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资讯 > 文章内容

筑牢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防护墙

作者:来源:解放日报发布时间:2024-04-08 14:58浏览:

 “我读书的时候班里没有近视的,现在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过50%,你说这个比例高不高?”今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呼吁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关心近视防控。

  中国儿童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从教室讲台往下看,成片的“小眼镜”。重视儿童青少年用眼健康、筑牢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防护墙,刻不容缓。

  改变社会固有认知

  为何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去年,范先群团队做过一项研究,通过对7个省区市5万多人流调得出4点结论:一是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看书、看电脑、看手机时间太长;二是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太少;三是存在不良用眼习惯,放下手机拿平板,放下平板用电脑;四是睡眠不足。

  “作为医生,我们可以为白内障患者开刀,实现手到病除,但对治疗近视还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它不能被治愈,也很难被控制。”范先群坦言,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同社会、政府、学校、家庭都有关,单靠医生无法解决,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

  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是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教育、卫生等部门,更需要尽快改变社会固有认知。“很多家长有种观点,反正孩子早晚要近视的,不就是戴一副眼镜吗?于是,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面前,大家不约而同放弃健康底线。”倪闽景呼吁,要把学生近视率作为学校和地区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地儿童青少年视力报告和近视率,接受社会监督,“应鼓励孩子课间走出教室自主开展户外活动,也鼓励其上学、放学期间步行,这些时间基本上可以保障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长”。

  还有政协委员呼吁,要通过刚性措施,确保中小学校课间休息时间,保证每天上、下午各10分钟眼保健操及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增加体育课时,保障学生每天至少1个小时、低年级学生每天至少两个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近视防控效果不尽如人意,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近视发病机制认识不够,导致防控手段不足。”作为眼科专家,范先群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对近视发病机制的研究,在机理上认识近视如何发生发展,并提出安全有效的防控手段,“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近视研究的支持力度”。

  营造良好护眼环境

  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护眼环境,已成为各方共识。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子教学屏出现在课堂,增加了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也加重了中小学生视疲劳。尽管教育部等15部门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规定,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但各地落实情况不一。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李世杰建议,要加大对当前各地教学和作业使用电子产品的调研,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发育和学习特点,出台控制课堂和作业使用电子屏幕时间的细化措施,特别是对低年级课堂使用电子屏幕作出更严格限制。

  与此同时,上海市妇联在调研中发现,上海学校照明标准细分程度还不够,不利于有效预防青少年近视。比如,目前上海光照强度的地方标准为“推荐值≥500勒克斯”,虽高于国家标准,但与儿童光健康专家的预期还有差距。“近视防控的新认知和新科技日新月异,而相关标准出台或更新需要10年左右的间隔,造成标准始终滞后于技术与认知迭代。”市妇联呼吁,要及时关注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人群的重点研究,通过学校试点等方式,科学论证教室照明标准的光照强度上限,为有效降低近视率提供科研依据和科技支撑。

  如今,教室照明已出现不少新兴技术。比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安装的全光谱智能照明系统,显色指数能达到98%(普通灯光是78%),炫光指数14%(普通灯光是19%),光照均匀度达83%(普通灯光是63%),仅半年学校近视新发病率从3.0%—3.1%降到2.6%。市妇联呼吁,要推进中小学普及新型智能照明迭代更新。通过对教室采光、照明、黑板等进行专业检测,及时升级改造落后的设施设备。对于新建学校,更应按照国内外最新标准,采用自然光照明系统和智能照明相结合设计,让学生的双眼得到更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