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口腔疾病 > 文章内容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19 20:58浏览: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

尿失禁在脑中风早期很常见,绝大多数中到重度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尿失禁,许多在出院后仍旧存在,但多数能在卒中发病 3~6月时好转。尿路感染主要继发于尿失禁和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约5%显现败血症。

脑卒中患者从入院起就应当积极处理膀胱和肠道问题。病房应建立尿失禁的评估和处理原则。尿失禁应由患者或其看护者记录 48~72小时排尿日记,包括每次排尿和发生尿失禁时的尿量和时间,有无尿意和排尿感。排尿日记是评价尿失禁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它可提供引起尿失禁原因的线索,并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

脑卒中患者的尿失禁多为逼尿肌高反射性所致。除调整液体摄入的时间和液体量及在床边预备小便器等措施外,逼尿肌高反射性的治疗主要依赖定时小便训练程序,假如患者每 3小时尿失禁1次,其训练方案为白天每2小时排尿1次,而在这2小时之间要抑制急于排尿的欲望;一旦患者能够白天控制排尿连续保持3天,则排尿间隔可延长1/2小时,依此进行,直到达到满足的结果或可节制排尿为止。逼尿肌高反射性患者一般不推荐使用尿道内插管,因为插管常可加剧收缩。假设必须要插管,应使用小的气囊以减少刺激。如果膀胱痉挛持续存在,可使用抗痉挛药物。

对逼尿肌 -括约肌协同失调的患者,如果膀胱充盈、处于高压力状态,可给予膀胱抗痉挛药物和间歇性导尿。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处理主要是减少残余尿;如果减压不能完全恢复膀胱功能 排尿时可在耻骨上施压,加强排尿。如果减压后逼尿肌仍无收缩,那么间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管则是必要的。在治疗膀胱功能障碍中,神经康复护士起要害性作用,包括执行定时小便训练程序,及训练患者和家属准确使用导尿管。

留置导尿管是尿路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应避免插管和留置导尿管。间歇性导尿和酸化尿液可减少尿路感染。医院内插导尿管应严格无菌操作,而不只是清洁处理。导尿管应采纳能起作用的最小型号。一般不防备性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尿路感染,应及时采用抗生素治疗,并进行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尿失禁的治疗应包括医院和社区,以保持治疗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