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第三节: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19:40浏览: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A.脾
  B.心
  C.肺
  D.肾
  E.膀胱
  2.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A.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D.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E.痰量多者为痰,少者为饮
  3.神昏、痴呆、癫证是由于(   
  A.痰浊上蒙清窍
  B.痰迷心窍
  C.痰火扰心
  D.饮逆于上
  E.痰浊内动
  4.下列哪一项属于痰饮的致病特点(   
  A.症状复杂,变幻多端
  B.生风动血,易致疮痈
  C.善动数变,百病之长
  D.耗气伤津,易扰心神
  E.气血凝滞,筋脉挛急
  5.具有随气流行,机体内外无处不至特征的致病因素为(   
  A.痰饮
  B.瘀血
  C.结石
  D.疠气
  E.风邪
  6.下列哪项是饮邪为害(   
  A.癫狂
  B.眩晕
  C.流注
  D.水肿
  E.瘰疬
  7.梅核气为痰气结于(   
  A.心
  B.咽喉
  C.肠胃
  D.肺
  E.皮肤
  8.瘀血引起的出血特点是(   
  A.血色鲜红
  B.伴有血块
  C.色淡质清稀
  D.出血量多
  E.出血量少
  9.下列哪项是瘀血致病的特征(   
  A.腹痛,痛随利减
  B.形成肿胀,时聚时减
  C.胁痛且胀,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D.胸闷咳嗽,不能平卧
  E.疼痛如针刺,位置不移。
  10.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别名(   
  A.恶血
  B.败血
  C.蓄血
  D.衃血
  E.离经之血
  11.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的病因(   
  A.气虚
  B.气滞
  C.血寒
  D.外伤
  E.过劳
  12.下列哪项不是结石的多发部位(   
  A.大肠
  B.胃
  C.胆
  D.膀胱
  E.肾
  13.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石的致病特点(   
  A.多发于六腑
  B.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C.在体内形成癥块
  D.病程较长,症状不固定
  E.可发生绞痛
  14.下列那项不是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   
  A.刺痛
  B.胀痛
  C.痛处不移
  D.压痛
  E.疼痛夜间加重
  15.下列哪项不属于水湿痰饮、瘀血、结石的共同致病特点(   
  A.与气滞有关
  B.致病广泛
  C.病程较长
  D.导致疼痛
  E.为有形之病理产物
  16.少腹疼痛,痛经闭经,经血紫色成块,或见崩漏,为瘀血阻于(   
  A.肝
  B.三焦
  C.胃肠
  D.冲任
  E.胞宫
  17.空腹进食大量未成熟的柿子或黑枣,易形成(   
  A.肝结石
  B.肾结石
  C.胃石
  D.膀胱结石
  E.胆结石
  18.下列哪项不是结石形成的原因(   
  A.嗜食辛辣
  B.嗜酒过度
  C.恣食生冷
  D.服药不当
  E.生活习惯
  (二)A2型题
  1.某人经常情志抑郁,且嗜酒,时有右胁隐痛,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应考虑为(   
  A.肝胆结石
  B.肾结石
  C.胃石
  D.膀胱结石
  E.其他结石
  2.某人患癫痫,发作时喉中有声,口角流涎,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应考虑病因为(   
  A.情志因素
  B.痰浊因素
  C.饮食因素
  D.瘀血因素
  E.过劳因素
  3.某人胸部憋闷疼痛,牵引左臂内侧,气短,舌有瘀斑,脉结代。此为瘀血阻于(   
  A.肺
  B.心
  C.肝
  D.心包
  E.上焦
  (三)B1型题
  A.喘咳咯痰
  B.胸闷心悸
  C.恶心呕吐
  D.瘰疬痰核
  E.眩晕昏冒
  1.痰浊上扰可见(   
  2.痰阻经络可见(   
  A.面颈胸臂血痣朱纹
  B.痛经崩漏
  C.心痛心悸
  D.胁痛痞块
  E.大便色黑如漆
  3.瘀阻脉络可见(   
  4.瘀阻胞宫可见(   
  A.溢饮
  B.支饮
  C.悬饮
  D.痰饮
  E.留饮
  5.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者称为(   
  6.水饮停留胸膈,则胸闷、咳喘而不能卧者称为(   
  (四)X型题
  1.形成痰饮的原因有(   
  A.外感六淫
  B.内伤七情
  C.疫疠之气
  D.瘀血停滞
  E.劳逸过度
  2.痰饮致病特点有(   
  A.症状复杂
  B.病势缠绵
  C.变化多端
