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西药学 > 文章内容

硬皮病相关药品--青霉胺片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11:55浏览:

【药品名称】
通用名:青霉胺片
英文名:Penicillamine TabletsG
【汉语拼音】Qingmei’an Pian 
【成分】青霉胺。 
【性状】本品为包衣片,除去包衣后片心呈白色。 
【适应症】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某些慢性疾患,如关节综合症、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5g,每日3~4次,可连服6个月以上,宜空腹服。
【不良反应】 
1.常见的有厌食、恶心、呕吐、溃疡病活动、口腔炎和溃疡。20%服药者有味觉异常。
2.过敏反应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发热、关节疼痛和淋巴结肿大。其他皮肤反应包括狼疮样红斑和天疱样皮损。 
3.本品抑制原胶原交叉连接,使皮肤变脆和出血,并影响创口愈合。 
4.少数服药者发生白细胞减少,其他造血系统损害有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6%-20%服药者出现蛋白尿、有时有血尿和免疫复合物膜型肾水球肾炎所致的肾病综合症。 
6.个别出现秃发、胆汁潴留、Goodpasture综合症、重症肌无力和耳鸣,实验室检查有lgA降低。 
药物不良反应大多在停药后自动缓解和消失。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有效。味觉异常,除Wilson病患者外,可用4%硫酸铜溶液5~10滴,加入果汁中口服,每日2次,有助于味觉恢复。 
【禁忌】
1.肾功能不全、孕妇及对青霉素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
2.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青霉素过敏患者,对本品可能有过敏反应。 
2.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尿常规等检查应在服药初6个月内每2周检查1次,以后每月1次。 
3.肝功能检查应每6个月1次,以便早期发现中毒性肝病和胆汗潴留。 
4.Wilson病患者初次应用本品时应在服药当天留24小时尿测尿酮,以后每3个月如法测定1次。 
5.本品应每日连续服用,即使暂时停药数日,再次用药时亦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又要从小剂量开始。长期服用本品应加用维生素B6每日25mg,以补偿所需要的增加量。
6.手术患者在创口未愈合时,每日剂量限制在250mg。 
7.出现不良反应要减少剂量或停药。 
8.有造血系统和肾功能损害应视为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停药。
9.Wilson病服本品1~3个月才见效。类风湿关节炎服本品2~3个月奏效,若治疗3~4个月无效时,则应停服本品,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可影响胚胎发育。动物实验发现有骨骼畸形和腭裂等。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和胱氨酸尿的孕妇,在妊娠期服用本品曾报道其出生婴儿有发育缺陷,因此,孕妇应忌服。若必须服用,则每日剂量不超过1g。预计孕妇需作剖腹产者,应在妊娠末6周起,到产后伤口愈口前剂量每日限在250mg。 
【老年患者用药】65岁以上老人服用容易有造血系统毒性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可加重抗疟药、金制剂、免疫抑制剂、保泰松对造血系统和肾脏的不良反应。口服铁剂患者,本品宜在服铁剂前2小时口服,以免减弱本品疗效。 
【规格】0.125g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100片/瓶
,,,0.0.0.0 78237,213,【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薄芝片
汉语拼音:Bozhi Pian
【成    份】本品主要成份为薄盖灵芝菌发酵液干浸膏。
【性    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臭特异,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本品为治疗硬皮病、红斑狼疮、斑秃、皮肌炎的辅助用药,亦可用于调治神经衰弱和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规    格】每片含薄盖灵芝菌发酵液干浸膏0.16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2~3次。
【不良反应】极少有胃部不适或短时欲睡感,随继续治疗而自行消失。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贮    藏】密封。
【包    装】铝塑泡罩包装  12片/板×2板/盒,12片/板×5板/盒
【有 效 期】24个月
,,,0.0.0.0 78238,213,"【通用名称】甲氧氯普胺片
【英文名称】Metoclopramide Tablets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甲氧氯普胺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作用类别】
