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篇 与薛寿鱼书
【目的要求】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学在躬行,不在讲 ” 也的观点,正确理解道、艺两者的关系。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3.学习本文精辟周密的论证方法。
【教学内容】
1.词语
何容、若(孙)、悁悁、(秋之)弈、大父、不禄、梗概、永(其人)、躬行、老安少怀、 素位、 烂然、 多(一)、 传(先人)、 斤斤、 袭(之)、 鸣高、 转(未绝)、 村儒、 无俚、 (尽)没、刀圭 、心折、 寿(世)
2.语序
①他求
②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3.句子
①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②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③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
④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4.文意填空
①作者开卷就说自己“悁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②作者与薛寿鱼对薛雪的看法有何不同?
③“艺”、“道”二者的关系如何?引用燕哙让位子之事的用意是什么?
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的“神奇”、“臭腐”分别指什么?原因何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二十一篇 医案六则
【目的要求】
1.认识医案是我国医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应很好地学习继承。
2.了解古代医案一般的写作方法、用词特点。
3.掌握课文中丰富的词语。
【教学内容】
1.词语
(自)练、不肖、中热、水火、远(矣)、审(诊)、(与)息、(邪气)辟、宛(气)、经纪、煎迫、是(难)、促(寿限)、滞下、衽(席)、及(荐)、友生、亘(昼夜)、泠然、(其)流、顾(投)、(补)完、一旦、霍然、敛衽、善(渴)、(数)瓯、质(之)、自负、委顿、曩(不)、向(非)、(病)室、(永)矢、(勿)谖、侏儒、(以)识、明德、敛手、噬脐、初(不)、责(效)、(自)讼、(如鼓应)桴、(为)厉、致(辨)、系铃解铃、速(之)、胜算、簧鼓、跋前囊后、均(为)、缠绵、戢(除)
2.语序
新是图
3.句子
①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
②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须顾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
③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予,饮予药,但日服而病日增。
④闻之善赠人者以言,其永矢勿谖者亦以言。不肖侏儒未足为先生重,窃以识明德云尔。
⑤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⑥素来扰亏根本,不特病者自嫌,即操医师之术者,亦跋前疐后之时也。
4.文意理解
①第一则“此谓论之大体”的“论之大体”指什么?
②滞下病的病机和常规治法是什么?朱丹溪为什么不采用常规治法?
③“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水哉”比喻什么?
④第六则“从前纷纷之病,同一邪也”的“邪”指什么?“由上而下,由下而至极下”
的“上”、“下”、“极下”分别指什么?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