  D.损伤内脏
  E.易扰心神
  3.瘀血是指(   
  A.溢出于体外的血液
  B.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
  C.阻滞于血脉中的血液
  D.脏腑内运行不畅的血液
  E.贮藏于肝内的血液
  4.除瘀血临床表现特点外,以下哪项有助于瘀血的诊断(   
  A.外伤史
  B.出血史
  C.分娩史
  D.过度劳累史
  E.病程较久
  5.结石停留于脏腑多影响(   
  A.气血运行
  B.水谷运化
  C.水液代谢
  D.精血互化
  E.神志活动
  6.结石的形成原因有(   
  A.饮食失宜
  B.情志内伤
  C.寄生虫感染
  D.服药不当
  E.生活习惯
  二、词语解释
  1.痰饮
  2.瘀血
  3.结石
  4.无形之痰
  5.怪病多痰
  6.久病在血
  三、填空题
  1.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包括瘀血、(    )和(    )。
  2.痰饮在不同的部位临床表现各异,但大体可归纳为咳、喘、悸、(    )、呕、满、(    )、痛八大症状。
  3.痰饮包括痰饮、悬饮、(    )、和(    )。
  4.形成痰饮的中心环节是(    )及(    )主司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失常。
  5.初病在(    ),久病在(    )。
  6.形成瘀血的病理基础是(    ),形成瘀血的中心环节是(    )。
  7.结石引起疼痛,一般为局部胀痛、钝痛、(    )、胀痛,甚则(    )。
  8.常见的结石有胃结石、(    )和(    )等。
  9.结石是指体内(    )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    )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
  四、简答题
  1.水湿痰饮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2.痰饮是如何形成的?
  3.何谓“有形之痰”?何谓“无形之痰”?
  4.瘀血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5.瘀血和血瘀有何不同?
  6.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有哪些?
  7.结石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8.结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9.结石为什么会引起疼痛?其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论述“百病多由痰作祟”和“怪病多痰”的道理。
  2.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3.试述瘀血的概念、形成及其病机特征。
  4.试述气滞和瘀血的区别和联系。
  5.试述结石的概念、形成及其致病特点。
  6.试述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的内容及其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B答案分析: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故凡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都与痰饮生成有关。其中尤以肺、脾、肾、肝及膀胱对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故选B。
  2.C答案分析:痰与饮的区别主要在形质上,一般以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3.B答案分析:痰迷心窍,扰乱神明,可见神昏,痴呆,癫证等症状。
  4.A答案分析:痰饮致病特点之一是症状复杂,变化多端。其他项分别是燥、风、热(火)、寒邪的致病特点。
  5.A答案分析:从发病部位而言,饮多见于胸腹四肢,而痰则随气流行,全身各处均可出现,无处不到。
  6.D答案分析:水液积聚为饮,水饮泛溢于肌肤而发水肿。
  7.B答案分析:痰气结于咽喉,则发为梅核气。
  8.B答案分析:瘀血引起出血时必然伴有血块。
  9.E答案分析:瘀血所致症状之一是疼痛如针刺,位置不移。其它不是瘀血致病的症状。
  10.E答案分析:恶血、败血、蓄血和衃血都是瘀血的别称。
  11.E答案分析:气虚、气滞、血寒和外伤都能导致瘀血,过劳一般不会导致瘀血。
  12.A答案分析:胃、胆、膀胱和肾都是结石的多发部位。
  13.C答案分析:在体内形成癥块的病因是瘀血,而不是结石。
  14.B答案分析:胀痛是气滞致病的症状特征。
  15.D答案分析:瘀血和结石能导致疼痛,但水湿痰饮一般很少引起疼痛。
  16.E答案分析:胞宫主月经,故见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属瘀血者,即可确定病机是瘀阻胞宫。
  17.C答案分析:空腹进食大量的柿子或黑枣等,特别是未成熟、或未去皮的新鲜柿子,其中的某些成分与胃酸作用后,凝结形成团块,而为胃石。??
