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
A.《神农本草经》
B.《神农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2.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书籍是(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集注》
D.《本草拾遗》
3.药材的采集原则是( )
A.果实成熟时
B.生长最旺盛时采
C.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
D.任何时候都可采
4.根和根茎类药材的采集时间是( )
A.果实成熟时
B.秋末、初春
C.春夏时节
D.任何时候采均可
5.衡量一个药材的关键标准是( )
A.是否产于道地产区
B.采集时节是否适当
C.产量是否宏丰
D.能否确保临床疗效
6.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 )
A.降低毒性
B.提高疗效
C.改变药物性能
D.便于服用
7.甘味药的作用是( )
A.泄、燥
B.补益、和中、缓急
C.软坚、泻下
D.收敛固涩
8.除哪项外,均为升浮药的作用( )
A.发汗
B.涌吐
C.开窍
D.清热
9.咸味药的作用是( )
A.清泄
B.固涩
C.软坚
D.坚阴
10.在配伍关系中,属协同作用的配伍是( )
A.相须 相使
B.相畏 相杀
C.相使 相恶
D.以上都不是
11.下列相恶的药是( )
A.人参与藜芦
B.人参与五灵脂
C.人参与五味子
D.人参与莱菔子
12.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这种关系是中药“七情”中的( )
A.相恶
B.相杀
C.相畏
D.相使
13.一些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煎煮时应( )
A.先煎
B.久煎
C.后下
D.与它药同煎
14.下列哪类药需要先煎?( )
A.气味芳香药
B.粉末状药
C.矿石、贝壳类药
D.胶类药
15.胶类药入汤剂应( )
A.先煎
B.久煎
C.后下
D.烊化
二、多项选择题
1.《本草纲目》具备下列哪些特点?( )
A.收载药物1892种
B.新增药物374种
C.全书52卷
D.附图1100多幅
E.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
2.地道药材应具备哪些条件?( )
A.有地区特色
B.炮制规范
C.产量宏丰
D.质量优良
E.疗效卓著
3.寒凉性药物分别具有( )
A.化湿作用
B.安神作用
C.解毒作用
D.凉血作用
E.平肝作用
4.中药中毒常与哪些因素有关?( )
A.加工炮制
B.配伍
C.用量
D.用法
E.使用时间
5.用药禁忌包括( )
A.配伍禁忌
B.证侯禁忌
C.妊娠用药禁忌
D.饮食禁忌
E.以上都是
三、填空题:
1.把中药________就是中药的性能,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________性或________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________性或________性。
3.苦味有泄和燥的作用。泄的含义较广,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炮制对升降浮沉也有影响,如酒炒则________、姜汁炒则________、盐水炒则________、醋炒则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地道药材
2.水飞
3.四气
4.七情
5.相须
五、判断说明题
1.药物的升降沉浮主要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适应范围。( )
2.温性的苦燥药,主要用于湿热证。( )
3.归经是具体指出药效的所在,它是从药物的疗效中总结出来的。( )
4.“十九畏”是对配伍关系中相畏药物的归纳。( )
5.滋补药、驱虫药、攻下药一般宜饭后服用。( )
六、简答题
1.举例说明炮制的目的。
2.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3.试述“十九畏”的内容。
4.试述中药七情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B 5.D 6.C 7.B 8.D 9.C 10.A
11.D 12.B 13.C 14.C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CD 4.ABCDE 5.E
三、填空题
1.治病的多种多样的特性和作用加以概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2.寒性、凉性、温性、热性。
3.通泄、清泄、降泄。
4.升、散、下行、收敛。
四、名词解释
1.地道药材:有特定产地和品种,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并以疗效优异为核心的一类药材,称为某地的地道药材或道地药材。
2.水飞:将药物粉碎后置水中研磨以分取极细粉末的方法叫水飞。
3.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为中药的性能之一。
4.七情:是古人对单味药使用和药与药之间配伍关系的概括,分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相恶等七种。
5.相须: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伍,可增强疗效的配伍方法叫相须。
五、判断说明题
1.× 说明: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在人体作用的趋向。
2.× 说明:苦温药不用于湿热证。改错:苦温而燥的药用于寒湿证。
3.× 说明:归经不表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错:归经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
4.× 说明:十九畏为配伍禁忌,与相畏属不同概念。改错:十九畏是部分配伍禁忌的总结,实乃相反关系。
5.× 说明:三类药的服用时间错误。改错:滋补药、驱虫药、泻下药宜在饭前或空腹时服用。
六、简答题
1.中药炮制的目的有以下几点:①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川乌、附子、半夏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可以降低毒性。②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如制百合、炙紫菀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③改变药物性能,使之更适合病情需要。如生地黄功能清热凉血,滋阴生津,制成熟地黄,功能滋阴养血,生精填髓。④便于制剂和储存。如植物类药材需清洗、粉碎、切制后方可配方;矿石、贝壳类药经过煅烧后易于煎出有效成份等。有些药物经晒干、烘干、炒制等处理后收藏,才不易霉变或腐烂。⑤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纯净,称量准确,便于调剂。如枇杷叶刷去毛,黄柏刮净粗皮,远志抽去心等。⑥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如紫河车漂去腥味,醋炒五灵脂除去不良气味等。
2.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是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最大程度的恢复到正常状态。
3.十九畏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4.中药七情包括:①单行,即单味药使用,不与其他药配伍。②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③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的一致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④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⑤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⑥相恶,即两药合同,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⑦相反,即两种药合同,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