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厌 食
一、填空题
1.厌食以 , 为特征。
2.厌食以 岁小儿为多见, 儿童发病率较高。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3.除脾胃外,下列哪脏病变还可引起厌食( )
A.心
B.肝
C.胆
D.肾
E.肺
4.厌食的主要病机为( )
A.脾胃虚弱,纳化无权
B.脾失健运,乳食不化
C.暑湿内伤,脾为湿困
D.脾胃不和,纳化失职
E.肝郁气滞,乘脾犯胃
5.厌食与积滞的主要区别是( )
A.食欲不振
B.形体消瘦
C.精神异常
D.脘腹胀满
E.腹部疼痛
6.厌食的基本治疗法则是( )
A.消食导滞
B.运脾开胃
C.健脾助运
D.理气醒脾
E.养胃育阴、
7.治疗厌食脾失健运证的首选方剂是( )
A.不换金正气散
B.保和丸
C.健脾丸
D.异功散
E.平胃散
8.治疗厌食脾胃气虚证的首选方剂是( )
A.保和丸
B.异功散
C.四君子汤
D.补中益气汤
E.不换金正气散
(二)A2型题
9.患儿,2岁。体重11Kg,自入秋以来食欲不振,食而不化,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大便偏稀,夹有不消化食物。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厌食
B.积滞
C.疳证
D.疰夏
E.泄泻
10.患儿,4岁。素喜煎炸食物,近两月来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欠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花剥。治疗应首选( )
A.增液汤
B.养胃增液汤
C.沙参麦冬汤
D.养阴清肺汤
E.增液承气汤
11.患儿,3岁。体重13 Kg,自入幼儿园2月来,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恶心,精神尚可,二便调,舌苔薄腻。其治法是( )
A.消食导滞,理气行滞
B.健脾益气,开胃助运
C.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D.疏肝开郁,理气助运
E.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12.患儿,5岁。3月前曾患肺炎,病愈后一直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稀薄,夹有不消化食物,形体较瘦,乏力肢倦,舌质淡,苔薄白。治疗应首选( )
A.肥儿丸
B.枳术丸
C.异功散
D.保和丸
E.四君子汤
13.患儿,6岁。体重11Kg,近3月来食欲不振,食而乏味,多食则胸脘痞闷,嗳气泛恶,精神如常,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腻。其病机为( )
A.脾胃气虚
B.脾为湿困
C.乳食积滞
D.脾失健运
E.脾胃阴虚
14.患儿,10个月。体重7.6 Kg,人工喂养,近两月加食肉末后,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有不消化食物,不思进食,多汗肢倦,乏力易感,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缓无力。以下治法哪项不宜( )
A.运脾
B.健脾
C.燥湿
D.导滞
E.益气
(三)B1型题
A.厌恶进食,多食饱胀,精神尚可。
B.不欲饮食,脘腹胀满,烦躁多啼。
C.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形瘦肢倦。
D.不思进食,食少饮多,便干烦躁。
E.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完谷不化。
15.厌食脾胃气虚证证见( )
16.厌食脾胃阴虚证证见( )
(四)X型题
17.厌食与疳证的主要区别有( )
A.食欲不振
B.形体消瘦
C.精神异常
D.大便不调
E.嗳吐酸腐
18.厌食的病因有( )
A.过食肥甘
B.长期偏食
C.恣食零食
D.滥服补品
E.遭受打骂
19.厌食脾胃阴虚证的症状有( )
A.不思进食
B.口渴烦躁
C.食少多饮
D.大便不调
E.皮肤欠润
三、改错题
20.治疗小儿厌食除药物外,应按机体的需要,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
四、简答题
21.小儿厌食常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五、问答题
22.试述小儿厌食证的诊断要点。
23.试述小儿积滞与厌食的区别。
六、病案分析
24.患儿,2岁。平素喜食零食、甜食,3月前出现食欲减退,有时拒食,家长给服小儿化积口服液2盒,症状不减,伴懒动多汗,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查体:体重10Kg,面色萎黄,毛发略稀,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并拟出治法及方药。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较长时期厌恶进食;②食量减少。
2.①1~6岁;②城市。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3.B 答案分析:小儿神气怯弱,若卒受惊吓,环境不适,所欲不遂,可致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乘脾犯胃而病厌食。
4.D 答案分析: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调和则口能知五味。若脾胃不和,纳化失职,则成厌食。
5.D 答案分析:厌食由脾胃纳化失职所致,以不思乳食为主证。而积滞乃由乳食停聚中焦,气滞不行所致,虽有食欲不振,却以脘腹胀满,嗳吐酸腐为主证,故此为二者之主要区别点。
6.B 答案分析: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用运脾开胃之法可解脾胃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
7.A 答案分析:不换金正气散以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为主要功效,故首选。
8.B 答案分析:异功散有健脾和胃,理气助运作用,故首选。
(二)A2型题
9.A 答案分析:患儿秋后发病,以食欲不振为主证,虽有脾虚症状,却无明显消瘦,故病属厌食。
10.B 答案分析:养胃增液汤甘凉清润不滋腻,适用于厌食脾胃阴虚证。
11.E 答案分析:本证属厌食脾失健运证,故以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为治法。
12.C 答案分析:本证属厌食脾胃气虚证,故首选异功散。
13.D 答案分析:本证为厌食初期表现,除食欲不振外,他证不著,形体、精神尚可,故病机属脾失健运。
14.D 答案分析:此为脾胃气虚证厌食,应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燥湿助运,不可峻加消削,以免损伤脾胃。
(三)B1型题
15.C 答案分析: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形瘦肢倦,是脾胃气虚证厌食的特点。
16.D 答案分析:不思进食,食少饮多,便干烦躁,是脾胃阴虚证厌食的特点。
(四)X型题
17.B,C 答案分析:厌食患儿无明显消瘦,且精神如常,可与疳证鉴别。
18.A,B,C,D,E 答案分析:以上原因均可损伤脾胃,使纳化失健,形成厌食。
19.A,B,C,E 答案分析:不思饮食,食少多饮,皮肤欠润,口渴烦躁,为厌食脾胃阴虚证的特点。
三、改错题
20.改为:遵照“胃以喜为补”的原则,先从小儿喜欢的食物着手,诱导开胃,暂不考虑营养价值,待食欲改善后,再按营养的需要供给食物。
答案分析:治疗小儿厌食不可一味强调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若脾运未健,过补反而壅滞碍脾。
四、简答题
21.小儿厌食常见的病因有: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
五、问答题
22.①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②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③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④除外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
23.积滞由饮食不节,伤乳伤食,损伤脾胃所致。其基本病机为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临证除有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外,还应有脘腹胀满,嗳吐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等食停气滞证,舌苔多厚腻。属实证或虚实夹杂证。
厌食则由喂养不当,或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脾胃不和,纳化失职为主要病机。以较长时期不思饮食,食量减少为主证,无食停气滞之象。舌苔可正常或薄腻、或少,以运化功能改变为主。
六、病案分析题
24.诊断:厌食,脾胃气虚证。
病机分析:患儿因喂养不当,恣食零食、甜食,损伤脾胃,使纳化失健而致厌食。又因妄用消导而更伤脾胃,脾胃虚损,气血生化不足,肌肤失养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懒动,毛发稀。脾虚肺弱,卫外不固则多汗。脾失健运,水谷不化则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均为脾胃气虚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主方:异功散加味。
处方: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3g,佩兰6g,砂仁(后下)3g,焦神曲10g,鸡内金5g,薏苡仁10g,炒谷芽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