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份】甲巯咪唑。化学名称:1-甲基-1,3-二氢-2H-咪唑-2-硫醇。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适应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治疗,尤其适用于不伴有或伴有轻度甲状腺增大(甲状腺肿)的患者及年轻患者。
【药理毒理】本品为抗甲状腺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从而阻碍吸聚到甲状腺内碘化物的氧化及酪氨酸的偶联,阻碍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合成。动物实验观察到可抑制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降低血循环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水平,使抑制性T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后由胃肠道迅速吸收,吸收率约70-80%,广泛分布于全身,集于甲状腺,在血液中不和蛋白质结合,T1/2约3小时,其生物学效应能持续相当长时间。甲巯咪唑及代谢物75-80%经尿排泄,易通过胎盘并能经乳汁分泌。
【注意事项】如在治疗开始或在其后数周或数月突然出现咽喉痛、吞咽粘膜炎症或疖,请立即与您的医生联系。对于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维持尽可能低的剂量。甲状腺明显增大或有气管狭窄的患者只能接受甲巯咪唑片的短期治疗,因为长期使用甲巯咪唑片可导致甲状腺进一步增大,并存在加重气管狭窄的危险。必要时,应在特别监护下进行治疗,并同时加服甲状腺激素为宜。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对于妊娠妇女,如必须,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同时不加用甲状腺激素。同样,由于活性成分可经乳汁分泌,因此不哺乳期,赛治(甲巯咪唑片)也应按照尽可能低的剂量服用(多至每日10mg)
【儿童用药】初始剂量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按体重每日0.3-0.5mg/千克。维持剂量:按体重每日0.2-0.3mg/千克,可能需要加用甲状腺激素治疗。
【老年患者用药】无特殊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碘不足会增加,而过多的碘会降低甲状腺对甲巯咪唑片的反应性。目前尚没有发现与其他药物的直接相互作用。但是,应注意的是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下,其他药物的分解和排泄可被能加速,随着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时,这些反应也可恢复正常。需要时,医生应调整赛治(甲巯咪唑片)剂量。
【药物过量】剂量过大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的弥漫性增大。因此,在甲状腺的代谢活动恢复正常后,应减少甲巯咪唑片的剂量和/或加用甲状腺激素。完全停用甲巯咪唑片并继之以持续的甲状腺激素治疗是不当的。 ,,,0.0.0.0
78972,213,【药品名称】丙硫氧嘧啶片
【适 应 症】 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尤其适应于:
1、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患者;
2、青少年及儿童、老年患者;
3、甲状腺手术后复发,又不适于放射性131I治疗者
4、手术前准备;
5、作为131I放疗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
用于治疗成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开始剂量一般为每天300mg(6片),视病情轻重介于150—400mg, (3—8片),分次口服,一日最大量600mg(12片)。 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每天50—150mg(1—3片),视病情调整;小儿开始剂量每日按体重4mg/kg,分次口服,维持量酌减。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常见有头痛、眩晕、关节痛、唾液腺和淋巴结肿 大以及胃肠道反应;也有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有的皮疹可发展为剥落性皮炎,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白细胞数低于4X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X 109/L时,应按医嘱停用或调整用药。
【禁 忌】严重肝功能损害,白细胞严重缺乏,对硫脲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0.0.0.0
78973,213,【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夏枯草膏
汉语拼音:Xiakucao Gao
【成 份】夏枯草。辅料为蜂蜜。
【性 状】本品为黑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微涩。
【功能主治】清火、散结、消肿。用于火热内蕴所致的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病见上述证候者。
