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药名录 > 文章内容

消灭胃酸胃胀的十道谷芽药膳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8-19 20:33浏览:

 谷芽为禾本科植物粟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味甘、性平。入脾、胃经。能消食化积;和中养胃,健脾开胃。主宿食积停滞;胀满泄泻;脾虚少食;脚气浮肿。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食疗药膳
 
  1、谷芽汤:
 
  谷芽2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次温服,有消食健胃之功效,主治食欲减退、食纳不消之症。
 
  2、谷芽山楂饮:
 
  谷芽、山楂各15克,将两味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即成。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腹胀等症。
 
  3、谷芽粥:
 
  谷芽、麦芽各20克,白糖15克,将三味同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4、谷芽蒸鲫鱼:谷芽粉10克,鲫鱼250克,料酒6毫升,食盐、味精各2克,葱丝、姜丝各6克,蒸至鱼肉熟透即可。佐餐食用。
 
  5、谷芽烧萝卜:
 
  谷芽粉15克,萝卜200克,猪肉100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6克,烧制。佐餐食用。
 
  6、二芽茶:
 
  谷芽、麦芽各15克,先将两味炒香,研磨成粉,再把混合后的粉末放入杯中,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可饮用。
 
  7、健脾酒:
 
  炒谷芽、炒麦芽各15克,炒枳实20克,白术3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将上述药物研磨为粗末,用纱布包好,然后把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7日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毫升)。
 
  8、芽麦芽煲鸭肫
 
  原料:鸭肫一个,谷芽、麦芽各50克,
 
  做法:先将鸭肫洗净,保留鸭肫衣。将鸭肫、麦芽、谷芽,一同放入瓦煲内,加4碗水,小火煲得一碗的量,放温后可服用。
 
  药膳功效:本品调理消化、养胃护胃,适用于饮食积滞、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患者食用。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缓慢的老人和小孩食用。
 
  9、谷芽粥
 
  原料:谷芽(炒)15克,粳米50克。
 
  做法:炒好的谷芽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粳米粥,粥成即可食用。
 
  药膳功效:本品健脾开胃、消食和中,适用于小儿食积滞化、胀满、食积泄泻、厌食症、消瘦。
 
  10、谷芽麦芽山楂瘦肉汤
 
  主料:瘦肉、谷芽、麦芽、山楂、谷芽麦芽山楂瘦肉汤
 
  辅料:姜、盐
 
  制作方法:
 
  (1)瘦肉洗净切块,汆水捞起;
 
  (2)谷芽、麦芽和山楂冲水洗净;
 
  (3)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菜谱功效:
 
  开胃消滞,助消化去湿热,男女老少皆宜,尤其适合儿童饮用。
 
  性味:
 
  味甘、平。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苦,无毒。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本草汇言》:通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g;或研末。
 
  注意事项: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胃下垂者忌用。
 
  炮制方法
 
  1、谷芽:除去杂质。
 
  2、炒谷芽:取净谷芽,按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深黄色。
 
  3、焦谷芽:取净谷芽,按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焦褐色。
 
  功能主治:
 
  消食化积;和中养胃,健脾开胃。主宿食积停滞;胀满泄泻;脾虚少食;脚气浮肿。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①《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②《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
 
  ③《中药材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相关配伍
 
  1、配鸡内金,鸡内金生发胃气,健脾消食;二药合用,启脾之力倍增,以生发胃气,舒肝调气,开胃口,增食欲。
 
  2、配陈皮,陈皮健脾消食,二药合用有健脾胃,消食积的功效,可用于食欲不振,胸脘痞满等症。
 
  3、配白术,白术健脾益气,合用则健脾和胃兼能消食,有消补兼用之意,可用于脾虚食滞,消化不良。
 
  4、
 
  配枳壳,二药都能消食化滞,而谷芽开胃,枳壳散结,相配消食开胃的功效较好,可用于气滞食郁的脘腹痞滞之症。
 
  5、配槟榔,槟榔炒用破气消积,相配能消积滞,除腹胀,可用于食积,小儿疳积或痞满腹胀等。
 
  6、配木香,木香行气止痛,二药合用能和中快脾,行气消积,止痛。可用于食积腹痛。
 
  附方:
 
  1、启脾进食:谷蘖四两,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澹寮方》谷神丸)
 
  2、脾胃虚弱泄泻:茯苓、芡实、建曲、查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麻疹集成》健脾止泻汤)
 
  3、消食,健脾,开胃,和中,生津液,益元气。治病后脾土不健者:谷芽蒸露,用以代茶。(《中国医学大辞典》谷芽露)
 
  4、启脾进食:谷芽120g,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烘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30g。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方中谷芽消食健脾,为君药。谷神丸(《金匮要略》)
 
  5、外感风滞方(《中药临床应用》)治小儿外感风滞,有呕吐,发热者:谷芽15g,藿香6g,蝉蜕、防风各4.5g,云苓9g,苏梗15g,薄荷(后下)3g,川连2.1g。水煎服。方中谷芽消食健脾,为君药。
 
  6、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炒谷芽12克,炒神曲9克,麦芽12克,炒山楂9克,鸡内金9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7、治胸闷腹胀:炒谷芽12克,炒莱菔子9克,陈皮9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方剂制剂
 
  1、温中平胃散(《医醇媵义》):炮姜、木香、砂仁、陈皮、苍术、厚朴、枳壳、青皮、炒谷芽、炒神曲、陈香橼。本方用治胃胀,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等症。
 
  2、止消汤(《辨证录》):石膏、人参、茯神、玄参、生地黄、知母、麦芽、谷芽、神曲。本方用治消渴,大渴欲饮,一饮数十碗,始觉胃中少快,否则胸中嘈杂,如虫上钻,易于饥饿,得食渴减,不食渴甚,属中消者。
 
  3、健脾止泻汤(《麻疹集成》):茯苓、芡实、建曲、查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本方用治脾胃虚弱泄泻。
 
  4、谷芽露(《中国医学大辞典):谷芽(蒸露、代茶饮)。本方用于病后脾土不健者。
 
  5、谷神丸《澹寮方》:谷芽、砂仁、白术、甘草。本方用治脾胃不健,食少纳呆,腹胀,泄泻等。
 
  谷芽大麦芽区别
 
  谷芽平甘,功效和大麦芽相同,尤善消化谷食和滞。但消食之力较麦芽和缓,每每同麦芽相须为用,治食积胀满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