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3-05 13:12浏览:
次
抗RNA病毒药
一、抗艾滋病毒药
齐多夫定
齐多夫定(叠氮胸苷,AZT),FDA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药物。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口服后1h血浆中药物浓度即可达到高峰。
可迅速而广泛地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包括脑和脑脊液,给药后4h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可达血浆药物浓度的50%~60%。
主要在肝脏内形成葡萄糖醛酸结合物(GAZT),以原药和代谢物的方式经肾脏排出。
【药理作用】
对HIV-1和HIV-2均有抑制作用。在活化细胞内的抗HIV作用,强于静止细胞内。
机制:在艾滋病毒(HIV)感染的细胞内→胸苷激酶、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三磷酸体(AZTTP)→以假底物形式竞争HIV反转录酶,并掺入到正在合成的单链DNA中,抑制DNA链的增长→阻碍病毒的复制和繁殖。
对人体细胞DNA聚合酶的影响小,因而不抑制人体细胞的增殖。
【临床应用】
艾滋病毒感染治疗的首选药,有并发症时,需应用对症的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程,延长病人的存活期。
【不良反应】
①骨髓抑制作用
②有一定骨骼肌、心肌毒性,肝功能不全者易引起毒性反应。
③其他。
HIV蛋白酶抑制药
本类药物有沙奎那韦、利托那韦、奈非那韦、英地那韦、安泼那韦。
共同特点:
● 挑选性抑制HIV蛋白酶,对HIV-1病毒复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对人细胞蛋白酶的亲和力很弱;
● 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药(NRTIs)合用,有协同作用;
● 病毒易产生耐药,但比NRTIs慢;
● 被细胞色素P450代谢。
二、抗流感病毒药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金刚烷胺,饱和三环癸烷的氨基衍生物。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完全,口服给药后3~4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
在体内不被代谢,约90%的药物以原样自肾脏排泄。
易透过生物膜,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浆浓度60%。
【药理作用】
机制:
(1)作用于具有离子通道的M 2蛋白→影响病毒脱壳→抑制病毒核酸释入胞浆的过程。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早期的复制和增殖。
(2)影响血凝素,干扰病毒组装。
【临床应用】
用于亚洲甲型流感的防备和治疗。【不良反应】
①中枢神经系统反应②胃肠道反应③有致畸作用。
金刚乙胺,抗病毒作用,防止甲型流感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终止其感染。适用于甲型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峻程度,低于金刚烷胺。
扎那米韦
扎那米韦,口服无效,普通采纳鼻内用药或吸入用药。
机制:抑制病毒神经酰胺酶→病毒难以从感染细胞释放→阻止病毒在呼吸道扩散。
治疗流感病毒A和B感染,对耐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病毒仍有抑制作用。
用于流感预防和治疗。用药宜早,降低严重程度,缩短病程,减少下呼吸道并发症。预防用药可使感染率下降。
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对患有哮喘、气管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可显现肺功能状态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