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患近视的人到了60多岁都不需要配戴老花镜,只要取下近视眼镜就可以看书写字了。而有相当一部分近视患者看近处不戴老花镜不行,还是需要配戴一副老花镜才能看书写字,这是怎么回事呢?近视患者该如何选配老花镜?
人在40~45岁以后,阅读或做其他近距离工作时看不清,而且逐年加重的现象医学上称为老视,俗称老花眼。眼睛里有一个名叫晶状体的结构,是一个双面凸起的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在睫状体的作用下,能调节焦距,使眼睛能看清远、近各种距离的景物。而完成这一过程是依靠晶状体本身的弹性、睫状体收缩舒张及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和紧张来达到的,医学上称之为调节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囊膜弹性降低,晶状体核增大变硬,睫状肌变弱,调节力减退而出现老花眼。老花眼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就像人到了一定年龄头发会变白一样。近视患者的眼睛也同样要发生老化,同样有老花眼,只不过近视眼患者的老花度数恰好被近视度数所中和,所以老花眼比视力正常的人表现出来的晚,一般可以不戴老花镜或者只戴一副低度数的老花镜就可以。理论上讲,近视度数大于400度的人是永远不会有老花眼的,但实际上并不一定,因为人的眼睛的调节力个体差异较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近视眼的患者即便是近视度数较高,看近时也需要戴老花镜的原因。
目前矫治老花眼有两种方法,一是配戴老花镜,二是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技术还不成熟,所以一直没有推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配戴老花镜。老花镜是一种双凸透镜,用它可以补充眼睛调节力的不足,达到治疗老花眼的目的。配镜前首先要到正规医院验光并检查有没有患其他眼病,先确定有无近视、远视和散光,然后按年龄和老视的程度增减屈光度。原来有近视的,需要用近视的度数减去正常年龄的老花度数,比如原有200度的近视,现在年龄45岁(正常年龄的老花度数为100度),实际上只戴100度的近视镜片就可以看清近处物体了(原来有远视的则应将远视的度数加上正常年龄的老花度数,比如同样是45岁,而原有200度远视,则实际上应戴300度的老花镜)。如果有散光,那么配老花镜时需要把散光度数融合在老花镜里。正常人年龄和老花度数的关系大致有如下的规律:
年龄(岁) 40 45 50 55 60 65 70
老花镜度数 75 100 200 250 300 325 350
当然,配花镜时还要结合平时所习惯的工作距离,适当增加或减少镜片的度数,如工作距离较近,应适当增加老花镜度数。反之,老花镜度数则应适当降低。
配老花镜时除了验光明确度数之外,还需要测量两只眼睛瞳孔之间的距离。测量两眼瞳孔之间的距离,是为了确定所配眼镜两侧镜片的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二者必须一致,否则可能会出现三棱镜效应,干扰视觉功能,戴镜后会出现头昏目眩、视物变形、眼睛酸胀、易疲劳等。其次选择眼镜框架要充分满足镜片的光学要求,充分考虑到两只眼睛的瞳孔间距离和镜框的倾斜度等。必须明白,眼镜片的精确磨制和准确的验光同等重要,眼镜的磨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所开的眼镜处方进行。所以配老花眼镜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配镜中心或专业的眼镜公司,而不能随便在摊贩处购买。北京武警总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