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药名录 > 文章内容

泽泻(水泽)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11:21浏览:

 【来源】: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ep. 的块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沼生草本。叶基生,长椭圆形至广卵形,长3—8cm,宽l-9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心形、叶脉 5—7条;有长柄;叶鞘边缘膜质。花茎高达lm,花集成轮生状圆锥花序;萼片3,广卵形,绿色或稍带紫色,宿存;花瓣3,倒卵形,白色,膜质;雄蕊6,心皮多数,离生。瘦果倒卵形,扁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于沼泽、浅水池沼或稻田内。主产福建、四川、江西。
【采制】: 冬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粗皮,干燥。
【性状】: 块茎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上端有脐状茎痕,底部有数个瘤状芽痕。质坚实。气微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泽泻醇A、B、C (alisol A,B,C)及其乙酸酯,表泽泻醇A(epialisol A),环氧泽泻烯(alismoxide)以及卵磷脂、胆碱、糠醛。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利尿,清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症。用量6—9g。
泽泻



英文名: Oriental Waterplantain Rhizome

学名: Rhizoma Alismatis
,,,0.0.0.0 89751,215,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线形,质稍功,长20~70cm,宽0.3~0.6cm。花茎高40~60cm,散生鳞片状小苞片;花2~6朵一簇,散生地花序轴上,花被片6,黄色或紫堇色;雄蕊3,与内轮花被片对生。蒴果长卵形,具6纵棱。花期5~8月,果期8~9月。生于山地、干燥丘陵或草原地带。主产河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土,晒干,习称“毛知母”;除去外皮,晒干称“知母肉”。
【性状】: 毛知母扁圆形长条状,略弯曲,长3~5,直径0.8~1.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一端残留淡黄色叶基,上面有1纵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集向上方纵沟;下面隆起而略皱缩,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
【化学成分】: 含知母皂甙(timosaponin)AⅠ、AⅡ、AⅢ、AⅣ、BⅠ、BⅡ,并含芒果甙(mangiferin)、异芒果甙、胆碱、烟酸、泛酸等。
【性味】: 性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用量6~12g。
知母



英文名: C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

学名: Rhizoma Anemarrhenae,,,0.0.0.0 89752,215, 【来源】: 为紫草科植物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平伏状粗毛。根粗大,圆锥形,干时紫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叶互生,披针形,长4.5~8cm,宽1~2cm,无柄或具柄。花萼裂片线性;花冠白色,长6~8mm,喉部有5鳞片,鳞片顶端微凹。小坚果卵形,长约3mm,灰白色,光滑。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于荒山田野、路边及干燥多石山坡的灌木丛中。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 根圆柱形,扭曲,有分枝,长7~14cm,直径1~ 2cm。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粗糙有纵纹,皮部薄,易剥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深紫色,木部较大,灰黄色。
【化学成分】: 含乙酰紫草素(acetylshikonin)、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β-hydroxyisovalerylshikonin)、紫草素(shikonin)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β,β’-dimethylacrylshikonin)等。
【性味】: 性寒,味甘、咸。
【功能主治】: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用量4.5~9g。
紫草



英文名: Gromwell Root

学名: Radix Lithospermi
,,,0.0.0.0 89753,215,"

 【别名】: 亦名燔针、淬针、烧针、煨针。
主治:火针,用的是钢针,是烧过的钢针。方法是:在灯盏里,放二十七茎灯草,注满麻油,把灯草点燃。然后把针不断沾油,不断持向灯火里去烧。要烧到通红才能用,用时须按穴道针刺。或针末烧红或是冷针,那不但不能治病,而且于人有害。火针,“乃为筋寒而急者设”。所谓筋寒而急,指肌肉受寒,猛缩不已。这是火针是古的用途。以后,又有人用以刺积块,又有人用以刺痈疽。以后,还有人用以治伤寒症。那就不免要出些副作用了。总结火针的用途,行之有效者,约有下列四项:
1、治风寒筋急挛引痹痛,即所谓急抽筋。
2、治瘫痪不仁。
3、治症块、结积(腹中结块)。
4、治痈疽发背,有脓无头。前两项,按穴刺,拔针要快。拔针后,急用指头按穴孔,否则痛甚。第三项,针刺入,可转动,拔针要慢。第四项,要让脓流出来,所以不宜按穴孔。“凡用火针,太深则伤经络,太浅则不能去病。”应当进针适当。针后如有发热恶寒,这是对了症的表现,是好现象。据《灵枢经》讲:刺到病人内部如有知觉,就行了,刺到病人叫痛,就不算好。病在脸部以夏天在湿热在两脚时,都不可用火针。
【附方】: 平头针:是火针的一种。一般火针,针头是尖的,平头针呢,针头是平的,专门用来治眼病。凡是肝虚的人,眼睛昏,眼泪多,甚至长一层顽厚的皮膜,障在瞳孔之前,这便是所谓这两种翳子,都可采用平头火针熨烙法来治疗。平头针的针头平而圆,这圆头的大小和翳子的大小差不多。把针头烧红,迎向眼珠面前,徐徐熨烙,接触要非常轻,只以翳膜渐渐烘干、渐渐裂破为度。翳破之后,可用除翳药敷点。


英文名: pin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