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西药学 > 文章内容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相关药品--西沙必利胶囊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26浏览:

【通用名称】西沙必利胶囊
【英文名称】
【成份】西沙必利。化学名称:顺式-4-氨基-5-氯-N-[1-[3-(4-氟苯氧基)丙基]-3-甲氧-4吡啶基]-2-甲氧苯胺。
【性状】白色片剂。
【作用类别】
【药理毒理】1.动物:(1)在分离的器官,能防止胃的弛缓,加速胃蠕动,协调胃窦-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的运动。(2)在狗,可加强胃窦-十二指肠的消化活性,协调并加强胃排空,增加小肠、大肠的蠕动并缩短肠运动的时间,但不影响胃分泌。(3)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肠肌间神经丛中乙酰胆硷的生理学释放。(4)不刺激毒蕈碱及烟碱受体,也不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5)治疗剂量下无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6)主要分布于胃和肠组织中。2.人类:(1)胃肠道动力效应:①食道:增强食道蠕动和下食道括约肌张力;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并改善食道的清除率。②胃:增加胃和十二指肠收缩性与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性;减少十二指肠-胃反流;改善胃和十二指肠的排空。③肠:加强肠的运动并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转运。3.其它效应:(1)由于缺乏拟胆碱效应,故不增加基础的及五肽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量。(2)由于相对而言缺乏多巴胺拮抗剂性质,故几乎不影响血浆催乳激素水平。(3)不影响精神运动性功能、血压、呼吸频率、体温、体重和抗凝血功能。(4)药理作用开始于口服后30~60分钟。
【药代动力学】1.口服后吸收迅速彻底,1~2小时内达血药峰浓度,半衰期为10小时,经氧化脱烃基和芳香族的羟基化作用被广泛地代谢,几乎全部的代谢产物近似均等地经粪便、尿排泄,哺乳期乳汁排泄很少。2.口服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40%,血药浓度随口服剂量(5~20mg)成比例增加。3.在稳定状态下,口服5mg每日三次和10mg每日三次早晨服药前的血药浓度与晚上的血药峰浓度水平分别波动在10~20ng/ml、30~60ng/ml与20~40ng/ml、50~100ng/ml之间。4.药代动力学和稳态血药浓度与治疗持续时间无关,伴用西米替丁可以略微增加口服生物利用度。可以广泛地与血浆蛋白结合(97.5%)。
【适应症】1.可增加胃肠动力,用于胃轻瘫综合征,或上消化道不适,但X线、内窥镜检查阴性的症状群,特征为早饱、饭后饱胀、食量减低、胃胀、过多的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或类似溃疡的主诉(上腹部灼痛)。2.胃-食道反流,包括食管炎的治疗及维持治疗。3.与运动功能失调有关的假性肠梗阻导致的推进性蠕动不足和胃肠内容物滞留。4.可恢复结肠的推进性运动,作为慢性便秘病人的长期治疗。
【用法和用量】口服:1.成人:根据病情的程度,一日总量15~40mg,分2~4次给药,通常建议按下述剂量服用:(1)病情一般:一次5mg,一日3次(剂量可以加倍);(2)病情严重:(胃轻瘫、食管炎、顽固性便秘)一次10mg,一日3次,或一次10mg,一日4次,三餐前及就寝前。或一次20mg,一日2次,早餐前及就寝前。(3)食管炎的维持治疗:一次10mg,一日2次(早餐前和就寝前)或一次20mg,一日1次(就寝前),对病情严重者剂量可加倍。(4)治疗上消化道功能紊乱,至少应在餐前15分钟及就寝前适当的时间与某些饮料一起服用。(5)治疗便秘,每日总药量宜分二次服用。有关用药剂量、每日服用次数、疗程及是否需要维持治疗(每日1次足够)等个体间差异较大,尽管治疗一周内常常就可得到症状的改善,但对于严重便秘者理想的治疗结果可能需2~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