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西药学 > 文章内容

外耳道真菌病相关药品--伊曲康唑胶囊(易启康)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2 09:24浏览:

【化学名】顺-4-[4-[4-[4-[[2-(2,4-二氯苯基)-2-(1H-1,2,4-三氮唑基-1-甲基)
【英文名】Itraconazole Capsules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是伊曲康唑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类白色或淡黄色丸状颗粒。
【药代动力学】餐后立即服用本品,生物利用度最高。口服本品200mg后4.6±1.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其血药浓度为0.32±0.16μg/ml。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8%,全血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0%,在肺、肾脏、肝脏、骨骼、胃、脾脏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比相应的血浆浓度高2~3倍。在富含角蛋白的组织中,尤其是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倍,而药物清除与表皮再生过程有关。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7日后已测不到药物的血药浓度,但皮肤中药物仍可保持治疗浓度达2~4周。开始治疗一周后,在甲角质中就可以测到伊曲康唑,3个月疗程结束后,其药物浓度仍至少存在6个月时间。本品存在于皮脂中,汗液中也少量存在。伊曲康唑同时也集中的分布在易于受到真菌感染的部位。在阴道组织中治疗浓度持续的时间是:200mg一日一次治疗3日,可持续2天;200mg一日2次治疗1日,则可持续3天。本品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其中之一是羟基化伊曲康唑,体外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与本品相似,生物分析法测得抗真菌药物水平约为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本品水平的3倍。本品血浆中清除呈双相性,终末半衰期为23.8±4.7小时。经粪排泄的原型药约为所用剂量的3~18%,经肾排泄的原型药则低于所用药剂量的0.03%,大约35%以代谢物形式在一周内随尿液排泄。
【适应症】伊曲康唑适用于治疗以下疾病:1.妇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2.皮肤科/眼科:花斑癣、皮肤真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
3.由皮肤癣菌和/或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4.系统性真菌感染:系统性曲霉病及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它各种少见的系统性或热带真菌病。
【用法和用量】口服:为达到最佳吸收,伊曲康唑用餐后立即给药,胶囊必须整个吞服。适应症剂量疗程备注念珠菌性阴道炎200mg一日二次1日或200mg,一日一次3日花斑癣200mg,一日一次7日皮肤癣菌病100mg,一日一次15日高度角化区,如足底部癣、手掌部癣需延长治疗15日,一日100mg。口腔念珠菌病100mg,一日一次15日一些免疫缺陷病人如白血病、爱滋病或器官移植病人,伊曲康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能会降低,因此剂量可加倍。真菌性角膜炎200mg,一日一次21日甲真菌病200mg,一日一次3个月本品从皮肤和甲组织中清除
【不良反应】常见胃肠道不适,如厌食、恶心、腹痛和便秘。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可逆性氨基转移酶升高、月经紊乱、头晕和过敏反应(如瘙痒、红斑、风团和血管性水肿)。有个例报告出现了Stevens-Johnson综合症(重症多形型红斑)。已有潜在病理改变并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大多数患者,在接受伊曲康唑长疗程治疗时可见低血钾症、水肿、肝炎和脱发等症状。有个例报告出现了外周神经病变,但是否与服用伊曲康唑有关还不能肯定。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对持续用药超过1个月的患者,以及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疲劳、腹痛或尿色加深的患者,建议检查肝功能。如果出现异常,应停止用药。
2.伊曲康唑绝大部分在肝脏代谢,因而肝功能异常患者慎用(除非治疗的必要性超过肝损伤的危险性)。
3.当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终止治疗。
4.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本品的排泄减慢,建议监测本品的血药浓度以确定适宜的剂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孕妇禁用(除非用于系统性真菌病治疗,但仍应权衡利弊)。
2.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育龄妇女使用本品时应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
【儿童用药】因伊曲康唑用于儿童的临床资料有限,因此建议不要把伊曲康唑用于儿童患者,除非潜在利益优于可能出现的危害。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1.诱酶药物:如利福平和苯妥英可明显降低本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因此,当与诱酶药物共同服用时应监测本品的血浆浓度。
2.体外研究表明,在血浆蛋白结合方面,本品与丙咪嗪、心得安、安定、西咪替丁、消炎痛、甲糖宁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之间无相互作用。
3.已报道当使用本品超过推荐剂量时,与环孢菌素A、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有相互作用。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应减少剂量。
4.已报道本品与华法令和地高辛有相互作用。因此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应减少剂量。
5.尚未观察到本品与AZT(齐多夫定)间的相互作用。
6.尚未观察到本品对炔雌醇和炔诺酮代谢的诱导效应。
【药物过量】 一旦发生,应采取支持疗法,包括洗胃。本品不能经过血液透析清除,无特殊的解毒药。
【规格】0.1g*7粒
【贮藏】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0.0.0.0 78048,213,

