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扁鹊传
【目的要求】
1.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注意先秦两汉时期的词语较多地具有本义义项的特点,学习时应举一反三。
2.本课有较多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应予识别。
3.了解司马迁所写的这一最早医家传记的写作特点,领会本文所展示的扁鹊形象,及“六不治”尤其是“信巫不信医”的意义。
【教学内容】
1.词语
( 长 桑 君 ) 过、谨( 遇 )、( 谨 ) 遇、閒 ( 与 ) 、殆 ( 非人 )、公族、( 血脉 ) 治、而 ( 何怪 ) 、 ( 必 ) 閒、治 ( 穰 ) 、中 ( 害 )、收 ( 乎 ) 、( 未 ) 能 、精光、诞 ( 之 )、因 ( 五藏之输 ) 、诀 ( 脉 )、搦 ( 髓脑 )、( 揲 ) 荒、( 爪 ) 幕 、咳 (婴 ) 、终日 、写(形)、( 闻病之 ) 阳 、( 论得其 ) 阴 、大表、曲 ( 止 )、( 曲 ) 止、(不)瞚 、挢 ( 然 ) 、(中)阙 、弃捐填沟壑、服臆 、( 长 ) 潸 、忽忽 、厉(针) 、有閒 、司命 、重 ( 难治 ) 、贵 ( 妇人 ) 、带下医 、伎 ( 不如 )、由 ( 扁鹊 )
2.语序
①而何怪?
②中庶子喜方者。
③何以。
3.句子
①舍客长 桑 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 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②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居二日半,简子寤。
③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④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4.文意理解
①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这几句话?
②扁鹊认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样的医学观?
③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④怎样理解扁鹊行医“随俗为变”?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二篇 华佗传
【目的要求】
1.学习本篇重要词语,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在汉代时的常用义,以及现在的常见义,注意它们的不同点。
2.掌握本课较多的古今同形词与同义复词。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华佗杰出的医学成就及被曹操处死的不幸结局。
【教学内容】
1.词语
游学、 ( 黄琬 ) 辟、( 不 ) 就、且 ( 百岁 ) 、节度、 ( 七八 ) 壮、应 ( 除 ) 、 ( 某 ) 许、行 ( 差 ) 、 ( 共 ) 止、难 ( 其异 ) 、自如常、卒( 头眩 ) 、中宿、劳事、 ( 中 ) 间、无赖、卒 ( 可 ) 、向来、 ( 卖 ) 饼、县 ( 车边 ) 、逆 ( 见 ) 、属 ( 使 ) 、瞋恚、不快、寻( 差 ) 、食顷、 ( 生鱼 ) 脍、 ( 三 ) 期、伤娠、案 ( 脉 ) 、稍 ( 小差 ) 、多 ( 脊痛 ) 、可 ( 尺所 ) 、 ( 此 ) 近、当( 得 ) 、暂 ( 还 ) 、数 ( 乞期 ) 、敕 ( 郡县 ) 、食事、 ( 信 ) 病、 ( 便 ) 收、传 ( 付 ) 、考验、首服、含宥、鼠辈、考竟、彊死、将爱、故( 当死 ) 、去 ( 药 ) 、劳动、 ( 使 ) 极、熊颈鸱顾、 ( 五 ) 禽、因 ( 上著粉 ) 、 ( 为 ) 率、处所、 ( 朝歌 ) 云
2.句子
①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②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③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④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 ② ,但不当使极尔 ③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3.文意理解
①“兼通数经”与“合汤不过数种”两句都有“数”这个词,这两个词在表意上有何不同?
②怎样理解“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③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华佗是“人命所县”的人?
④华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杀害?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