【规 格】每瓶装100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本品为苦寒泻火之剂,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头痛忌用。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服药期间饮食宜进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油腻。
【贮 藏】密封。
【包 装】塑料瓶装,每瓶装100g。
【有效期】36个月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1126 ,,,0.0.0.0
78974,213,"【通用名称】洋地黄毒甙片【英文名称】Digitoxin Tablts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洋地黄毒甙【性状】本品为白色片。【作用类别】【药理毒理】治疗剂量1、正性肌力作用:本品选择性地与心肌细胞膜Na+--K++ATP酶结合而抑制该酶活性,使心肌细胞膜内外Na+﹣K+主动偶联转运受损,心肌细胞内Na+浓度升高,从而使肌膜上Na+-Ca2+交换趋于活跃,使细胞浆内Ca2+增多,肌浆网内Ca2+储量亦增多,心肌兴奋时,有较多的Ca2+释放;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增高,激动心肌收缩蛋白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②负性频率作用:由于其正性肌力作用,使衰竭心脏心排出量增加,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消除交感神经张力的反射性增高,并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因而减慢心率、延缓房室传导。此外,小剂量时提高窦房结对迷走神经冲动的敏感性,可增强其减慢心率作用。由于其负性频率作用,使舒张期相对延长,有利于增加心肌血供;大剂量(通常接近中毒量)则可直接抑制窦房结、房室结和希氏束而呈现窦性心动过缓和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③心脏电生理作用:通过对心肌电活动的直接作用和对迷走神经的间接作用,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提高普肯野纤维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延长其有效不应期,导致房室结隐匿性传导增加,可减慢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的心室率;由于本药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当用于房性心动过速和房扑时,可能导致心房率的加速和心房扑动转为心房纤颤;缩短普肯野纤维有效不应期。【药代动力学】口服几乎能完全吸收(96%以上)。生物利用度高达90%以上,口服后1-4小时起效,8-14小时作用达峰,持续约14天。静注后0.5小时起效,4-8小时达最大效应。由于有较大蓄积作用,可能引起洋地黄中毒。治疗血药浓度为13-25ng/ml,半衰期为120-216小时。本品向组织分布慢而广泛,以肾、心肌浓度最高,骨骼肌内浓度虽低于心肌浓度,但因骨骼肌占身体重量40%故骨骼肌内含药量最多。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7%。表观分布容积为0.5L/㎏。本品主要经肝微粒体酶代谢清除,故肝微粒体酶诱导剂可促进其代谢。代谢速率存在个体差异,清除半衰期长短有差异,一般为4-7天,经肾排泄量20-30%。本品吸收后部分进入肝肠循环经胆道排泄入肠,再由肠道吸收,故其原形随粪排出量仅10-20%。肝功不良时,其肝外消除途径增强,故清除半衰期稍延长。洋地黄毒甙中毒浓度为﹥35ng/ml。【适应症】主要用于充血型心力衰竭,由于其作用慢而持久,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服用。尤其适用于伴有肾功能损害的充血型心力衰竭患者。【用法和用量】1、成人常用量,洋地黄化总量0.7-1.2㎎,每6-8小时给0.05-0.1㎎口服。维持量为每日0.05-0.1㎎。2、小儿常用量:洋地黄化按下列剂量分三次或每6小时给予。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按体重0.022㎎/㎏或按体表面积0.3-0.35㎎/㎡;2周-1岁,按体重0.045㎎/㎏;2岁及2岁以上,按体重0.03㎎/㎏;3、维持量为洋地黄化总量的1/10,每日一次。【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新出现的心律失常、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刺激延髓中枢)、下腹痛、无力等。2、少见的反应包括:视力模糊或“黄视”(中毒症状)、腹泻、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精神抑郁或错乱。3、罕见的反应包括:嗜睡、头痛及皮疹、寻麻疹(过敏反应)。4、在洋地黄的中毒表现中,心律失常最重要,最常见者为室性早搏,约占心脏反应的33%。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或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心室颤动等。儿童中心律失常比其他反应多见,但室性心律失常比成人少见。新生儿可有P-R间期延长。【禁忌】1、任何强心甙制剂中毒;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3、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心房颤动仍可考虑);4、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注意事项】1、洋地黄排泄缓慢,易于蓄积中毒,故用药前应详询服药史,原则上两周内未用过慢效洋地黄者,才能按常规给予,否则应按具体情况调整用量。