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药名录 > 文章内容

蛤蚧真伪鉴别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8-05 20:31浏览:

 《本草纲目》引雷教言“以雄为蛤,以雌为蚧”而名蛤蚧。远在西汉末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有记载:“桂林之中,守宫能鸣者,俗谓之蛤蚧。”《开宝本草》载:“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大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最惜其尾,见人取之,多自啮断其尾而去。药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李时珍谓:“蛤蚧因声而名。”现代药材将两条完整的干燥体腹部相贴,用竹片扎在一起,不分雌雄,统称蛤蚧。
 
  来源
 
  本品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性状
 
  本品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着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趾间仅具蹼迹,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鉴别要点:
 
  1.成品多为扁片状,长9~18cm。
 
  2.全体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背部可见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
 
  3.头呈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
 
  4.吻鳞不切鼻孔。
 
  5.四足均具5趾,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16个爪,区别伪品主要的鉴别特征),趾底有“吸盘”。
 
  6.尾有6~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
 
  上述特征为国产蛤蚧的鉴别要点。进口蛤蚧特征与上述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进口蛤蚧背部斑点为红色。
 
  伪品
 
  壁虎
 
  为壁虎科动物壁虎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小蛤蚧。形似蛤蚧但体小,肉薄,呈扁平状,头及躯干长7~9cm,尾长5~8cm。吻鳞切鼻孔。背部褐色,粒鳞微小,散有细小疣鳞。
 
  多疣壁虎
 
  为壁虎科动物多疣壁虎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小蛤蚧。全长20cm以下,背、腹肌肉很薄,无眼睑,吻鳞切鼻孔,鳞片极细小,体背灰褐色,具多数不规则疣鳞,生活时尾易断。
 
  蜡皮蜥
 
  为鬣蜥科动物蜡皮蜥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红点蛤蚧。全长约40cm,尾长近体长两倍。上唇具2个大齿,有眼睑,鳞片细小,无疣鳞。体背灰黑色,密被橘红色圆形斑点,体两侧有条形横向的橘红色斑纹。指趾狭长而细,均具锐利爪。生活时尾不易断。
 
  喜山鬣蜥
 
  为鬣蜥科动物喜山鬣蜥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西藏蛤蚧。主产于西藏和新疆自治区,是一种地方性使用药材。全长34~36cm,尾长超过体长,有眼睑,吻鳞不切鼻孔,口内有异性大齿,脊背有几行大鳞,四肢及尾部鳞片具棱,指趾狭长,圆柱形,均具爪,无蹼及吸盘。生活时尾不易断。
 
  红瘰疣螈
 
  为蝾螈科动物红瘰疣螈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全体呈条形,长13~19cm,其中尾长达7cm。头近圆形,较大而扁,头顶部有倒“U”字形棱,中间陷下,无吻鳞。体表无鳞片,体侧有瘰疣,密生疣粒。足具4指5趾,无蹼,无爪,无吸盘。尾侧扁而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