【药品名称】
通用名:吡嗪酰胺片
英文名:Pyrazinamide Tablets
汉语拼音:Biqinxian’an Pian
剂型:片剂
【成分】吡嗪甲酰胺。
分子式:C5H5N3O
分子量:123.12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本品对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在pH5~5.5时,杀菌作用最强,尤其对处于酸性环境中缓慢生长的吞噬细胞内的结核菌是目前最佳杀菌药物。本品在体内抑菌浓度12.5μg/ml,达50μg/ml可杀灭结核杆菌。本品在细胞内抑制结核杆菌的浓度比在细胞外低10倍,在中性、碱性环境中几乎无抑菌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吡嗪酸有关,吡嗪酰胺渗透入吞噬细胞后并进入结核杆菌菌体内,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抗菌作用。另因吡嗪酰胺在化学结构上与烟酰胺相似,通过取代烟酰胺而干扰脱氢酶,阻止脱氢作用,妨碍结核杆菌对氧的利用,而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造成死亡。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在胃肠道内吸收迅速而完全。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肝、肺、脑脊液、肾及胆汁。脑脊液内药浓度可达血浓度的87%-105%。蛋白结合率约 10%-20%。口服2小时后血药浓度可达峰值,t1/2为9-10小时,肝、肾功能减退时可能延长。主要在肝中代谢,水解成吡嗪酸,为具有抗菌活性的代谢物,继而羟化成无活性的代谢物,经肾小球滤过排泄。24小时内以代谢物排出70%(其中吡嗪酸约33%),3%以原形排出。血液透析4小时可减低吡嗪酰胺血浓度的55%,血中吡嗪酸减低50%-60%。
【适应症】本品仅对分枝杆菌有效,与其他抗结核药(如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联合用于治疗结核病。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常用量,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每日15~30mg/kg顿服,或50~70mg/kg,每周2~3次;每日服用者最高每日2g,每周3次者最高每次3g,每周服2次者最高每次4g。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者:关节痛(由于高尿酸血症引起,常轻度,有自限性);发生率较少者:食欲减退、发热、乏力或软弱、眼或皮肤黄染(肝毒性),畏寒。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对乙硫异烟胺、异烟肼、烟酸或其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过敏患者可能对本品也过敏。
(2)对诊断的干扰:本品可与硝基氰化钠作用产生红棕色,影响尿酮测定结果;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酸浓度测定值增高。
(3)糖尿病、痛风或严重肝功能减退者慎用。
(4)应用本品疗程中血尿酸常增高,可引起急性痛风发作,须进行血清尿酸测定。
(5)本品亦可采用间歇给药法,每周用药2次,每次50mg/kg。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结核病患者可先用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治疗9个月,如对上述药物中任一种耐药而对本品可能敏感者可考虑采用本品。本品属FDA妊娠用药C类。
【儿童用药】本品具较大毒性,儿童不宜应用。必须应用时须权衡利弊后决定。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别嘌呤醇、秋水仙碱、丙磺舒、磺吡酮合用,可增加血尿酸浓度而降低上述药物对痛风的疗效。因此合用时应调整剂量以便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2)与乙硫异烟胺合用时可增强不良反应。(3)环孢素与吡嗪酰胺同用时前者的血浓度可能减低,因此需监测血药浓度,据以调整剂量。
【规格】0.25g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0.0.0.0 78049,213,【药品名称】丙硫异烟胺肠溶片
【成      份】每片含丙硫异烟胺0.1g
【性      状】本品为肠溶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色。
【适 应 症】本品仅对分枝杆菌有效,本品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结核病经一线药物(如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治疗无效者。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一次250mg,一日2-3次;
2.小儿常用量: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一次按体重口服4~5mg/kg,一日3次。
【不良反应】
(1)发生率较高者有:精神忧郁(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详见说明书。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患者对异烟肼、吡嗪酰胺、烟酸或其他化学结构相近的药物过敏者可能对本品过敏。详见说明书。
【禁      忌】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的参考文献。
【贮      藏】遮光,密封保存。
,,,0.0.0.0 78050,213,【通用名称】吡嗪酰胺胶囊【英文名称】Pyrazinamide Capsules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吡嗪酰胺【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粉末。【作用类别】【药理毒理】本品对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在pH5~5.5时,杀菌作用最强,尤其对处于酸性环境中缓慢生长的吞噬细胞内的结核菌是目前最佳杀菌药物。本品在体内抑菌浓度12.5μg/ml,达50μg/ml可杀灭结核杆菌。本品在细胞内抑制结核杆菌的浓度比在细胞外低10倍,在中性、碱性环境中几乎无抑菌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吡嗪酸有关,吡嗪酰胺渗透入吞噬细胞后并进入结核杆菌菌体内,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抗菌作用。另因吡嗪酰胺在化学结构上与烟酰胺相似,通过取代烟酰胺而干扰脱氢酶,阻止脱氢作用,妨碍结核杆菌对氧的利用,而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造成死亡。【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在胃肠道内吸收迅速而完全。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肝、肺、脑脊液、肾及胆汁。脑脊液内药浓度可达血浓度的87%~105%。蛋白结合率约10%~20%。口服2小时后血药浓度可达峰值,T1/2为9~10小时,肝、肾功能减退时可能延长。主要在肝中代谢,水解成吡嗪酸,为具有抗菌活性的代谢物,继而羟化成无活性的代谢物,经肾小球滤过排泄。24小时内以代谢物排出70%(其中吡嗪酸约33%),3%以原形排出。血液透析4小时可减低吡嗪酰胺血浓度的55%,血中吡嗪酸减低50%~60%。【适应症】本品仅对分枝杆菌有效,与其他抗结核药(如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联合用于治疗结核病。【用法和用量】口服。成人常用量,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每日15~30mg/kg顿服,或50~70mg/kg,每周2~3次;每日服用者最高每日2g,每周3次者最高每次3g,每周服2次者最高每次4g。【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者:关节痛(由于高尿酸血症引起,常轻度,有自限性);发生率较少者:食欲减退、发热、乏力或软弱、眼或皮肤黄染(肝毒性),畏寒。【禁忌】【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对乙硫异烟胺、异烟肼、烟酸或其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过敏患者可能对本品也过敏。(2)对诊断的干扰:本品可与硝基氰化钠作用产生红棕色,影响尿酮测定结果;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酸浓度测定值增高。(3)糖尿病、痛风或严重肝功能减退者慎用。(4)应用本品疗程中血尿酸常增高,可引起急性痛风发作,须进行血清尿酸测定。(5)本品亦可采用间歇给药法,每周用药2次,每次50mg/kg。【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结核病患者可先用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治疗9个月,如对上述药物中任一种耐药而对本品可能敏感者可考虑采用本品。本品属FDA妊娠用药C类。【儿童用药】本品具较大毒性,儿童不宜应用。必须应用时须权衡利弊后决定。【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别嘌醇、秋水仙碱、丙磺舒、磺吡酮合用,可增加血尿酸浓度而降低上述药物对痛风的疗效。因此合用时应调整剂量以便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2)与乙硫异烟胺合用时可增强不良反应。(3)环孢素与吡嗪酰胺同用时前者的血浓度可能减低,因此需监测血药浓度,据以调整剂量。【药物过量】 【规格】【贮藏】遮光,密封保存。【是否处方】处方
,,,0.0.0.0 78051,213," 