2、强心甙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相差很小,每个病人对其耐受性和消除速度又有很大差异,而所列各种洋地黄剂量大都是平均剂量,故需根据病情、制剂、疗效及其他因素来摸索不同病人的最佳剂量。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瘤及小儿急性风湿热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忌用或慎用强心甙。心肌炎及肺心病患者对强心甙敏感,应注意用量。4、强心甙中毒,一般会有恶心、呕吐、厌食、头痛、眩晕等,首先应鉴别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加重,还是强心甙过量所致,因前者需调整剂量,后者则宜停药。中毒一旦确立,须立即停药,并根据具体情况应用下列药物:①轻者,口服钾制剂,如氯化钾,每次1g,1日3次;若病情紧急,如出现精神症状及严重心律失常,则每24小时用1.5-3g氯化钾,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缓慢静滴;同时也需补充镁盐,可使用硫酸镁或L-天门冬氨酸钾镁。但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或重症房室传导阻滞者不宜用钾盐。②强心甙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可静注阿托品0.5-1mg,2-3小时重复一次。③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以用苯妥英钠效果较好。对紧急病例,一般先静滴250mg,然后再根据病情继续静滴100mg或肌注100mg,此后可改口服,每日400mg分次服用。对非紧急病例,仅口服给药即可。利多卡因亦可用于洋地黄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心动过缓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有发生阿斯综合征的可能时,可安置临时起搏器。异丙肾上腺素,可以提高缓慢的心率。⑸用药期间忌用钙剂。5、用药期间忌用钙剂。6、不宜与酸、碱类配伍。7、慎用:①低钾血症;②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③高钙血症;④甲状腺功能低下;⑤缺血性心脏病;⑥心肌梗死;⑦心肌炎;⑧肾功能损害。8、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①血压、心率及心律;②心电图;③心功能监测;④电解质尤其钾、钙、镁;⑤肾功能;⑥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查洋地黄血药浓度。9、强心甙剂量计算应按标准体重,因脂肪组织不摄取强心甙。10、推荐剂量只是平均剂量,必须按照患者需要调整每次剂量。11、肝功能不全者,拟选用不经肝脏代谢的洋地黄制剂。12、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地高辛,应选用洋地黄毒甙。13、洋地黄化患者常对电复律极为敏感,应高度警惕严重并发症的出现。14、透析不能从体内迅速去除本品。15、在本品引起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不宜补钾。16、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在常用剂量及血药浓度时就可有中毒反应。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和发育不全儿,要在血药浓度及心电监测下调整剂量。17、传统的治疗心力衰竭是在数日内给本品较大剂量(负荷量)以达到洋地黄化,然后逐日给以维持量来弥补消除量。目前速给法多选用速效强心甙,如毒毛化甙K等,因洋地黄快速给药欠安全,今已少用。18、当患者由强心甙注射液改为本品时,为补偿药物间药代动力学差别,需要调整剂量。19、依地酸钙纳(CalciumDisodiumEdetate),以其与钙螯合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疗洋地黄所致的心律失常。20、对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洋地黄中毒可经膜滤器静脉给与地高辛免疫Fab片段,每40㎎地高辛免疫Fab片段,大约结合0、6㎎地高辛或洋地黄毒甙。21、注意肝功能不良时应减量。同时服用苯妥英纳、苯巴比妥、保泰松、利福平会使血中洋地黄毒甙浓度降低50%。【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适当增加,分娩后6周减量。本品可排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用须权衡利弊。【儿童用药】新生儿对本品的耐受性个体差异较大,其肾清除减少;早产儿与未成熟儿对本品敏感,按其不成熟程度而减小剂量。按体重或体表面积,1月以上婴儿比成人用量略大。【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表观分布容积减小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者,对本品耐受性低,必须减少剂量。尤其适用于伴有肾功能损害的心力衰竭患者。【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两性霉素B、皮质激素或失钾利尿剂如布美他尼(Bumetanide,制品为丁尿胺)、依他尼酸(EthacrynicAcid,利尿酸)等同用时,可引起低血钾而致洋地黄中毒。