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 文章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 防治原则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10-08 18:27浏览:

【目的要求】
  1.掌握预防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掌握治则的概念、治病求本的概念。
  3.掌握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等治疗原则。
  4.熟悉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的治则。
  5.了解调理精气血津液等治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养生以增强正气、防止病邪侵害。
  二、既病防变:早期诊治、防止传变。
  第二节 治则
  一、正治与反治
  (一)正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二)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二、治标与治本:缓则治本、急则治标、标本兼治
  三、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祛邪的概念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单独运用、同时运用、先后运用。
  四、调整阴阳
  (一)损其有余:泻其阳盛,损其阴盛。
  (二)补其不足: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阴阳并补、回阳救阴。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一)调精
  (二)调气
  (三)调血
  (四)调津液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六、三因制宜
  (一)因时制宜
  (二)因地制宜
  (三)因人制宜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预防2治则4
  授课方法:讲授法、案例法、启发式结合多媒体课件
  附1:主要参考书目(近几年出版的):
  1.印会河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五版统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2.印会河、张伯讷主编.中医基础理论(教参).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3.吴敦序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六版规划).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4.吴敦序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指导.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
  5.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6.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7.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统编专科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8.孙广仁主编.中国传统医学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9.孙广仁,刘家义,张安玲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10.王琦主编.中医藏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1.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2.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3.孙广仁,迟华基,韩成仁等.中医基础理论研讨(硕士研究生试用教材).山东中医药大学内部教材,1997
  14.金志甲主编.中医基础理论.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2001
  15.王新华执笔.中医基础理论.南京中医学院内部教材,1986
  16.何裕民主编.中医学导论.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
  17.雷顺群主编.《内经》多学科研究.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8.匡调元.中医体质病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
  19.王琦.中医体质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附2:主要参考古籍书目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本)
  二十二子(缩印清代浙江书局汇刻本)
  国语(左丘明)
  黄帝内经素问
  灵枢经
  难经
  伤寒论(东汉·张机)
  金匮要略(东汉·张机)
  肘后备急方(晋·葛洪)
  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
  千金要方(唐·孙思邈)
  太平圣惠方(宋·王怀隐等)
  圣济总录(宋·赵佶敕编)
  济生方(宋·严用和)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
  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
  扁鹊心书(宋·窦材)
  素问玄机原病式(金·刘完素)
  儒门事亲(金·张从正)
  脾胃论(元·李杲)
  格致余论(元·朱震亨)
  医学正传(明·虞抟)
  慎斋遗书(明·周之干)
  图书编(明·章潢)
  医学入门(明·李梴)
  薛氏医案(明·薛己)
  证治准绳(明·王肯堂)
  类经(明·张介宾)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
  医贯(明·赵献可)
  理虚元鉴(明·汪绮石)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医旨绪余(明·孙一奎)
  温疫论(明·吴有性)
  医宗金鉴(清·吴谦等编)
  医门法律(清·喻昌)
  寓意草(清·喻昌)
  张氏医通(清·张璐)
  证治汇补(清·李用粹)
  锦囊秘录(清·冯兆张)
  临证指南医案(清·叶桂)
  温热论(清·叶桂)
  温病条辨(清·吴瑭)
  医学源流论(清·徐大椿)
  医学真传(清·高士宗)
  医碥(清·何梦瑶)
  杂病源流犀烛(清·沈金鳌)
  医林改错(清·王清任)
  类证治裁(清·林珮琴)
  吴医汇讲(清·唐大烈辑)
  医醇★义(清·费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