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药学——止血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11-12 22:00浏览:

一、单选
  1.治疗血热夹瘀之崩漏,月经不调,下列何药首选(   
  A.三七
  B.茜草
  C.棕榈炭
  D.地榆
  2.蒲黄治瘀滞作痛常配伍(   
  A.川楝子
  B.五灵脂
  C.牡丹皮
  D.地榆
  3.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应选用(   
  A.温经止血药
  B.化瘀止血药
  C.收敛止血药
  D.凉血止血药
  4.治疗虚寒性出血证,尤其是妇科崩漏下血多用(   
  A.蒲黄
  B.艾叶
  C.炮姜
  D.茜草
  5.善治血淋、尿血的药是(   
  A.白茅根
  B.地榆
  C.大蓟
  D.侧柏叶
  6.地榆最常用于下列何种出血(   
  A.咯血、衄血
  B.吐血、崩漏
  C.尿血、血淋
  D.便血、痔血
  7.下列属凉血止血药的是(   
  A.槐花、白及
  B.大蓟、蒲黄
  C.侧柏叶、艾叶
  D.地榆、小蓟
  8.功能收敛止血,善治肺胃出血的药是(   
  A.白及
  B.仙鹤草
  C.地榆
  D.棕榈炭
  9.既止血,又治肺热咳嗽、痰多的药物是(   
  A.侧柏叶
  B.槐花
  C.白茅根
  D.地榆
  10仙鹤草除具有收敛止血作用外,还能(   
  A.解毒、利水
  B.清热、利水
  C.止痢、杀虫
  D.凉血、止痢
  二、多选
  1.下列哪些是三七的主治证(   
  A.咳血
  B.吐血
  C.崩漏
  D.外伤出血
  E.瘀滞疼痛
  2.可收敛止血的药有(   
  A.白及
  B.地榆
  C.茜草
  D.棕榈炭
  E.血余炭
  3.以治便血为主的药物是(   
  A.侧柏叶
  B.槐花
  C.槐角
  D.地榆
  E.艾叶
  4.既可止血,又可化瘀的药物有(   
  A.蒲黄
  B.茜草
  C.三七
  D.血余炭
  E.地榆
  5.白及常用于何种出血证(   
  A.肺出血
  B.便血
  C.崩漏
  D.胃出血
  E.尿血
  三、填空
  1.止血药以其药性的不同,可分为       药、      药、      药和        药四类。
  2.使用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时,当注意                              
  3.大蓟与小蓟均有                  作用,小蓟又兼能        ,善治            
  4.白茅根的功效是                   。用治出血证,则善治             
  四、判断说明
  1.所有的止血药均须炒炭使用。(   
  2.三七为血证良药,凡出血均可用之。(   
  3.地榆、槐花同用,善治下焦血热之便血。(   
  4.棕榈炭可用治各种出血证。(   
  5.炮姜善治虚寒性崩漏下血,而艾叶善治虚寒之吐血、便血。(   
  6.槐角止血作用强于槐花,但清热作用较弱,且能润肠。(   
  7.小蓟与白茅根均善治尿血、血淋。(   
  五、论述
  1.生姜、干姜、炮姜三者同出一源,其作用特点、功效及主治病证有何异同?
  2.地榆、白及、艾叶、三七均可止血,其功效如何表述?各用于何种出血?
  参考答案
  一、单选1.B 2.B 3.B 4.B 5.A 6.D 7.D 8.A  9.A  10.C
  二、多选1.ABCDE 2.ABDE 3.BCD 4.ABCD 5.AD
  三、填空
  1.凉血止血  化瘀止血  收敛止血  温经止血
  2.因易凉遏恋邪留瘀,不可单纯用于瘀滞性出血证
  3.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尿血、血淋
  4.凉血止血  清热利尿  尿血、血淋
  四、判断说明
  1.× 说明:止血药不一定均要炒炭。
  改错:一般而言,止血药炒炭可增强疗效,但也有少数以生用为佳。
  2.√ 说明:题意表述正确。
  3.√ 说明:题意表述正确。
  4.× 说明:该药忌用于瘀血出血。
  改错:棕榈炭用于多种出血,以无瘀血者为宜。
  5.× 说明:两药所主病位颠倒。
  改错:炮姜善治脾胃虚寒的吐血、便血;艾叶长于治虚寒性崩漏。
  6.× 说明:槐角止血力弱于槐花。
  改错:槐角止血作用较槐花弱,但有润肠之功。
  7.√ 说明:题意表述正确。
  五、论述
  1.生姜、干姜、炮姜三者同出一物。
  相同点:均能温中散寒,治脾胃寒证。
  不同点:生姜为姜之鲜品,辛味最重,辛散力强,走而不守,长于发汗解表,作用偏于表,又能温肺止咳,多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及风寒束肺的咳嗽;又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治胃寒呕吐;还能解毒,治鱼蟹中毒,并解生南星、生半夏中毒。干姜为姜之干燥品,辛味有所散失,能守能走,长于温中,善治脾胃寒证,实寒、虚寒均可选用;并能回阳通脉,可配附子用治亡阳厥逆证;还能温肺化饮,治寒饮伏肺,形寒背冷、咳嗽气喘、痰多清稀。炮姜由干姜经火炮制而成,辛散全无,味苦而涩,守而不走,长于温经止血,多用于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对中焦虚寒、脾不统血之吐血、便血尤为要药、并能温中止痛止泻,治虚寒性腹痛腹泻。
  2.地榆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对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尤为适宜。白及收敛止血,多用于肺胃止血,对无瘀血及实邪者尤为适宜。艾叶温经止痛,用于虚寒性出血,尤宜于下焦虚寒所致的崩漏下血。三七化瘀止血,可治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对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