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要求]
熟悉脏腑辨证是以辨脏腑病位为纲,并分辨病性的辨证的方法;脏腑辨证的意义、运用范畴。掌握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各脏腑证候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各脏腑常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相关证的鉴别。
[教学内容]
1.脏腑辨证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意义,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2.心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心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3.肺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肺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4.脾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脾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5.肝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肝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6.肾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肾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7.腑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症状、病机特点,腑病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8.脏腑兼病证候的概念,各脏腑兼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教学要求]
一、辨心病证候
1.熟悉心的病变范围;心病的常见症、征。
2.掌握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络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痰蒙心神证、热闭[扰]心神证与痰火扰[闭]神证的鉴别。熟悉心火亢盛证临床表现的几类特点;引起心脉痹阻证的常见原因及其各自的证候特点。
二、辨肺病证候
1.熟悉肺的病变范围;肺病的常见症、征。
2.掌握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蕴肺证、寒痰阻肺证、饮停胸胁证、风水相搏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风寒犯肺证与风寒束表证,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肺热炽盛证与痰热蕴肺证的鉴别。
三、辨脾病的证候
1.熟悉脾的病变范围;脾病的常见症、征。
2.掌握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四、辨肝病证候
1.熟悉肝的病变范围;肝病的常见症、征。
2.掌握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寒滞肝脉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四证的鉴别。
五、辨肾病证候
1.熟悉肾的病变范围;肾病的常见症、征。
2.掌握肾阳虚证、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肾阳虚证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的鉴别。
六、辨腑病证候
1.熟悉各腑病的病变范围;各腑病的常见症、征。
2.掌握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阴虚证、胃热炽盛证、寒饮停胃证、寒滞胃肠证、食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虫积肠道证、肠热腑实证、肠燥津亏证、肠道湿热证、膀胱湿热证、胆郁痰扰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胃阳虚、胃气虚证与脾阳虚、脾气虚证,胃阴虚证与胃热炽盛证,胃肠气滞证与寒滞胃肠证,湿热蕴脾证与肠道湿热证,心火下移证与膀胱湿热证的鉴别。
七、辨脏腑兼病证候
1.了解脏腑兼病证候的概念。
2.掌握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气血虚证、心肝血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胆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熟悉心肾不交证与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经]湿热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与胃肠气滞证,脾肾阳虚证与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心脾气血虚证与心肝血虚证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