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药学——温里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11-12 22:05浏览:

一、单选
  1.附子入汤剂应(   
  A.后下
  B.另煎
  C.先煎
  D.包煎
  2.善温脾阳以治脾胃虚寒,并能回阳的药是(   
  A.生姜
  B.干姜
  C.高良姜
  D.炮姜
  3.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的药是(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桂枝
  4.能鼓舞气血生长,从而加强补气补血药作用的药是(   
  A.桂枝
  B.附子
  C.肉桂
  D.龙眼肉
  5.药性甘热,功能补火助阳,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是(   
  A.附子
  B.干姜
  C.吴茱萸
  D.肉桂
  6.治肝郁化火,呕吐吞酸,口苦胁痛,吴茱萸最宜配(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黄芪
  7.公丁香的药用部位是(   
  A.花蕾
  B.果实
  C.茎
  D.叶
  8.温里药中善治寒滞肝经诸痛证的药是(   
  A.高良姜
  B.吴茱萸
  C.丁香
  D.干姜
  9.吴茱萸善治(   
  A.少阳头痛
  B.厥阴头痛
  C.血瘀头痛
  D.风寒头痛
  10.干姜与细辛的共同功效为(   
  A.温肺散寒
  B.温肺化饮
  C.温肺止咳
  D.温肺化痰
  11.肉桂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多配伍(   
  A.附子
  B.丁香
  C.干姜
  D.小茴香
  12.附子治亡阳兼气虚欲脱常配(   
  A.人参
  B.党参
  C.西洋参
  D.太子参
  二、多选
  1.温里药适用于(   
  A.外感风寒
  B.脾胃寒证
  C.亡阳证
  D.肾阳虚
  E.心阳虚
  2.为防止附子中毒应注意(   
  A.剂量不易过大
  B.严格炮制
  C.久煎
  D.入丸散剂用
  E.另煎
  3.能治胃寒呕吐的药是(   
  A.生姜
  B.干姜
  C.高良姜
  D.姜黄
  E.煨姜
  4.附子与肉桂共同的功效是(   
  A.温通经脉
  B.补火助阳
  C.回阳救逆
  D.散寒止痛
  E.温中降逆
  5.下列哪几味可用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证。(   
  A.山茱萸
  B.补骨脂
  C.吴茱萸
  D.五味子
  E.肉豆蔻
  三、名词解释
  1.温里药
  2.温肺化饮
  3.回阳救逆
  四、判断说明
  1.“附子无姜不热”可以理解为干姜的回阳之力比附子更强。(   
  2.干姜长于温中散寒,凡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还是阳气不足之虚证均可应用。(   
  3.干姜即生姜之干燥品,二者功用相同。(   
  4.肉桂与桂枝为同科植物,虽用药部位不同,但功用一样。(   
  五、简答
  简述吴茱萸的功效、应用。
  六、论述
  1.试比较附子与肉桂在性能、功效、应用方面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C 2.B 3.A 4.C 5.D 6.B 7.A 8.B 9.B 10.B 11.A 12.A
  二、多选;
  1.BCDE 2.ABC 3.ABC 4.BD 5.BCDE
  三、名词解释
  1.凡以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温里药。
  2.指运用温热性药物振奋阳气,挽救虚脱的方法。适用于大汗冷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亡阳证。
  3.即温散肺寒而化痰饮之义。是治疗因寒邪犯肺引起咳嗽气喘、痰稀色白、形寒肢冷等证的方法。
  四、判断说明
  1.× 说明:干姜只是对附子起辅助和反佐作用,回阳力不如附子。
  改错:附子配干姜既可使回阳力增强,又可减轻毒性。
  2.√ 说明:题意表述正确。
  3.× 说明:二姜功用有区别。
  改错:干姜为姜的干燥根茎,功用与生姜同中有异。
  4.×说明:两者功用不同。
  改错:肉桂与桂枝来源相近,但入药部位各异,作用有别。
  五、简答
  吴茱萸功能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寒滞肝脉,寒疝腹痛,脚气胫肿,痛经;胃寒呕吐,吞酸;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六、论述
  1.相同点:辛、甘、热。入心、脾、肾经。功能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用于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之腰膝冷痛及寒湿内侵之脘腹冷痛和风寒湿痹腰腿疼痛等证。
  不同点:附子辛热性烈,力猛效捷,除治多种阳虚证外,善能回阳救逆,用于大汗冷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之亡阳证,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肉桂甘缓,回阳救逆一般不用,而善温补命门之火,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且可引火归元,使肾阳亏虚上浮的虚火下归于肾。又能温通经脉,用于寒凝血滞,胸痹心痛,寒疝腹痛,经闭痛经,阴疽等证,兼有鼓舞气血生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