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11-28 11:06浏览:
次
慢性病贫血病因表
结缔组织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甲状腺炎、结节性性动脉周围炎 |
慢性肾功能衰竭 |
慢性肝功能衰竭 |
内分泌病:垂体、甲状腺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
非血液系统急性病 |
慢性感染:结核、霉菌、骨髓炎、肾盂肾炎、亚急性 细菌心内膜炎、支扩、脓肿、褥疮、憩室炎等 |
慢性炎症 |
2 诊断:原发病史:实验室检查为正细胞性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能除外其他贫血。
3.治疗
(1)治疗原发病
(2)贫血重者输浓缩红细胞
(3)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功能衰竭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大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1.病因:维生素B12或/和叶酸的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
2.影响因素:胃液分泌减少,致内因子S蛋白减少,使VitB12减少,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体在回肠末端吸收,弥漫性肠病或肠手术后可导致内因子缺乏或VitB12吸收障碍;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贫血等,母体内存在内因子抗体,使内因子缺乏;某些药物PAS,亚硝酸盐类等可使VitB12吸收减少;长期不进动物蛋白的老年人,也可出现维生素B12不足。叶酸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肝、肾和酵素母中,性质不稳定,在近端空肠吸收,蔬菜烹调不当,饮酒过度,各类小肠疾病应用抗叶酸药物(如氨甲喋呤等)均可影响叶酸的吸收利用。骨髓增生性疾病,溶血性贫血,白血病等,因细胞转换过度,可出现继发性叶酸缺乏。正常人体内贮存有叶酸5-10mg,可供2-4个月需用。血清中的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在老年人有随增龄而下降的趋势。
3.临床表现,除贫血症状外,常有舌痛,舌乳头萎缩,食呆,上腹不适,腹泻也可有轻度黄疸,周围神经炎及骨髓后侧束联合病症及精神症状。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大卵圆形红细胞(MCV>100μm3多达一半以上,骨髓涂片红系呈巨幼改变,粒系及巨核系也有巨幼改变;血清叶酸<3ng/ml;红细胞叶酸<100ng/ml ;血清维生素B12<100Pg/ml)。
4.治疗
(1)治疗原发病
(2)营养知识教育
(3)口服叶酸5-10mg3/日,直至贫血恢复。如不能排除维生素B12缺乏,则宜同时给予维生素B12500μg/隔日肌注,直至血象正常。恶性贫血或其他原因不能去除者,可以100μg 1次/每月肌注维持。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简称再障)
再障是一组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老年人比青少年多,常继发于轻度感染或其它隐匿性疾病,加上应用药物品种多或用药不适当,使身体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发生异常而造成贫血。
(五)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 简称溶贫)
老年人所见溶贫多为红细胞外因素所致,如自身免疫性溶贫,因老年人免疫稳定机能降低,机体正常组织自我识别能力减弱而易患本病,也可继发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瘤等疾病或服用左旋甲基多巴等药物。
(六)急性失血性贫血
老年人多见于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科手术失血过多。急性失血的最初数小时,因血细胞和血浆损失的比例大致相等,只有血容量的减少而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在推动全身总血容量20%左右,约需20-60h才能使全身总血容量恢复到正常,故在出血后2-3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不断下降,显示出贫血。处理原则是止血、治疗原发病、输血或各种代用品补充血容量,患者情况平稳后,适当补充铁剂、叶酸等造血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