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要求]
了解病情资料综合处理的概念、意义;熟悉使病情资料完整、系统、客观、准确的方法,病情资料各属性的含义、诊断意义。熟悉诊断思维各法的含义和特点。熟悉以主症为中心的诊断思维方法。熟悉各种辨证方法的主要特点、相互关系和综合运用,证名诊断的要求;辨证统一体系的实质、方法;掌握辨病位、辨病性的主要项目。熟悉病名诊断的意义;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疾病病名的诊断意义;疾病分类的诊断意义及常见病类知识。
[教学内容]
1.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病情资料属性的分类。
2.常用的诊断思维方法。
3.主症诊断的意义,围绕主症进行询查、诊病、辨证的思维方法。
4.辨证诸法各自的特点、相互关系和综合运用;辨证统一体系的概念,其实质是辨病位与病性,辨证具体要素,证名诊断的形成与要求。
5.“病”的概念与疾病诊断的意义,病、证、症的关系,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疾病分类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教学要求]
一、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1.了解病情资料的含义和意义,病情资料完整性、系统性的意义。熟悉使病情资料完整的作法。
2.了解病情资料准确、客观的含义。熟悉使病情资料准确、客观的要求。
3.了解症、脉、舌相应与不相应的概念,病情不致提示疾病复杂,正确认识“脉症从舍”等的含义。
4.熟悉必要性数据、特征性数据、偶见性数据、一般性资料、否定性资料的含义与意义。
二、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
1.熟悉类[对]比法、归纳[类]法、演绎法、反证法、模糊判断法等的概念、运用特点。
2.熟悉临床诊断要以主症为中心,全面分析以辨别病性,特征症常是诊断的关键。
三、主症诊断思路
1.了解主症在诊断中的意义。
2.熟悉确定主症的方法,围绕主症进行询查的思路、诊病的思路、辨证的思路。
四、证候诊断思维
1.了解辨证诸法各自的特点、运用范围、相互间的关系,辨证诸法的综合运用。
2.掌握辨证主要是辨病位与病性,辨空间病位的具体项目,辨时间(层次)病位的具体项目,辨病性的具体项目。了解笼统病位的内容,抽象病性的内容。
3.掌握常见而规范的证名是由病位与病性的不同项目组合而成。熟悉辨证结果的具体要求包括内容要准确全面,证名要精炼规范,证候变则证名亦变,不受证型拘泥。
五、疾病诊断思路
1.熟悉病(病名)的概念,症、病、证之间的关系,病名诊断具有把握病变规律、指导治疗的意义。
2.熟悉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是根据病因或发病特点、病史、主症或特征症、特发人群、流行情况等。
3.了解疾病命名的形式,中医病名具有简明的特点。熟悉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
4.熟悉疾病分类的诊断意义,病性分类法、病状分类法、病位分类法、按科分类法各自的含义、举例与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