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西药学 > 文章内容

淋病合并症前列腺炎相关药品--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巴妥)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4:45浏览:

【药品名称】头孢特仑新戊酯片
【英文名】Cefteram Pivoxil Tablets
【汉语拼音】Toubaotelunxinwuzhi Pian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头孢特仑新戊酯,其化学名称为:(6R,7R)-7-[(Z)-2-(2-氨基-4-噻唑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3-[2-(5-甲基-2H-四唑-2-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新戊酰氧甲酯
【分子式】C22H27N9O7S2
【分子量】593.64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类白色至淡黄色。
【适应证】
本品适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复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淋菌性尿道炎;子宫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感染、巴氏腺炎、巴氏腺脓肿;中耳炎、副鼻窦炎;牙周炎、冠周炎、上颚炎。
【药理毒理】
本品的作用机制是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头孢特仑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中的3、1A、1Bs具有很强的结合性,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头孢特仑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对革兰阳性菌中的链球菌属、肺炎球菌,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属,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厌氧的消化链球菌属等更显示很强的抗菌作用。对以往口服头孢制剂(先锋IV号、头孢克洛等)不敏感的沙雷氏菌属、吲哚阳性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柠檬酸菌属等显示良好的抗菌作用。头孢特仑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故对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有效。
未见头孢特仑致癌和致畸的文献报道。
【药代动力学】
头孢特仑新戊酯在体内代谢成头孢特仑后,发挥抗菌活性。健康人饭后口服本品200mg时,抗菌活性成分头孢特仑在血液中达到很高的浓度,3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2.9μg/ml,半衰期为0.9小时。头孢特仑吸收后在痰液、中耳液、扁桃体、上颌窦粘膜、鼻息肉、筛窦粘膜、尿道分泌物、子宫中均达到较高的浓度。
头孢特仑新戊酯吸收后,在肠壁被酯酶代谢成为有抗菌活性的头孢特仑和三甲基醋酸。三甲基醋酸和肉毒碱结合后,以三甲基肉毒碱形式从尿中排泄。部分头孢特仑以活性形式经胆汁排泄,大部分经尿排泄。几乎不从乳汁中分泌。健康人口服本品200mg时,服药后8小时尿中平均回收率为32.8%。
肾功能不全患者在饭后连续服用本品100mg时,如下表所示,随着肾功能下降,血液中药物的半衰期延长。