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西药品 > 文章内容

抗肠蠕虫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06:33浏览:

 抗肠蠕虫药

寄生在人肠道内的蠕虫很多,主要为绦虫、蛔虫、钩虫、蛲虫、鞭虫和姜片虫等。

抗肠道蠕虫药主要通过干扰蠕虫生理活动,驱除、杀灭蠕虫。

近年来,不断有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肠虫药问世,对多种肠道寄生虫有效,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广谱驱肠虫药

甲苯哒唑

甲苯哒唑(mebendazole),口服难吸收,在肠道内浓度较高,对杀灭肠道寄生虫有利,而对宿主影响较小。

作用:

多种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绦虫,以及肠道粪类圆线虫感染都有显著疗效。

对成虫、幼虫都有杀灭作用。

对丝虫、囊虫也有一定疗效。

有抑制虫卵发育的作用,因而能控制传播。

显效缓慢,给药后数日才能将虫体排出。

不良反应:

不明显。少数病人可出现短暂的腹痛、腹泻、头昏等症状。偶见有脱发、粒细胞减少等。动物实验发现对怀孕大鼠有致畸作用和胚胎毒作用,故孕妇和2岁以下儿童以及对本药过敏者禁用。

阿苯哒唑

阿苯哒唑(albendazole,丙硫咪唑,肠虫清,zentel),口服后迅速吸收,血药浓度比甲苯哒唑高l00倍,体内分布广,肝、肾和肺等组织中均有较高浓度。

作用:

与甲苯哒唑相似,高效、广谱、低毒的抗虫药,对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绦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均有驱虫作用。

血浓高,并能进入棘球蚴囊内,对肠道外寄生病,如棘球蚴病、囊虫病、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脑囊虫病等也有较好疗效。

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头晕、嗜睡、乏力等,多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本品也有致畸和胚胎毒作用,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噻苯哒唑

噻苯哒唑(thiabendazole)

作用:

对蛔虫、钩虫、蛲虫、旋毛线虫、粪类圆线虫等有明显的驱虫作用;
能抑制雌虫产卵和幼虫发育;

对组织中移行的寄生虫、蚴虫和包埋在肠壁组织内的成虫也有作用。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旋毛线虫病单独和混合感染,以及治疗皮肤和内脏蠕虫蚴移行症等。

不良反应:

较轻,多发生在服药后3~4h,常见有厌食、恶心、呕吐、眩晕,停药后能白行消失。偶可发生高血糖、白细胞减少以及发热、黄疸等不良反应。

左旋咪唑

左旋咪唑(1evamisole)

机制:

抑制虫体肌肉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干扰寄生虫能量代谢。当虫体与该药接触时,肌肉发生痉挛性麻痹,虫体不能附着于肠壁,被排出体外。

作用:

(1)对蛔虫、钩虫、蛲虫均有明显驱虫作用。用于蛔虫病、钩虫病以及蛔虫、钩虫混合感染,疗效良好。

(2)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提高人的抗感染能力,临床试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及肿瘤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一般较轻而且短暂,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短期可消失。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妊娠早期慎用。

噻嘧啶

噻嘧啶(pyrantel),广谱抗虫药,具有高效、广谱、副作用小的特点。

机制:

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剂,也是胆碱酯酶抑制剂,能使虫体肌肉痉挛、麻痹,失去附着能力而随粪便排出体外。

对蛔虫、钩虫、蛲虫感染均有较好疗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蛔虫、钩虫、蛲虫感染以及蛔虫、钩虫混合感染。

毒副反应轻且短暂,偶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孕妇及婴儿禁用,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或不用。

(二)其他抗肠虫药

哌嗪

哌嗪(piperazine),枸橼酸盐又称驱蛔灵。

抗蛔虫和蛲虫药,低毒、高效。服药时间较长,治疗没有苯并咪唑类便利。

机制:

麻痹寄生虫,促使虫体排出。在麻痹蛔虫前没有兴奋作用,使用较为安全。

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和荨麻疹,过量时可引起震颤、共济失调、眩晕、乏力、健忘等。严重肝肾功能不良、有癫痫病史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禁用。

氯硝柳胺

氯硝柳胺(niclosamide),原为灭钉螺药,对血吸虫的尾蚴和毛蚴有杀灭作用,可用于血吸虫病的预防。

口服不被吸收,肠道内浓度较高,对绦虫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蛲虫也有杀灭作用。但不能杀死节片中的虫卵。

机制:

绦虫头节和邻近节片发生变质,虫体从肠壁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

用于治疗牛绦虫、短膜壳绦虫病的治疗,口服该药后1~3h内,即在节片被消化前服用泻药,以驱除尚未消化的节片,可防止囊虫病的发生。

猪绦虫死亡节片被消化后,释放虫卵可逆流入胃和十二指肠,侵入胃壁有引起囊虫病的可能,因此不宜用于猪绦虫病。

不良反应较轻,偶有消化道症状和轻度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

恩波维铵

恩波维铵(pyrviniumembonate,恩波吡维铵,扑蛲灵),口服后不易吸收,在肠道有较高浓度,对蛲虫有强大驱杀作用,对钩虫、鞭虫作用弱,对蛔虫疗效差。

用于蛲虫感染的治疗,是蛲虫单独感染的首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