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耳朵闷闷的,像塞了一团棉花,老想摁一摁、揪一揪,有时又呼呼响个不停,听力似乎也下降了,好让人烦躁啊!朋友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行积极规范诊治。小编今天给大家科普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分泌性中耳炎
01
分泌性中耳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或卡他性中耳炎,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各个年龄均可发病。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2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中耳通过鼓膜与外界分隔,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连。而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时,鼓膜是完整的,所以要考虑另外一个通路——咽鼓管了。
鼓膜完整无穿孔时,咽鼓管是中耳与鼻咽部沟通的唯一管道,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
①机械性堵塞:常见疾病如腺样体肥大、鼻腔鼻窦炎性疾病、鼻咽部良恶性肿瘤、鼻中隔偏曲等,少见的鼻咽部特殊感染包括梅毒、结核等均会压迫或堵塞咽鼓管咽口,形成鼓室负压从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②功能性闭塞:咽鼓管软骨部弹性差、管壁塌陷、开放不良等。除咽鼓管因素外,免疫反应亦会引起本病。
03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发病呢?
与成人咽鼓管比较起来,儿童的咽鼓管更平(接近水平位),管腔更短,内径更宽,所以炎症更容易进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04
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出现耳痛、听力下降,可伴有自听增强感。慢性患者自觉阴天耳聋加重、晴天耳聋减轻。娃娃表现为对大人的呼唤不理睬,被误认为注意力不集中。
耳痛、堵闷感急性起病期可出现耳痛,多数表现为耳堵闷感。婴幼儿、儿童多以拽耳朵为主要表现。
耳鸣多呈间断性,症状一般不重。
05
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宜采取综合治疗,原则为引流中耳积液,控制感染,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平衡及消除鼓室内压力状况,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力求去除病因,预防鼓室粘连、鼓室硬化、胆固醇肉芽肿及中耳胆脂瘤及等一系列后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