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资讯 > 文章内容

七成乳腺癌患者将因“分型治疗”提升疗效

作者:来源:文汇报发布时间:2023-10-09 15:31浏览:

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昨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和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以及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发布重磅消息:占乳腺癌患者总数约七成的腔面型乳腺癌将因“分型而治”策略进一步提升疗效。

  邵志敏和江一舟领衔团队绘制了全球最大的腔面型乳腺癌多组学全景图谱,并提出“复旦腔面四分型”精准治疗策略。该项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

  乳腺癌又称“红颜杀手”,当前其发病率还在快速升高。“和我们刚参加工作那时比,如今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丰富很多,疗效也获得很大提升。但治疗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邵志敏分析,乳腺癌的治疗有三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根治术的开展,第二次是全身系统治疗的应用,第三次是本世纪初乳腺癌分型治疗的提出。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雌孕激素受体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分成腔面型乳腺癌、HER2阳性型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分别对应有系统治疗方案。这样的分型治疗大大提升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但即便如此,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最后会出现耐药和复发转移。

  “越来越多研究证实,传统分类下的各类型乳腺癌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复杂疾病的合集。只有亚型分得越精细、准确,治疗才能更精准,疗效才能进一步提升。”邵志敏带领团队提出了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乳腺癌精准治疗,即“分型精准治疗”理念。团队首先瞄准了缺少针对性治疗手段的三阴性乳腺癌,历时5年建立了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四分型”。研究成果在《癌细胞》发表,并获评全球乳腺癌年会“年度进展”。这一“分型精准治疗”策略在这些几乎已无药可治的患者中大放异彩,有效率达到传统化疗的三倍。

  正是基于这一成功经验,邵志敏将目光投向更大的患者群体——临床上近七成的初诊患者,以及超半数的复发转移患者都是腔面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这类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我们常会看到患者同样是吃内分泌药,有的可以长期控制疾病,有的会在不同时间点出现耐药、复发转移,这说明腔面型乳腺癌也是一个异质性很强的群体。”邵志敏说。

  历时五年攻关,邵志敏团队证实:腔面型乳腺癌的确不是传统认识中的单一类型,腔面型乳腺癌不仅拥有自己的“家族”,还有不同亚型,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敏感性也大相径庭。该研究团队综合生物信息大数据特征,将腔面型乳腺癌精准划分为4个亚型:经典腔面型(SNF1)、免疫调节型(SNF2)、增殖型(SNF3)和RTK驱动型(SNF4)。“我们发现在所有腔面型乳腺癌四个亚型中,RTK驱动型患者的预后最差,内分泌治疗几乎无效。这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其潜在机制,加快针对这一亚型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案的创新。”邵志敏强调。

  这是全球首次基于多维大数据系统提出的腔面型乳腺癌分类标准,为实现腔面型乳腺癌精准治疗和“一患一策”的临床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

  不同亚型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或基因表达是腔面型乳腺癌临床转化研究过程中的“灯塔”,这将改变以往腔面型乳腺癌治疗“一把尺子衡量一群人”的治疗困境,有助于临床专家对这些患者“分类而治”。当前,在肿瘤医院,腔面型乳腺癌“分型精准”临床试验已全面启动。这一治疗策略有望引领乳腺癌诊疗模式继手术治疗、全身治疗和分型治疗后的又一次变革,为更多乳腺癌患者点亮希望之光。(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