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贝酯:粉剂100mg/瓶 为非肽类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胰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纤维蛋白酶、凝血酶等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制止这些酶造成的病理生理变化,用于急性轻型胰腺炎的治疗,也可用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辅助治疗。
用法:静滴,每日用量300mg,以5ml注射用水溶解本品,移注于5%葡萄糖液或林格氏液500ml中,静滴速度为每小时1mg/kg内,不宜超过每小时2.5mg/kg。
注意事项:少数出现注射血管局部疼痛,皮肤发红及浅表性静脉炎,偶见皮疹、颜面潮红及过敏症状,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察看,谨防过敏;勿将药液注入血管外,多次注射,应更换部位。
生长抑素八肽(奥曲肽、善宁):针剂 0.1mg/1ml/支 为天然生长抑素的同系物,作用与天然生长抑素相似,作用长久,停药后无高分泌反跳。具有高选择性,能显著抑制胃食道内分泌,有选择性收缩内脏血管作用,可降低胃肠道血流量,有止血作用,用于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用法:遵医嘱
注意事项: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一般轻而短暂,注射部位疼痛、针刺感、伴红肿,少数患者长期使用有形成胆结石的报道,在进餐间或睡前注射本品可减少副作用;肾、胰腺功能不全者,胰岛素瘤患者和胆结石患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应用本品应及时监测血糖。
生长抑素十四肽(施他宁、思他宁、生长抑素):针剂 3000ug/支 用于严重急性食道静脉曲张;严重急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并发性急性糜烂性胃炎或出血性胃炎;胰胆和肠瘘的辅助治疗,胰腺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辅助治疗。
用法:遵医嘱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晕眩、脸红;糖尿病患者应用本品应每隔3~4小时监测血糖。
利尿剂
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主要用于心、脑、肾等疾病引起的水肿,急性肺水肿,肾功能衰竭,高钙血症的治疗
用法:遵医嘱
注意事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钾、低血容量、口干、口渴、心律失常、疲乏无力、恶心及呕吐等),耳毒性(呈剂量依靠性,表现为晕眩、耳鸣、听力减退等),高尿酸血症、高血糖、体位性低血压,极少数可发生胰腺炎、皮疹、肝功能障碍等,大剂量飞快注射可出现暂时性听觉障碍;本品可诱发急性痛风发作、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可发生电解质失调诱发肝昏迷;使用期间应注意监测血钾、钠、氯、钙。氢氯噻嗪(双克、双氢克尿塞):片剂 25mg/片 属于中效利尿剂,用于降压,利尿
用法:遵医嘱
注意事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低氯等),合用留钾利尿剂可防治,还可引起高尿酸血症、高血糖、氮质血症,对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可诱发肾衰,对少尿或有严重肾功能障碍者,一般在最大剂量用药后的24小时内明显利尿作用时应停药;对肝功能严重损害者可诱发肝昏迷;与磺胺类药物呈交叉过敏。
安体舒通:片剂20mg/片 属于低效利尿药,产生保钾排钠的利尿作用,作用较弱,很少单独使用,一般不作首选药,主要与其他利尿药合用
用法:遵医嘱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较轻,少数患者可引起头痛、困倦、或精神紊乱等,久用可引起高血钾,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和性功能障碍
镇痛药
吗啡(美施康定):针剂10mg/1ml/支;控释片剂30mg/片(美施康定) 本品为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对各种疼痛都有效,但易成瘾,常用于镇痛,治疗心源性哮喘,止泻等。
用法:口服应根据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年龄及止痛药服用史决定服用剂量,针剂使用遵医嘱
注意事项:治疗剂量的吗啡有时会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等,反复使用后,易形成耐受性,可耐受正常量25倍而不致中毒,易产生成瘾性,一旦停药后会出现戒断症状。用量过大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昏迷、瞳孔极度缩小、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紫绀、体温下降甚至死亡,纳洛酮对本品引起的呼吸抑制拮抗效果明显。吗啡能通过胎盘或乳汁,使胎儿或新生儿成瘾,可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激动作用,延长产程,因此禁用于分娩止痛和哺乳期妇女。由于吗啡的呼吸抑制、咳嗽抑制及组胺释放,会引起支气管收缩,因此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和肺心病患者,此外还可引起脑血管扩张,禁用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哌替定(杜冷丁):针剂50mg/1ml/支 为人工合成的镇痛药,作用与吗啡相似,持续时间比吗啡短,镇痛效果弱于吗啡,80mg~100mg哌替定镇痛效果等同于10mg吗啡,用于镇痛,人工冬眠等
用法:肌注:每次0.025~0.1g,极量每次0.15g,每日0.6g,静滴:每次0.05~0.1g,用5%葡萄糖250~500ml稀释后滴入
注意事项:对各种疼痛均有效,镇痛作用虽弱于吗啡,但成瘾性比吗啡轻,产生也较慢,过量可引起瞳孔扩大、惊厥、呼吸困难等,中毒解救时可配合抗惊厥药。新生儿对哌替定引起的呼吸抑制极为敏感,产妇临产前2~4小时不宜使用。禁忌症同吗啡。
美沙酮:药理作用与吗啡相似,但口服与注射同样有效,镇痛作用强度与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耐受性与成瘾性发生较慢,戒断症状略轻且易于治疗。一次给药后,镇定作用较弱,但多次给药有显著镇定作用,适用于创伤、手术及晚期癌症等所致剧痛,也用于治疗吸毒成瘾患者,缩瞳、呼吸抑制、便秘作用轻于吗啡。
芬太尼(多瑞吉):针剂0.1ml/2ml/支,膜剂 2.5mg/10cm2或5mg/20cm2/贴 属人工合成的镇痛药,镇痛作用较吗啡强100倍(治疗剂量为吗啡的1/100),但维持时间短,于氟哌啶合用有安定镇静作用。
用法:肌肉注射:每次0.05mg~0.1mg,维持1~2小时,可用于各种剧痛;外用:贴于疼痛处,可维持72小时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眩晕、恶心、呕吐、胆道括约肌痉挛,大剂量产生明显的肌肉僵直,纳洛酮可对抗。静脉注射过快易抑制呼吸,应注意,禁用于支气管哮喘、颅脑肿瘤或颅脑外伤引起的昏迷,本品成瘾性小。
