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西药学 > 文章内容

常年性鼻炎相关药品----鼻腔清洗器(附洗鼻剂)(鼻可乐)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20浏览:

 鼻腔清洗器(鼻可乐)(附洗鼻剂)

鼻可乐是由美国泰克沃德公司针对鼻炎反复发作研发的专业清洗鼻腔的专利产品,2008年由中国九州通集团投入巨资引进中国。它采用四项国际专利技术,方便、舒适、安全、快捷,获得了美国FDA和中国SFDA双重认证。鼻可乐由洗鼻器(国际专利)和洗鼻剂(专利配方)组成。临床实验结果表明,鼻可乐可以安全、舒适、有效地清除鼻腔鼻窦内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细菌等)、鼻腔粉尘,清洗、修复、保养鼻腔及自洁系统,从根本上解决鼻炎反复发作难题。在美国、欧洲,鼻可乐深受鼻炎患者和运动员、消防员、飞行员、交警等特定人群喜爱,成为健康必备品

·第一步:将一小袋洗鼻剂倒入洗鼻器内。

·第二步:加入干净的温水(以接近体温为准,不要太热)至240毫升刻度线。

·第三步:将洗瓶上的鼻塞器堵住一侧鼻孔,身体略向前倾。张开嘴,用嘴呼吸;用一只手一捏一松交替挤压洗瓶,即可将洗液连续不断的挤入鼻腔,开始洗鼻。

清洗鼻腔和鼻窦:

1.清洗双手。将一小袋专用洗鼻剂倒入洗鼻瓶内。
2.加入干净的温水,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至240毫升刻度线,然后盖好瓶盖,摇匀。(注:鼻部手术后,请加消毒水或遵医嘱)
3.用洗鼻器上端的鼻塞器堵住一侧鼻孔,身体稍向前倾、低头。只需用嘴保持呼吸。用手轻轻一捏一松、有节奏的、快速、反复挤压瓶体中央,即可将洗液连续挤入鼻腔,鼻腔内的脏物会随洗液从另侧鼻孔流出。如果一侧进水,另一侧出水困难,可试着从出水难的一侧进水,但用力不要太大。挤压瓶体时一定要轻捏即松手,而不要一次捏到底,以便瓶体迅速恢复原状、保持气阀正常工作。请记住:冲洗时用嘴呼吸,不能用鼻吸气、千万不要吞咽口水或说笑,以防呛水!
4. 当瓶里的洗液剩下一半时,可换洗另一侧鼻腔;在换洗前,轻轻擤鼻子,以便将鼻腔内残留物排出,然后按上述同样的步骤清洗另一侧鼻腔。

排除鼻内余水:

1.弯腰、低头,鼻尖朝向膝部,用嘴吸入和鼻呼出的呼吸方法,反复3-5次,然后恢复正常体位,鼻内余水会流出。
2.如果鼻内存有液体,会增加鼻腔湿润,有利鼻粘膜,不必担心。
3.刚洗完时,因洗液作用,偶见打喷嚏,属正常现象。

洗鼻次数

1.对于鼻部手术不久的患者,每天冲洗2—3次为宜。
2.对于严重的鼻炎和鼻窦炎患者,每天冲洗2次,即早晚各一次,使用1—2周后,可通过减少水量来加大洗鼻液浓度,从而增强效果。即:一袋洗鼻剂,只需按刻度加入160毫升到200毫升的温水,制成浓度较高的洗鼻液。一般使用4—8周后就会收到可喜的效果;视个人情况不同,可逐渐减少为每天1次;待症状逐渐消除后,可减少为每周至少2次,以防止复发。
3.对于一般鼻病患者,第1—2周每天冲洗2次,即早晚各一次,一般4周后就会收到可喜的效果;视个人情况不同,可逐渐减少为每天1次;待症状逐渐消除后,可减少为每周至少2次,以防止复发。
4.对于急性鼻炎(俗称感冒)患者,必需立即冲洗,浓鼻涕较多的患者(特别是儿童)需一次连续冲洗约1—1.5瓶。
5.对于特殊岗位如交通、消防、清洁、纺织、石化、采矿等岗位的人群,根据需要时可随时使用,无须刻意限制时间和次数。
6.对于一般性的卫生保健人群,推荐每周冲洗2次。

鼻可乐适应症:

鼻炎
鼻窦炎
过敏性鼻炎
鼻腔干燥、痒
鼻腔蓄积的脓稠性分泌物
鼻咽细菌引起的口臭
鼻外科手术前的清洗和术后护理
鼻咽癌放化疗后的清洗鼻腔
气管炎、支气管炎及哮喘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鼻涕、打喷嚏
因鼻腔功能性阻塞引起的打鼾

注意事项:

获得发明专利配方的洗鼻剂由海盐、柠檬酸和柠檬酸钠等数种成分组成,与人类鼻腔粘膜的生理特性相适应,使用时:
严禁使用不含本洗鼻剂的纯水洗鼻,以免呛水及造成鼻粘膜细胞水肿;
严禁使用食盐代替本洗鼻剂,食盐中的碘会损坏鼻黏膜;
避免使用过冷或过热的水配制洗鼻液,微温为宜,水量一般控制在240毫升,情节严重者在160-200毫升为宜,以增强消炎效果;
避免用纯盐水洗鼻子(包括用生理盐水),以免引起鼻干燥,甚至破坏鼻黏膜;
洗鼻时,避免吞咽或说笑;
患有中耳炎或其它耳病时请不要洗鼻子,待耳病好了再洗;
禁止使用微波炉加热洗鼻器;
清洁洗鼻器时,注意不要让瓶盖内的密封圈滑掉;
洗鼻器是个人专用品,不要共用,以避免交叉感染;


鼻可乐适宜人群:

鼻炎和鼻窦炎患者;
过敏性鼻炎患者;
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哮喘等);
易患感冒或与感冒病人常接触的人群 (例如,医务人员、幼儿园儿童和阿姨);
肺气肿病人;
易患鼻咽癌的人群 (例如,中国广东、广西、湖南、和台湾等地居民);
鼻咽部手术前后的病人;
鼻咽癌放化疗后的病人;
脑部手术前后的患者;
职业性吸入粉尘的人群,包括经常接触空气粉尘或化学气体的特殊工种人群:采矿、石化、药厂、水泥、纺织行业等工人和清洁工,消防人员,公交司机和出租车司机,及交通警察等;
生活在空气污染区的居民;
吸烟者;
打鼾者;
用嘴呼吸者;
歌手、运动员;
有口臭的人;
所有希望轻松呼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