  18.C答案分析:结石与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密切相关,恣食生冷一般不导致结石。
  (二)A2型题
  1.A答案分析:区别结石的部位。因为有情志因素,且嗜酒,右胁隐痛,所以判定病位在肝胆。
  2.B答案分析:癫痫,发作时喉中痰鸣,口角流涎,舌苔白腻,脉象弦滑,都提示痰浊因素。
  3.B答案分析:心血瘀阻,可见心悸气短,心胸憋闷,心前区隐痛或绞痛阵作,或引左臂内侧而痛,甚则唇舌青紫,汗出肢冷。
  (三)B1型题
  1.E答案分析:痰浊上扰,清阳不升,故眩晕昏冒。
  2.D答案分析:痰阻经络,结于局部,则形成瘰疬痰核。
  3.A答案分析:瘀阻脉络,则见腹部脉络怒张,面色青黑,面颈胸臂有血痣朱纹。
  4.B答案分析:瘀阻胞宫,可见小腹疼痛拒按,或有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经色紫暗有块,或崩漏下血。
  5.D答案分析:饮停肠间者,则肠鸣沥沥有声,为痰饮。
  6.B答案分析:饮停胸膈者,则胸闷,咳喘而不能卧,为支饮。
  (四)X型题
  1.ABCDE答案分析:各项均可以导致痰饮。
  2.ABCE答案分析:痰饮共同的致病特点包括:易于阻滞气机,壅塞经络气血;易于内扰心神;症状复杂,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3.BCD答案分析:瘀血包括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阻滞于血脉中的血液和脏腑内运行不畅的血液等。
  4.ABCE答案分析:过度劳累史,不能有助于瘀血的诊断。
  5.ABC答案分析:结石为有形实邪,停留体内,势必阻滞气机,可影响气血运行、水谷运化和水液代谢。
  6.ABCDE答案分析:各项都能导致结石。
  二、词语解释
  1.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属于继发性病因。
  2.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以及阻滞于脏腑经络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
  3.结石是指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
  4.无形之痰是指由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而言,如梅核气等,虽然无形质可见,但却有证可察,临床上主要通过其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来分析,从而被确定为因痰所致,采用祛痰的方法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5.痰之为病,无所不至,其病理变化多种多样,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故有“怪病多痰”之说。
  6.久病在血是指各种病证久治不愈,疾病失治、治疗不当,或久病入络,由浅入深,势必影响血液运行,而致瘀血。
  三、填空题
  1.痰饮;结石
  2.眩;肿
  3.溢饮;支饮
  4.肺脾肾;三焦
  5.气;血
  6.气血运行失调;脏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
  7.痠痛;绞痛
  8.肝胆结石;肾结石
  9.湿热浊邪;砂石样
  四、简答题
  1.答:痰饮与水湿,皆为水液代谢失常所致,异名而同类。四者皆为阴邪,性质有所不同: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湿则呈弥散状态;又有密切联系: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因此有时水湿痰饮不予严格区分,例如水湿、水饮、痰湿、痰饮等,又可相提并论。
  2.答: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所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津停滞而成痰饮。外感六淫、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瘀血、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痰饮的初始病因;肺、脾、肾及三焦主司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失常,是形成痰饮的中心环节;水液代谢障碍是形成痰饮的病理基础。
  3.答:所谓有形之痰,系指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可及的有形质的痰液而言,如咳出可见之痰液,喉间可闻之痰鸣,体表可触之瘰疬痰核等。所谓无形之痰,系指由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而言,如梅核气等,虽然无形质可见,但却有证可察,临床上主要通过其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来分析,从而被确定为因痰所致,采用祛痰的方法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4.答: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内伤因素,导致气血功能失调而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各种外伤或内出血等外伤因素,直接形成瘀血。外伤、六淫之邪、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瘀血的初始病因;气血运行失调是形成瘀血的病理基础;脏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是形成瘀血的中心环节。
  5.答:瘀血具有病理产物与致病因素的双重性,因病致瘀,因瘀导致新病。一般而论,侧重讨论病理产物和病因时,称为“瘀血”;侧重讨论病机时,称为“血瘀”。