2、与制酸药(尤其三硅酸镁)或止泻吸附药如白陶土、果胶、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消胆胺)和其他阴离子交换树脂、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或新霉素、对氨水杨酸同用时,可抑制洋地黄强心甙吸收而导致强心甙作用减弱。3、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剂、可卡因、泮库溴胺(PancuroniumBromide,潘可龙,巴活郎)、萝芙木碱、琥珀胆碱(司可林,Scoline;SuxamethoniumChloride)或拟肾上腺素类药同用时,可因作用相加而导致心律失常。4、有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且伴正常血钾者的洋地黄化患者不应同时应用钾盐,但噻嗪类利尿剂与本品同用时,常须给予钾盐,以防止低钾血症。5、β受体阻滞剂与本品同用,有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严重心动过缓的可能,应重视。但并不排除β阻滞剂用于洋地黄不能控制心室率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6、与奎尼丁同用,可使本品血药浓度提高约一倍,提高程度与奎尼丁用量相关,甚至可达到中毒浓度,即使停用洋地黄,其血药浓度仍继续上升,这是奎尼丁从组织结合处置换出洋地黄,减少其分布容积之故。两药合用时应酌减洋地黄用量1/2-1/3。7、与维拉帕米、地尔硫卓、胺碘酮合用,由于降低肾及全身对洋地黄的清除率而提高其血药浓度,可引起严重心动过缓。8、螺内酯可延长本品半衰期,需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随访监测本品的血药浓度。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其受体拮抗剂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增高。10、依酚氯胺(EdrophoniumChloride,Tensilon腾喜龙)与本品合用可致明显心动过缓。11、吲哚美辛(Indometacin,消炎痛)可减少本品的肾清除,使本品半衰期延长,有中毒危险,需监测血药浓度及心电图。12、与肝素同用,由于本品可能部分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需调整肝素用量。13、洋地黄化时静脉用硫酸镁应十分谨慎,尤同时静注钙盐时,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14、红霉素由于改变胃肠道菌群,可增加本品在胃肠道的吸收。15、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Maxolon灭吐灵)因促进肠道运动而减少洋地黄的生物利用度约25%。普鲁本辛因抑制肠道蠕动而提高洋地黄生物利用度约25%。16、应用强心甙期间,或停用后7天以内,忌用肾上腺素、麻黄碱及其类似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强心甙的毒性。17、利血平可增加洋地黄对心脏的毒性反应,引起心律失常,对洋地黄毒甙则使其排泄增加,故二者与利血平合用时须加警惕。【药物过量】 ⑴若地高辛血药浓度为﹥2.0~2.5ng/ml,应警惕地高辛药物过量或毒性反应。⑵患者在2-3周之前服用过任何洋地黄制剂,宜予小剂量给药,以免中毒。⑶强心甙剂量计算应按标准体重,因脂肪组织不摄取强心甙。⑷推荐剂量只是平均剂量,必须按照患者需要调整每次剂量。⑸肝功能不全者,应选用不以肝脏代谢为主的洋地黄制剂。⑹肾功能不全者,应选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洋地黄制剂。⑺应用洋地黄患者对电复律极为敏感,应高度警惕。⑻透析不能从体内迅速去除本品。⑼在本品引起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不宜补钾。⑽肾功能不全、老年及虚弱者在常用剂量及血药浓度时就可有中毒反应。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和发育不全儿,要在血药浓度及心电监测下调整剂量。⑿当患者由强心甙注射液改为本品时,为补偿药物间药动学差别,需要调整剂量。⒀应静脉给药,因为肌肉注射有明显局部反应,且作用慢、生物利用度差。⒁本品过量及毒性反应的处理:轻度中毒者,停用本品及利尿治疗,如有低钾血症而肾功能尚好,可给以钾盐。发生促心律失常者可用:①氯化钾静脉滴注,对消除异位心律往往有效。②苯妥英纳,该药能与强心甙竞争性争夺Na-K-ATP酶,因而有解毒效应。成人用100~200㎎加注射用水20ml缓慢静注,如情况不紧急,亦可口服,每次0.1㎎,每日3-4次。利多卡因,对消除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成人用50~100㎎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阿托品,对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成人用0.5~2㎎皮下或静脉注射。⑤心动过缓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有发生阿斯综合症的可能时,可植入临时起搏器。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可以提高缓慢的心率。⑥依地酸钙纳(CalciumDisodiumEdetate),以其与钙螯合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疗洋地黄所致的心律失常。⑦对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洋地黄中毒可经膜滤器静脉给与地高辛免疫Fab片段,每40㎎地高辛免疫Fab片段,大约结合0.6㎎地高辛或洋地黄毒甙。【规格】【贮藏】密封保存【是否处方】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