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山虫
滚山虫,中药名。为球马陆科动物日本球马陆的全体。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通络,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滚山虫简介
药材名:滚山虫
拼音:GǔnShānChónɡ
别名:滚山珠、地罗汉
来源:球马陆科动物滚山球马陆的干燥全虫。全年可捕捉,焙干或晒干。
性状:体呈扁长圆柱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体壁硬。体表背面棕黄或漆黑色,油亮。腹面灰褐色。头部有复眼和触角各一对,大颚一对。胸部背板共十二节,第一节为颈板,中间十节较窄,末节较大;胸部腹面2~4节,各有足一对,第五节以后每节有足二对。爬行缓慢,稍遇外物,即卷曲成球形,以隐蔽头、足。
性味:味辛;咸;性温
归经:肾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禁忌:尚不明确
滚山虫的功效
祛风通络,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滚山虫的用法
内服:0.5~1钱,研粉,复位固定后,将药粉放在糯米饭内或用酒送服,每3日服1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干粉,0.5~1钱;或鲜品3~5个。--《中药大辞典》
外用:干粉调涂或鲜品捣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研末,1.5-3g。--《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调敷。--《中华本草》
滚山虫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疮肿,风湿跌打
鲜滚山虫三至五个。捣烂判敷患处,每日换药一至二次。
2、治骨折
复位后,用小夹板固定。取滚山虫三至五个之干粉与糯米粉调合,油炸熟后内服。
3、治子宫脱垂,脱肛
滚山虫干粉适量。调香油涂患处。(选方出《文山中草药》)
温馨提示: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