  6.答: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为:①疼痛:一般多刺痛,固定不移,且多有昼轻夜重的特征,病程较长。②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色青紫或青黄,在体内为积,较硬或有压痛。③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瘀块。④紫绀:面部、口唇、爪甲青紫。⑤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是瘀血最常见的也是最敏感的指征。⑥脉细涩沉弦或结代。此外,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肤紫癜、精神神经症状(善忘、狂躁、昏迷)等也较为多见。
  7.答:结石致病,主要与其所在部位、形状大小、是否梗阻因素等密切相关。结石较小,表面光滑,所在部位腔隙较大,无梗阻嵌顿,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若结石较大,形状不规则,所在部位腔隙较小,出现梗阻嵌顿,则症状典型,导致疾病发生。结石的主要致病特点:①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等脏腑;②易阻气机,损伤脉络;③梗阻通道,导致疼痛;④病程较长,轻重不一。
  8.答:结石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常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饮食失宜;②情志内伤;③寄生虫感染;④服药不当。另外,结石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有关,也可因受其他疾病的影响而致。
  9.答:结石停留体内,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通。结石引起的疼痛,性质一般为局部胀痛、钝痛、痠痛、隐痛,甚则导致通道梗阻、结石嵌顿,则出现剧烈的痠痛、,绞痛时疼痛难忍,常伴有冷汗淋漓,恶心呕吐;部位常固定不移,或放射至邻近部位,亦可随结石的移动而有所变化;以阵发性、间歇性为多,发作时剧痛难忍,而缓解时一如常人。
  五、论述题
  1.答:痰导致的病证病位广泛,上达于头,下至于足,内而脏腑,外而肌肤,无所不至,故说“百病皆由痰作祟”。痰之为病,不仅无所不至,而且病理变化多种多样,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又可时伏时作,故有“怪病多痰”之说。例如,痰饮在肺,肺失宣降,出现咳嗽喘息,胸部满闷,甚则不能平卧;痰结咽喉,气机不利,则见咽中梗阻,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吞之不入;痰流注肢体,则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半身不遂;痰结于经络筋骨,则可致痰核瘰疠、阴疽流注等;饮停肠胃,气机升降失常,则见恶心呕吐,腹胀肠鸣;饮停胸胁,气机阻滞,则见胸胁胀满,咳唾引痛等症状。痰浊上蒙清窍,可见头昏目眩、精神不振等症状;痰迷心窍,扰乱神明,可见神昏,痴呆,癫证等;或痰郁化火,痰火扰心,可见神昏谵语,甚则发狂等病证。
  2.答: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就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
  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所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津停滞而成。外感六淫、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瘀血、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痰饮的初始病因。肺、脾、肾及三焦主司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失常,是形成痰饮的中心环节。水液代谢障碍是形成痰饮的病理基础。
  痰饮的致病特点主要有:①阻碍经脉气血运行:痰饮随气流行,机体内外无所不至。若痰饮流注经络,易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等。若结聚于局部,则形成瘰疬、痰核,或形成阴疽、流注等。②阻滞气机升降出入:痰饮为水湿所聚,停滞于中,易于阻遏气机,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如痰饮停肺,使肺失宣肃,可出现胸闷、咳嗽等。③影响水液代谢:痰饮本为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其一旦形成之后,便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反过来作用于机体,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的水液代谢功能。④易于蒙蔽神明:痰浊上扰,蒙蔽清阳,则会出现头昏目眩、精神不振等症。⑤症状复杂,变幻多端:饮多见于胸腹四肢,与脾胃关系较为密切。痰之为病,则全身各处均可出现,与五脏之病均有关。痰饮在不同的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咳、喘、悸、眩、呕、满、肿、痛八大症。
  3.答: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以及阻滞于脏腑经络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又称“蓄血”、“恶血”、“败血”、“衃血”等。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内伤因素,导致气血功能失调而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各种外伤或内出血等外伤因素,直接形成瘀血。外伤、六淫之邪、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瘀血的初始病因;气血运行失调是形成瘀血的病理基础,包括气虚致瘀、气滞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和津亏致瘀病机;脏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是形成瘀血的中心环节。此外,疾病失治、治疗不当,或久病入络,亦可形成瘀血。
