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外台秘要》序
【目的要求】
1.了解作者编撰《外台秘要》的原因和经过。
2.领会“精究病源,深探方论”的作用,以及作者编写本书的取舍原则和目的。
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及有关文意理解。
【教学内容】
1.词语
(变)沴 、昬札 、土宇、洎(周)、(之)王、格(于)、率由、动(取)、加(于)、(不)受 、载祀 、亏替 、笔削、 尸(之)、(遂)蹑 、亨衢 、便繁 、(久)知 、繇(是) 、覩奥升堂 、徂(北) 、契阔 、仅(得)、一隅 、向(数千)、 商较 、味(精英)、 钤(其)、 捐(众贤) 、砂砾 、掇(群才) 、伏念 、倍(情)、 (吾)常、 刑(国)、 则(圣人)、 (不)合、条(玉版) 、(斯言之)玷 、唯唯 、适(足) 、请益 、啬神 若乃 、(不)诬 、哉(生明)
2.语序
①曷为
②宜其用心
3.句子
①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于医道,掌其政令,聚毒药以供其事焉,岁终稽考而制其食,十全为上,失四下之。
②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讨简则功倍力烦,取捨则论甘忌苦。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③各擅风流,递相矛盾。或篇目重杂,或商较繁芜。今并味精英,钤其要玅,俾夜作昼,经之营之。
4.文意理解
①作者认为编辑医方书的方法是什么?
②文中“余”与“客”的对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
③“则圣人不合启金縢,贤者曷为条玉版”比喻什么?
④“若乃分天地至数,别阴阳至候,气有余则和其经渠以安之,志不足则补其复溜以养之,溶溶液液,调上调下,吾闻其语矣,未遇其人也。”其中“吾闻其语矣,未遇其人也”反映了什么意思?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八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目的要求】
1.了解《素问》世本传抄致误的各种情况,领会王冰 < 整理素问》的缘由,认识训诂的重要性。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注意同义复用词语及古今同形异义词语。
3.准确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
1.词语
黎元、仁寿、羸劣 、序(尚书)、三坟、趣(深)、候(列)、(斯)契、(不)忒 、天机 、蒇 ( 谋 )、 标格 、目牛无全 、(幽)赞 、命世 、新(其用) 、蒸人 、华(叶)、(天之)假 、弱龄 、式(为)、 龟镜、 纰缪、披(会) 、(既)淹 、(莫)适 、得失 、童蒙 、错简 、碎文 、(列)宿 、夷夏 、惟(明) 、徽音 、(累)属 、(岁)次
2.句子
①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②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③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④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3.文意理解
①怎样理解“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②“且将升岱嶽,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强调什么?
③王冰整理《内经》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