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五年制54学时)一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19:53浏览: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五年制中医学专业英语方向、中医学专业计算机工程方向、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医骨伤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使用)
 
前言
 
  《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是辨治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学专著。它既是中医的临床基础课,又是中医各科临床课,是本专业后期的综合提高课。对中医临床各科均有普遍指导意义。因此,历来是中医院校主干课程之一。
 
  本门课的主要任务是:在《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基础上,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核心,将理、法、方、药有机联系起来,并紧密结合临床,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证治的规律及理论与实践的运用,拓宽临床思路,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下坚实基础,以适应二十一世纪中医药高素质人才需要及社会发展需求。
 
  通过54学时的授课,要求学生掌握80条一类原文,熟悉100条二类原文,了解60条三类原文。
 
  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教式等方法,重点讲解杂病的辨证要点、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方义、临床应用、现代研究。根据本门课的教学目的以及在开设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特点,任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
 
  1.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对于本书中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做到基本概念明确,理法方药辨治规律清楚。
 
  2.注意训练学生阅读并理解《金匮》原文的基本功,诸如使学生掌握本门课在杂病脉因证治表述方面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前后联系与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等。
 
  3.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当学生在学习理解原文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可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课堂讨论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选取适合的临床病历,组织课堂示教或课间见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言
 
  【目的要求】
 
  1.熟悉书名释义、性质、基本内容、编写体例、学术成就。
 
  2.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
 
  1.《金匮要略》的性质。
 
  2.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
 
  3.学术成就。
 
  4.学习目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
 
  2.多媒体教学。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目的要求】
 
  1.掌握杂病的发病和预防理论及论治原则。
 
  2.了解本篇的篇名涵义及其纲领性意义。
 
  3.了解杂病病因病机与四诊举例。
 
  【教学内容】
 
  1.杂病的发病及预防。
 
  2.杂病的病因病机。
 
  3.四诊举例。
 
  4.论治原则。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
 
  2.多媒体教学。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目的要求】
 
  1.掌握湿病的概念、治法及证治。
 
  2.了解痉湿暍病的合篇意义。
 
  【教学内容】
 
  1.湿病的治法与证治。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
 
  2.多媒体教学。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目的要求】
 
  1.掌握百合病、狐惑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与证治。
 
  2.熟悉阴阳毒病的概念与证治。
 
  3.了解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的合篇意义。
 
  【教学内容】
 
  1.百合病的脉症、病因病机及证治。
 
  2.狐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证治。
 
  3.阴阳毒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
 
  2.多媒体教学。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目的要求】
 
  1.掌握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
 
  2.掌握历节病的脉因证治。
 
  3.了解中风与历节病的合篇意义。
 
  【教学内容】
 
  1.中风的病因病机与辨证;中风与痹证的鉴别。
 
  2.历节病的病因病机与证治。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
 
  2.多媒体教学。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目的要求】
 
  1.掌握血痹病的概念及证治。
 
  2.掌握虚劳病的概念、脉象及证治。
 
  3.熟悉血痹与虚劳病的病因病机。
 
  4.了解血痹与虚劳病的合篇意义。
 
  【教学内容】
 
  1.血痹病的病因病机与证治。
 
  2.虚劳病的脉象与证治。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
 
  2.多媒体教学。
 
  3.课堂讨论。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目的要求】
 
  1.掌握咳嗽上气病的证治。
 
  2.熟悉肺痿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3.了解肺痿、咳嗽上气病的合篇意义。
 
  【教学内容】
 
  1.肺痿的病因病机与证治。
 
  2.咳嗽上气病的证治。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
 
  2.多媒体教学。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目的要求】
 
  1.熟悉奔豚气病的主症及证治。
 
  2.了解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与主症。
 
  2.奔豚气病的证治。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
 
  2.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