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口腔疾病 > 文章内容

老年感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1-28 10:55浏览:

 1.共性特征
 
  (1)病原体:老年感染性疾病与一般感染性疾病一样,都是由其特异的病原体引起,如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是志贺痢疾杆菌;泌尿道感染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
 
  (2)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几乎都有强弱不等的传染性,这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抵抗力等因素有关。
 
  (3)流行性: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就是病原体从病人、病原携带者或受污染动物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或途径而侵入易感机体形成新的感染,并且在人群中不断重复发生的过程即流行性。因此,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存在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这三个基本环节。
 
  (4)免疫性;感染性疾病痊愈后,机体常可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因而对同 一种病原体的侵入产生不感受性,称之为免疫。由于个体差异和病种的不同,感染后的免疫状态也不一致。有些感染性疾病感染后形成的免疫是稳定持久的,几乎不再感染,称为持续免疫;也有些感染性疾病免疫状态是不巩固的,甚至是短暂的,临床上可见到再感染,重复感染等现象。
 
  (5)季节性:感染性疾病在时间分布上也有不同的特征,了解和掌握其时间分布特征,可以研究与探讨某些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提供线索。如流感常发生在冬春季节;而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节。
 
  (6)地区性: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经常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同国家、地区、城乡的感染性痢疾的种类和发病率是有差异的。
 
  2.个性特征
 
  (1)老年人暴露于致病菌的机会增加;老年人慢性病多,就诊和住院次数较多,因此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2)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生理变化对感染反应的影响较大;随着年龄增长,多数器官和组织结构产生明显的衰老变化,致使诸多生理功能显著下降。如免疫力减弱时,必须影响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机能,促使老年人增加感染的危险性。
 
  (3)老年人防御功能的障碍致使抗感染能力低下;老年人因皮肤变薄及腺体分泌减少,使防御和杀伤微生物的效能减弱;年龄增长或患病均可改变粘膜机械防护作用,增加感染的危险性;体液免疫系统失调,可发生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绿脓杆菌等感染;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可出现抗细胞内细胞感染、病毒感染和一些选择性原虫和蠕虫感染能力的低下。
 
  (4)老年人慢性病多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糖尿病时高渗性内在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慢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免疫球蛋白缺陷;恶性肿瘤或某些胶原性疾病,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更易发生感染;脑血管意外所致的意识障碍,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前列腺肿大排尿困难和导尿术易致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