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口腔疾病 > 文章内容

鼓膜切开置管术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9-21 17:14浏览:

 一 概述
鼓膜切开置管术是于鼓膜切开后,将扣眼状或“T”形的通气管嵌放于鼓膜切开口上。通气管一般留置3~6个月,最长可达1-2年。
二 麻醉方式
儿童用全身麻醉,成人多采用局部麻醉。
三 术前准备
1.除外影响手术的局部或全身情况。
2.备好手术显微镜、器械、合适型号的通气管。
四 适应证
1.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穿刺或切开无效者。
2.中耳积液黏稠,或为胶耳。
3.因鼻咽癌等而作头部放射治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能短期内恢复者。
五 禁忌证
1.外耳道急性感染尚未治愈。
2.同时伴有颈静脉球体瘤(鼓室型)、颈静脉球高位突入鼓室。
3.全身情况不能承受创伤性操作或麻醉,如严重心脏病或血液病者等。
六 手术步骤
1.患者平卧位,患耳朝上。
2.清除外耳道内的耵聍。
3.耳郭、耳周及耳道用碘伏消毒。
4.采用局麻时,应用1%利多卡因耳周神经阻滞麻醉或鼓膜表面以1%地卡因麻醉。
5.在手术显微镜或耳内镜下,用锋利的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方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切口比通气管外径略长0.2~0.4mm。
6.用吸引器吸尽鼓室内液体。
7.用中耳钳夹持管之尾端,先将通气管的前端一侧插入鼓膜切口内,然后将前端全部插入,或以针尖将前端推入切口内;尾端留置于鼓膜外,使通气管嵌于鼓膜切口上。也可以将通气管直接置入推进器内,将推进器的前端经切口处置入中鼓室后将通气管推出,通风气管即可嵌入鼓膜切口上。
8.检查通气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必要时可用针尖作适当的调整。
七 注意事项
1.鼓膜切口不宜接近鼓膜脐部或鼓环。
2.鼓膜切开口大小宜适中。
八 术后护理
1.术后定期随诊,注意通气引流管脱出或阻塞。
2.通气引流管,可视病情放3~6个月或1~2年后再取出。
3.注意预防感染,鼻腔可使用收敛消炎滴鼻剂如复方呋喃西林滴鼻剂。
4.若中耳有感染充分引流的同时应适当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