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大医精诚
【目的要求】
1.领会本文阐述的有关医德修养的两个问题,即“精”(医术要精湛)与“诚”(医德要高尚)。
2.掌握本文丰富的词汇,特别是古今同形异义词语与同义复用词语。
3.掌握文章中词语的临时语法功能。
【教学内容】
1.词语
(由来)尚、今(病)、今(以)、(已)了、大慈、恻隐、疾厄 、妍蚩 、善友、华夷 、崄巇 、形迹 、同)患、市(而用之)、混沌、大段、隐忍、蒂芥、(之)体、内视、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参差、审谛、覃思、率尔、俊(快)、邀射、顾眄、凑(耳)、 珍羞、 迭(荐)、(迭)荐 、向隅 、谈谑 、(自)矜 、戴面、 (自)许 、膏肓 、寻(此) 、诬(也)、 经略 、谅(非)、忠恕、 救济 、曲碎、鄙俚
2.语序
艺能之难精者
3.句子
①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②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③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
⑤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4.文意理解
①本文所论“大医精诚”的“精”指什么?“诚”指什么?
②本文从哪些方面论述“诚”?
③首段所说“至精至微之事”指什么?“至粗至浅之思”指什么?
④作者孙思邈思想体系复杂,本文有哪些具体反映?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十五篇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目的要求】
1.领会本文“祛邪所以扶正”的医疗思想与汗下吐三法的理论根据。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特别是同形词语。
3.了解文章的辩驳方法。
【教学内容】
1.词语注释
罪(也)、渠(亦)、(鲧)湮、(之)诠、该(治病)、(加)诸、揽(而)、颇(甚)、交驰横骛、处(之) 、固(冷)、 客(下焦)、 散(论)、 流言 、(一)阶 、(文)具、 至(其)、 统(论)、 殊(不)、 (以)若 、口体、 德教 、(有)过 、(刑)措、(大)瘵 、末由 、门墙 、相(其病) 、率(之) 、条(药)、 (于)左
2.语序
是之谓
3.句子
①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②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
③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仍于三法之外,别著《原补》一篇,使不预三法。
4.文意理解
①第一段在赞扬“良工”的同时,抨击的重点是哪一类医生?为什么?
②文中自“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至“非吐汗下末由也已”两个自然段,
是如何论述“攻邪的方法都可以归入吐汗下三法”这一论点的?
③如何理解“吐中有汗,下中有补”?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