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药名录 > 文章内容

“赤箭”天麻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8-05 20:36浏览:

 众所周知,天麻是一味名贵中药。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药用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因其茎如箭杆而色赤,故名赤箭,在《吴普本草》中称之为神草,至宋代的《开宝本草》开始记载天麻之名。《中国药典》记载天麻性甘、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湿、止痹痛的功效,善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肝阳上亢、眩晕、头痛、肢体麻木,风湿痹痛。天麻能“治语多恍惚,善惊失志”《药性本草》,“治风虚眩晕头痛”《珍珠囊》,故名定风草。宋代名医沈括曾经说过:“草药上品,除五芝之外,赤箭为第一,此神仙调理养生之上品。”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认为“补益上药,天麻第一,世人止用之治风,良可惜也。”这说明天麻不仅能治风定惊,而且还有助阳气、通血脉的作用,可用于五劳七伤,久服益气力。
 
  近代临床研究表明,天麻所含的天麻多糖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天麻注射液能改善心肌和脑部营养血液量,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对治疗老年痴呆症,恢复老年人记忆,改善老年人脑部血液流通都有较好的疗效。
 
  天麻隶属于兰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它没有根,也没有绿色叶片,因此天麻即不能从土壤中直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植株生长,也不能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制造有机养分。但天麻很聪明,借助与之共生的真菌为其生长提供所需营养,一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因此天麻是典型的真菌营养型寄生性草本植物,依靠同化侵入其体内的一些真菌菌丝而获得养分,天麻一生中至少有两种真菌为其提供营养,一种真菌叫萌发菌,是在种子萌发时为其提供营养,让它长出“麻米”,即小天麻,而另一种真菌叫蜜环菌,是为长成像土豆一样的天麻(块茎)提供营养。
 
  迄今,天麻属家族已发现30余种。其中,主要作为药用的原天麻分布在云南省丽江、昭通彝良小草坝等地。但在不同的产地原天麻已分化有5个变型,即天麻(原变型),松天麻,黄天麻,乌天麻,绿天麻(根据天麻杆颜色的不同)。目前天麻已被广泛人工栽培,但为天麻提供生长的蜜环菌需用大量木材,因此人工种植天麻也潜在着间接破坏森林的代价,所以,应节制利用天麻,控制生产规模,保护生态大环境,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
 
  性状鉴别
 
  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冬麻和春麻,要买冬麻,避免买春麻
 
  冬麻是冬天挖的,这时候天麻还没长杆子,营养物质是最丰富的时候。有一个芽,叫鹦哥嘴。春麻是春天挖的天麻,这时候已经长出了一根大杆子,长了种子。用天麻培完种,然后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