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医古文教学大纲——第九、十篇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20:05浏览:

第九篇 《本草纲目》原序
 
  【目的要求】
 
  1.了解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缘由及该书的体例。
 
  2.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和重要词语。
 
  【教学内容】
 
  1.词语
 
  纪(称)、觇(宝气)、晨星、睟然、 癯然、 津津然、 长物、 钝椎 、渔猎 、僭(纂述)、 (细)玩、 种色 、冰壶、 玉鉴、 渊海 、(医书)觏、 (秘)箓、 用心 、朱紫相倾、 博(织机)、恚(博古)、 盍(锲)、 锲(之)、 共(天下)、 味(太玄) 、上元日
 
  2.语序
 
  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
 
  3.句子
 
  ①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②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③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 4 )文意理解
 
  ①“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作者用这几个典故意在说明什么?
 
  ②“金谷之园”、“ 龙 君之宫”、“冰壶玉鉴”分别赞美《本草纲目》哪一特点?
 
  ③本文哪些地方记述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艰辛?
 
  ④《本草纲目》的编排体例是什么?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十篇 《类经》序
 
  【目的要求】
 
  1.了解张介宾编著《类经》的宗旨、过程及其分类情况,领会其类编《类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掌握课文中丰富的词语,特别是大量的成语典故。
 
  3.学习本文气势壮阔、论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
 
  1.词语
 
  肇端、曲折、胪列、规规、辟(之)、弁髦、(岂)杀 、赤子 、涂地、(奥)衍 、绎(之)、由堂入室、粤(稽)、(醒)瞆、指迷、更(秋)、稍(得)、葆(其真)、两仪、三才、五内、三垣 、治(内)、四大、五宫、驹隙百年、二竖、苞(无穷)、(不能)该、(不)翼、歧贰、 效矉、 蚊负 、(犹)虞、 载(思)、 阚(余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鉴(形)、 壁影、 萤光、 操觚 、毫(端)、(共)掖 、锡(之)、 斤正、相(成)
 
  2.语序
 
  ①何裨之与有
 
  ②讹以
 
  3.句子
 
  ①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
 
  ②务俾后学了然,见便得趣,由堂入室,具悉本源,斯不致误己误人,咸臻至善。
 
  ③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能资志士;竹头木屑,曾利兵家。是编者倘亦有千虑之一得,将见择于圣人矣,何幸如之!
 
  ④ 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岂非幸中又幸?而相成之德,谓孰非后进之吾师云。
 
  4.文意理解
 
  ①作者在文中使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壁影萤光”、“竹头木屑”、“河海一流,泰山一壤”等成语用意何在?
 
  ②怎样理解“类经”之“类“?作者为何用此方法整理《内经》?
 
  ③作者是怎样评价《类经》的?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