  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①阻滞气机:气能行血,血能载气。瘀血停滞脏腑经络,或血行不畅,易于阻滞气机,导致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因此,瘀血常与气滞并见,而气滞又可加重瘀血,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更为错综复杂的疾病。②瘀塞经脉:瘀血阻于经脉之中,可致血运不畅,或血行停蓄,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受阻部位得不到血液的濡养,局部可出现疼痛,癥积肿块,甚则坏死;经脉瘀塞不通,血液不得归经,血逸脉外,则可见出血等病变。③伤及脏腑:瘀血停滞脏腑,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出现各种症状。例如,脑部瘀血,则可致灵机混乱,神志失养,发为癫狂;心血瘀阻,可见心悸气短,心胸憋闷,心前区隐痛或绞痛阵作,或引左臂内侧而痛,甚则唇舌青紫,汗出肢冷;肺部瘀血,可见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喘咳嗽,咳血,或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瘀血留着肝脏,结于胁下,渐成癥块,可见胁胁刺痛,腹胀纳呆等等。
  此外,瘀血不去,影响血液运行,脏腑生理功能异常,可致新血不生,出现脏腑组织失于濡养作用的临床症状。
  4.气滞和瘀血的区别:(1)两者概念上不同:①气滞是指气运行不畅而停滞。属于气的失常病机。②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以及阻滞于脏腑经络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2)两者的病理表现特征不同:①气滞于局部,则发为闷胀和胀满,或胀痛。②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为:多为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加重。(3)两者的病理程度不同:初病在气,久病入血。气分病易治,而血分病难治。
  气滞和瘀血的联系:(1)气滞致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滞常可导致瘀血。外邪阻气,情志郁结,痰饮壅塞,结石梗阻等,皆可致气机阻滞,影响血液正常运行,血液迟滞不畅,而致瘀血。(2)瘀血阻气:瘀血停滞脏腑经络,或血行不畅,易于阻滞气机,导致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因此,瘀血常与气滞并见,而气滞又可加重瘀血,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更为错综复杂的疾病。
  5.答:结石,是指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
  结石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常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饮食失宜;②情志内伤;③寄生虫感染;④服药不当。另外,结石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有关,也可因受其他疾病的影响而致。
  结石致病,主要与其所在部位、形状大小、是否梗阻因素等密切相关。结石较小,表面光滑,所在部位腔隙较大,无梗阻嵌顿,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若结石较大,形状不规则,所在部位腔隙较小,出现梗阻嵌顿,则症状典型,导致疾病发生。结石的主要致病特点如下:①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等脏腑;②易阻气机,损伤脉络;③梗阻通道,导致疼痛;④病程较长,轻重不一。
  6.答: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具有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双重特点,包括痰饮、瘀血、结石等。三者的区别是:
  ①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其致病特点:
  A.阻碍经脉气血运行。
  B.阻滞气机升降出入。
  C.影响水液代谢。
  D.易于蒙蔽神明。
  E.症状复杂,变幻多端。
  ②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其致病特点:
  A.阻滞气机。
  B.瘀塞经脉。
  C.伤及脏腑。
  D.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脏腑组织失于濡养作用。
  ③结石是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其致病特点:
  A.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等脏腑;
  B.易阻气机,损伤脉络;
  C.梗阻通道,导致疼痛;
  D.病程较长,轻重不一。
  三者的联系是:①三者皆属病理产物、继发性病因,形成初始病因相似,形成过程中均与气滞有关,气滞则水停、血瘀,也可气化不利而致湿热蕴结,生成结石。②三者之间又可相互影响。痰饮内停,阻滞气机,可形成瘀血、结石;而瘀血、结石内阻亦可影响津液代谢而形成痰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