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11-28 14:18浏览:
次
本报记者 温烨
慢性病趋于年轻化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心脏病、中风、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其所致死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我国死因监测结果表明,在死因顺位中排在前5位的均为慢性病,而且慢性病正趋于年轻化。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疾病为主的一组疾病。慢性病发病率高,医疗费用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据统计,在18岁以上的人口中,贵州省慢性病的综合发病率为60%至70%,医疗费用占全口径医疗费用的80%,死亡率占人口总死亡率的80%至85%,致残率占65岁以上老龄人残疾率的65%。“慢性病防控将长期是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省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刘涛介绍,近年来,我省加大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加强了慢性病防治机构建设。
贵州省每年死亡人数约30万,而慢性疾病占到80%,有24万左右。近年,我省对9280名18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调查,这是我省首次具有省级代表性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27.8%的人患有高血压,7.6%的人患有糖尿病,24.6%的人超重,7.0%达到肥胖。
“这只是一个粗略的统计结果,我省的慢性病患病情况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慢性病已经严重影响我省人民的生命健康。”刘涛如是说,我省发病率排在前三的慢性病为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
贵州省18岁及以上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率69.6%,城市为65.1%,农村为72.0%;男性为70.7%,女性为68.7%。在慢性病患者中,患1种慢性病的占62.7%,患2种慢性病的占28.8%,患3种以上慢性病的占7.3%。患病率以血脂异常最高(58.1%),其余依次为高血压(27.8%)、糖尿病(7.6%)、肥胖(7.0%)、慢性阻塞性肺病(1.7%),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均为0.3%。
慢性病可防可控
“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一类疾病。”刘涛说,慢性病除了有家族遗传的因素外,绝大多数与生活方式有关,“比如说,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吸烟、过量饮酒等。”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60%主要归因于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而我国每年所花费的医疗费用,有70%都是用在了慢性病上,而占慢性病绝大部分的生活方式病,都是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提前干预或预防的。
绝大部分慢性病病例是数量不多的已知和可预防的危险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不健康饮食,不锻炼身体和使用烟草。事实上,80%以上的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40%以上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
慢性病是众多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儿童时期既已养成,甚至一些慢性病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萌芽,因此预防慢性病越早越好。除肥胖外,高血压、糖尿病在儿童中已不少见。
“我省慢性病防控的总体要求和措施是‘一查三倡’,即查清慢性病患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倡导政策支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患者管理。”目前,贵州省已基本建立慢性病危险因素检测系统、死因监测系统、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系统,面对我省慢性病的高患病率和较低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下一步,我省进一步提高对慢性病防控的认识和重视,加快各级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机构建设,加强慢性病防控专业队伍的建设已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省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我省每年死亡人数约30万,而慢性疾病占到80%,有24万左右。据了解,慢性病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为推广慢性病防治知识,我省积极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据了解,目前我省共招募和培训了1726名来自于社区群众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今年,全省每个县区又招募及培养200余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预计到年底,我省将拥有万余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为今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进入社区,推广慢性病防治知识、建立和完善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并进一步推进了慢性病规范化管理。
调查发现,高血压知晓率只有26.5%,其中城市为38.4%、农村为22.3%;而对于糖尿病,被调查人群的知晓率为22.9%,城市比农村还低两个百分点,分别为21.2%和23.5%。
在超重率这一数据,被调查人群有24.6%的人超重。从数据来看,女性超重率比男性略高,城市超重率比农村高。其中男性占23.8%、女性占25.3%,城市28.5%、农村23.3%。
(本文数据由省疾控中心提供,被调查者为我省18岁及以上人群。)
部分慢性病治疗与预防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除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血脂异常外,绝大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原发性血脂异常。
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应坚持控制饮食、减轻体重、戒烟、增加体力活动。
预防
1、饮食提倡清淡,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不吃甜食和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宜低盐饮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
2、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和心肌应激性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不适当饮酒能使心功能减退,对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损害。
3、坚持适当运动,如慢跑、五禽戏、太极拳、打乒乓球、老年迪斯科等。平时经常参加体力劳动,要控制体重的增长。
4、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因能兴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和具有利尿作用。适量饮茶能消除油腻饮食而减肥。
高血压
约90%的高血压病患者是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医学专家认为,长期服用有效的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预防
1、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5克,大约每天为小汤匙的半匙。
2、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糕点、甜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3、最有效的方法是适度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增加体力活动,包括快步、慢跑、游泳等。
4、烟草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并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5、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每次活动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6、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它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健康教育、血糖监测。膳食调理的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预防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至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