【药理毒理】本品为多巴胺第2(D2)受体拮抗剂,同时还具有5-羟色胺第4(5-HT4)受体激动效应,对5-HT3受体有轻度抑制作用。可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CTZ)中多巴胺受体而提高CTZ的阈值,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本品亦能阻断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抑制因子,促进泌乳素的分泌,故有一定的催乳作用。对中枢其它部位的抑制作用较微,有较弱的安定作用,较少引起催眠作用。对于胃肠道的作用主要在上消化道,促进胃及上部肠段的运动;提高静息状态胃肠道括约肌的张力增加下食管括约肌的张力和收缩的幅度,使食管下端压力增加,阻滞胃-食管反流,加强胃和食管蠕动,并增强对食管内容物的廓清能力,促进胃的排空;促进幽门、十二指肠及上部空肠的松弛,形成胃窦、胃体与上部小肠间的功能协调。这些作用也可增强本品的镇吐效应。本品对小肠和结肠的传送作用尚不确定。
【药代动力学】易自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13~22%迅速与血浆蛋白(主要为白蛋白)结合。经肝脏代谢。T1/2一般为4~6小时,根据用量大小有别。口服30~60分钟后开始作用,持续时间一般为l~2小时。经肾脏排泄,口服量约有85%以原形及葡糖醛酸结合物随尿排出。
【适应症】镇吐药。主要用于①各种病因所致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症状的对症治疗;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胃滞留、胃下垂等;③残胃排空延迟症、迷走神经切除后胃排空延缓;④糖尿病性胃轻瘫、尿毒症、硬皮病等胶原疾患所致胃排空障碍。
【用法和用量】口服。成人:每次5~10mg,每日3次。用于糖尿病性胃排空功能障碍患者,于症状出现前30分钟口服10mg;或于餐前及睡前服5~10mg,每日4次。成人总剂量不得超过0.5mg/kg/日。小儿:5~14岁每次用2.5~5mg,每日3次,餐前30分钟服,宜短期服用。小儿总剂量不得超过0.1mg/kg/日。
【不良反应】①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昏睡、烦燥不安、疲怠无力;②少见的反应有:乳腺肿痛、恶心、便秘、皮疹、腹泻、睡眠障碍、眩晕、严重口渴、头痛、容易激动;③用药期间出现乳汁增多,由于催乳素的刺激所致;④大剂量长期应用可能因阻断多巴胺受体,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而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特别是年轻人),可出现肌震颤、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
【禁忌】(1)下列情况禁用:①对普鲁卡因或普鲁卡因胺过敏者;②癫痫发作的频率与严重性均可因用药而增加;③胃肠道出血、机械性肠梗阻或穿孔,可因用药使胃肠道的动力增加,病情加重;④嗜铬细胞瘤可因用药出现高血压危象;⑤不可用于因行化疗和放疗而呕吐的乳癌患者。(2)下列情况慎用:①肝功能衰竭时,丧失了与蛋白结合的能力;②肾衰,即重症慢性肾功能衰竭使锥体外系反应危险性增加,用量应减少。
【注意事项】①醛固酮与血清催乳素浓度可因甲氧氯普胺的使用而升高;②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剂量至少须减少60%,这类患者容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③因本品可降低西咪替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若两药必须合用,间隔时间至少要1小时;④本品遇光变成黄色或黄棕色后,毒性增高。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有潜在致畸作用,孕妇不宜应用;哺乳期少乳者可短期用之于催乳。
【儿童用药】小儿不宜长期应用。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人不能长期大量应用,否则容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药物相互作用】 ①与对乙酰氨基酚、左旋多巴、锂化物、四环素、氨苄青霉素、乙醇和安定等同用时,胃内排空增快,使后者在小肠内吸收增加;②与乙醇或中枢抑制药等同时并用,镇静作用均增强;③与抗胆碱能药物和麻醉止痛药物合用有拮抗作用;④与抗毒蕈碱麻醉性镇静药并用,甲氧氯普胺对胃肠道的能动性效能可被抵消;⑤由于其可释放儿茶酚胺,正在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高血压病人,使用时应注意监控;⑥与扑热息痛、四环素、左旋多巴、乙醇、环孢霉素合用时,可增加其在小肠内的吸收;⑦与阿扑吗啡并用,后者的中枢性与周围性效应均可被抑制;⑧与西咪替丁、慢溶型剂型地高辛同用,后者的胃肠道吸收减少,如间隔2小时服用可以减少这种影响;本品还可增加地高辛的胆汁排出,从而改变其血浓度;⑨与能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如吩噻嗪类药等合用,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与严重性均可有所增加。
【药物过量】 ①用药过量症状:深昏睡状态,神智不清;肌肉痉挛,如颈部及背部肌肉痉挛、拖曳步态、头部及面部抽搐样动作,以及双手颤抖摆动等锥体外系症状。②药物过量时,使用抗胆碱药物、治疗帕金森病药物或抗组胺药,可有助于锥体外系反应的制止。
【规格】【贮藏】密封保存。
【是否处方】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