【成    份】  棘豆、亚人黄、铁棒锤、诃子(去核)、毛训子、余甘子、安息香、宽筋藤、人工麝香。

【性    状】  本品为浅黄色软膏;气微,味苦、甘。

【功能主治】  止痛消肿。用于痛风、湿痹、冈巴黄水病等引起的肿痛发烧,疱疹,瘟疠发烧等。

    注释:据藏医文献《四部医典》、  《医药精华》等记载,冈巴是寒湿凝滞筋脉所致的一种疾病,症状为足部疼痛肿大,然后膝盖、胭窝、大腿、小腿肿胀疼痛,屈伸艰难:黄水病症状为浮肿、水肿、肌肉抽

掐肿胀、骨骼疼痛、关肖肿胀、仲屈行坐困难等,可见于中医的湿痹,西医的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下肢脉管炎、肩周炎以及急慢性扭挫伤等引起的关节和肌肉疼痛肿胀。

【规    格】  每支装20g

【用法用量】  外用。取本品适龄涂于患处,  一日2次。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    忌】  尚不不明确

【注意事项】  清勿口服,放存儿童触及不到之处;破损皮肤禁用:孕妇禁用。

【贮    藏】 密封,置阴凉处。

【包    装】  铝塑复合管;20g/支×1支/盒。

【有 效期】  4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