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转移性前列腺癌PSA控制 重要指标不能

作者: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发布时间:2020-03-03 19:10浏览:

对于前列腺癌患者,目前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主要是雄激素剥夺治疗(ADT)。然而,尽管绝大多数患者在接受ADT治疗伊始都属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阶段,对ADT治疗敏感,但一段时间后几乎都会逐渐转变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一旦发展到mCRPC阶段,预后往往较差,中位生存期不足2年。
 
化疗出现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其较强的血液毒性等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阿比特龙等新型内分泌药物声名鹊起,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青睐以及患者的信任。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前列腺癌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既往研究发现,PSA下降越快、降得越低,患者生存情况也会愈加理想。因此,迅速降低PSA并将其长期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应作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目标之一。
 
新型内分泌治疗是否能够通过将PSA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呢?下面这则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朱依萍医生提供、经权威专家点评的前列腺癌临床诊疗实例,相信会为大家带来启发。
 
病例一览
 
病史介绍
 
63岁男性患者,3年前体检时发现PSA升高,当时未予处理。2018年10月复查发现PSA>100ng/ml,遂至我院就诊。
 
查前列腺增强MRI提示:“前列腺周围带后份及精囊腺中线区信号异常,疑为占位;膀胱右前方淋巴结显示;前列腺增生;慢性膀胱炎。”
 
既往史:糖尿病史2年,服用格列齐特、利格列汀、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自诉哮喘病史十余年,吸入沙丁胺醇治疗,近1月未发作。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自述曾行体表肿块切除术,具体不详。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少量饮酒,无吸烟。否认冶游史。婚育史:已婚已育,配偶和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无家族史。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心肺腹(-)。
 
实验室检查PSA:>100ng/ml,睾酮:3.56ng/ml。
 
影像学检查全身骨扫描(ECT)示(图1):
 
L3右侧低密度肿块伴骨质吸收,考虑神经鞘瘤可能。左髂骨翼密度、放射性增高,考虑良性病变可能大。
 
前列腺不规则增大伴钙化。腹膜后、双髂血管旁多发淋巴结肿大。左臀部皮下低密度肿块。肝囊肿、胆囊多发结石。
 
病理结果(左1-3、右1-3)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5+5=10,分级分组:5。免疫组化结果:PSA(+),PAP(+),AR(+),P63(-),34βE12(少量+),P504s(+),S-100(神经+),Ki67(+2%)。
 
诊断前列腺腺癌,临床分期T3bN1M1a。
 
治疗过程
 
患者确诊前列腺癌后,于2018年11月14日起予以氟他胺片(0.25g/次,3次/日),1周后给予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3.6mg,每28天)。一月后复查,PSA:3.35ng/ml,睾酮:<0.03ng/ml。
 
2019年03月21日起,给予醋酸阿比特龙片(1000mg,1次/日)+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3.6mg,每28天)。一月后复查,PSA:0.167ng/ml,睾酮:<0.03ng/ml。
 
随后定期检测PSA,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9月,患者总PSA(tPSA)始终维持在0.1ng/ml左右(图2)。
 
后续随访中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状态十分理想,无明显药物副作用发生。
 
病例分析
 
这位患者早在2016年就发现PSA升高,却未做任何处理,直至2018年的后续随访中,确诊为高危mHSPC。
 
患者入院后接受了较为合理的药物治疗。首先为其使用联合雄激素阻断(CAB)疗法,即氟他胺+戈舍瑞林方案,使患者PSA有了快速而显著的下降。但考虑到患者Gleason评分为10分,有3处病灶且侵犯淋巴结,经评估属于高危患者,CAB治疗预后恐较差。
 
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病情,自3月21日起为该患者改用新型内分泌治疗,即阿比特龙+戈舍瑞林。使用阿比特龙后,患者PSA继续下降,并长期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截至今年9月,其tPSA基本不高于0.1ng/ml,令人满意。
 
tPSA维持在0.1ng/ml以下代表患者病情得到了长期缓解,PSA进展将会被显著推迟,患者生活质量也能有效改善。可见,阿比特龙治疗后,患者能够达到深度PSA应答且长期保持稳定,这对于患者来说意味着良好的疾病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