喷他佐辛:针剂30mg/1ml/支 为部分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效力为吗啡的1/3,呼吸抑制作用为吗啡的1/2,增大剂量,呼吸抑制作用并不按比例增强,用量达60mg~90mg,可产生精神症状,大剂量纳洛酮可对抗。
用法:皮下、肌注或静滴,每次30mg,必要时3~4小时一次;静脉给药时用注射用水稀释且每分钟不超过5mg,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40mg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类似于吗啡,,有时可引起焦急、恶梦、幻觉等
曲马多:缓释片100mg/片,针剂100mg/2ml/支 为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作用强度于喷他佐辛相似,口服易吸收,适用于中度及重度急慢性疼痛及外科手术,长期应用也可发生成瘾。
用法:口服:每次100mg,每日2次;肌注或静注(静注应缓慢或稀释后静滴):每次100mg,每日总量400mg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呕吐、心慌、出汗、口干、嗜睡、排尿困难,过量的典型症状为意识紊乱、昏迷、全身性癫痫发作,血压下降、瞳孔扩大或缩小,呼吸抑制。不宜长期使用。
布桂嗪(强痛定):针剂 100mg/2ml支 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3,临床常用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痛、关节痛、痛经、癌性疼痛等。
用法:肌注或皮下:每次50~100mg,每日1~2次
注意事项:偶有眩晕、恶心、困倦等,停药后可消除,连续使用可致耐药和依赖性。
罗通定(颅痛定、颅通定):片剂 30mg/片,针剂 60mg/2ml/支 口服吸收好,镇痛作用较解热镇痛药强,用于治疗内科疾病所致的钝痛、一般性头痛、脑震荡后的头痛、痛经、分娩止痛(对产程及胎儿无不良影响)
用法:口服:每次40~120mg,每日1~4次;催眠:睡前服30~90mg;肌注:每次60mg
注意事项:用于镇痛可出现嗜睡,偶见眩晕、乏力、恶心、锥体外系反应等,大剂量对呼吸中枢有一定抑制作用。
纳洛酮:针剂 0.4mg/1ml/支,或2mg/1ml/支 为阿片受体拮抗剂,本身无明显药理作用及毒性,但对吗啡中毒者,小剂量(0.4~0.8mg)肌注或静注能迅速翻转吗啡的作用,1~2分钟就可消除呼吸抑制现象,适用于吗啡类镇痛药物急性中毒的解救,可使昏迷患者迅速复苏。
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灵):片剂 0.5g/片,缓释片 0.625g/片(泰诺灵) 本品为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用于头痛、发热、喉痛、窦炎、感冒、肌肉痛、痛经、牙痛及关节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1~2片,每8小时1次,24小时不超过6片
注意事项:长期或大量用药对肝肾均有损害,偶见皮疹、恶心、呕吐、腹痛、厌食等,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
阿司匹林(对乙酰水杨酸、拜阿司匹林):片剂 0.3g/片,或0.1g/片(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50mg/片 本品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等;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内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
用法:解热镇痛:口服每次0.3~0.6g,每日3次;抗风湿:口服每次0.6~1.0g,每日3~4次;抑制血小板聚集:每日40mg~150mg,每24~48小时1次
注意事项: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一般可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长期或大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无痛性出血)或溃疡,原有溃疡病者,症状加重,餐后服用,将药片嚼碎,同服抗酸药或服用肠溶片可减轻或避免以上反应;维生素K可以预防本品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手术前1周应停用本品;少数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某些哮喘患者服用后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肾上腺素治疗无效,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阿司匹林剂量过大(5g/日),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总称为水杨酸反应,是中毒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应随即停药,静滴碳酸氢钠解救;有报道患病毒性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年服用阿司匹林后有发生瑞夷综合征的危险,表现为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虽少见但可致死,应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与双香豆素合用可增强其抗凝作用,易致出血;与甲磺丁脲合用可增强其降糖作用,易致低血糖反应;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可使激素抗炎作用增强,但更易诱发溃疡;与甲氨蝶呤合用使其毒性增强,与呋塞米合用易造成蓄积中毒。
吲哚美辛(消炎痛):缓释片 25mg/片,栓剂 0.1g/枚 为非甾体类抗炎、解热、镇痛药,对炎症性疼痛作用明显,用于对水杨酸类药物不易耐受或疗效不明显得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等。
用法:口服每次25~50mg,每日2次;栓剂 于睡前或发热时塞肛,每次1枚
注意事项:有胃肠道反应,诱发和加重溃疡;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有头痛、眩晕、困倦、精神失常等;造血系统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过敏反应有皮疹、严重哮喘,“阿司匹林哮喘”者禁用。
布洛芬(芬必得、缓士芬):缓释胶囊剂 0.3g/粒(芬必得) 本品口服吸收迅速,用于减轻或消除扭伤、劳损、下腰疼痛、肩周炎、滑囊炎、肌腱及腱鞘炎、痛经、牙痛、术后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1~2粒,早晚各1次;外用,依患处面积大小,取适量,轻轻揉搓,每日3~4次
注意事项:常见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消化不良、头晕、过敏性皮疹等,少见肝肾功能减退,长期应用应定期监测血象,肝肾功能,禁忌同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