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伤寒论课程介绍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19:49浏览: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被誉为“方书之祖”,因而历来是中医教育的核心。自新中国开办中医药高等教育以来,《伤寒论》一直是中医院校的核心课程,既是中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临床技能的提高课。
 
  课程目标
 
  《伤寒论》教学涉及本科五年制、本硕连读七年制、硕、博士生及专科等多个层次;以及课堂教学、医案讨论、临床见习、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我们针对教学层次及形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力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伤寒论》中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从中学习其辨证思路和用方思路。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各科,为提高阅读和研究古典医籍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中医药发展的需要,为保持和发扬我校“厚基础,重开放”的办学特色而不断努力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知识模块
学时
讲课学时
讨论学时
见习学时
总论
4
 
 
太阳病
28
4
6
阳明病
8
1
2
少阳病
6
1
4
太阴病
2
 
 
少阴病
7
1
4
厥阴病
6
2
2
霍乱
1
 
 
阴阳易及差后劳复
1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伤寒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伤寒论》方剂的临床运用。
 
  课程的难点:经文的内涵及其临床指导意义;经方的内涵及扩大运用。
 
  解决方法:
 
  1、针对不同层次班级培养规格的不同,制定本课程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对《伤寒论》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进行重新审定,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制订《伤寒论》课程新的教学大纲。把强化能力培养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
 
  2、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临床实践,安排临床见习,现场讲解典型病历,以提高学生对《伤寒论》原文及方剂的认知能力。
 
  3、将最新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及时纳入教学体系中,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于中医经典理论及经方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