“四失”?
 
  ②第二则的主旨是什么?
 
  ③第三则,作者引用哪些文献证明“愈”即“偷”?
 
  ④第四则的论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